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大笔绘蓝图 缔造新聊城——“双百”城市建设的铿锵足音

发布:2014-1-17 13:34:44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古称东昌,以光岳楼为中心点,千年文脉流传,东昌湖流光溢彩,古运河熠熠生辉。

  聊城,以“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处科学发展先行区”为目标,确定“一城四区”城市发展格局,以徒骇河为中心线,打造“双百大城市”。

  欲造大城,先有蓝图。近年来,我市修编城市规划,引领城市发展航向,优化城市发展布局,统筹城乡发展,让全体市民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2013年全年,我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完成投资921.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651.6亿元,预计城镇化率达到43%,提高了3个百分点。

  大手笔 一城四区拉起城市框架

  前几年,到开发区买房,是置业新热潮;现在,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成为开发商关注的焦点,去南部置业成为有识之士的新选择。

  置业方向的多元化,意味着城市发展格局的扩大,城市建设有了更多的承载体。我市市城区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昌府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四区”竞相发展的格局,环城道路、环城水系、环城林带、环城花带、环城高速“五环聊城”建设全面展开,各县(市)城区框架也在明显拉大。

  大舞台才有大发展。拉大城市框架,是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的基础。我市以提升区域承载力为出发点,加快四区建设,到2015年,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跨入国家级开发区百强,高新技术开发区跨入国家级行列,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要建成省级知名度假区。交通道路串联而成的路网,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我市目前东昌路、光岳路基础上,我市将着力抓好东环路以东“三纵四横”和湖南路以南“三纵三横”道路建设改造,加快推进东扩南展,高标准建设“五环聊城”,以交通路网的发展缩小城市空间,增加城市厚度。我市还要求各县(市区)也要以新城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交通干线沿线为重点,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扩大城市规模。

  城市框架扩大,也为开发企业提供了施展能力、展示自身的平台。近年来,我市本土开发商立足本地特色,为聊城市民建设好房子,圆了百姓的安居梦;同时,发展的聊城也吸引外来地产大鳄在此投资兴业,他们的新鲜做法改变了聊城置业理念,让聊城房地产行业加速发展。在城市规划引领着下,我市城区功能性日益明显,各个区域形成发展规模。未来,在新的城市发展规划指引下,我市朝向建设“宜居宜游宜业的生态新水城”的脚步将更加稳健。

  高投入 加快城乡建设步伐

  2013年,全市棚户区改造征收面积完成1672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居全省第一位。建成保障性住房12760套,完成率居全省第五位。改造农村危房15067户,居全省第一位……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家庭住进新房的笑脸。2013年7月,南湖新城首批业主搬入新居,如今他们即将在新房里迎来新年。

  让百姓能够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是经济发展的目标。近年来,我市将改善百姓居住环境作为城市发展建设的着力点,高投入、高标准建设城市保障性住房,并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建设新农村,2013年共启动农村新型社区174个,累计已有40多万农民搬进了宽敞明亮、温暖舒适的楼房新居虽值寒冬,但走在我市大街小巷,一个个工地火热朝天正在施工,一栋栋高楼正在拔地而起。在乡村的田野上,新型农村社区的使用将农村群众从寒冷的平房住上了温暖、干净、整齐的新楼房,节约了土地,为发展现代农业、工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心城区城建重点项目投资完成188.6亿元,比上年增加了86.6亿元,34公里滨河大道全程通车,市体育场和高级工程、高级财经职业学校新校区投入使用,中华水上古城四条大街、市民文化中心等主体工程完工……一批城建重点项目的完工投用,迅速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完善了城市功能,刷新了城市面貌,让百姓能够感受到城市的发展。中华水上古城已成为我市市民节假日休闲、娱乐的好去处,而正在建设中的市民文化中心如同含苞待放的莲花,将展开笑颜。

  在新一年,我市将着力在生态宜居上狠下功夫,确保城乡面貌更新。提升建设水平,抓好市政设施、文体设施和绿地公园建设,中心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20万平方米抓好20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市民活动中心等8个项目全面完成。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集中力量打好回迁安置房建设攻坚战,确保按时回迁、取信于民。

  高标准 提高城乡宜居水平

  走在我市街头,路更顺了,高楼多了,夜色美了……我市城乡面貌发生了变化,更美、更亮、更整齐。2013年,我市开展了大力开展了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全市新建改建道路238条,新增绿化面积705万平方米,林木绿化率达到34.6%,拆墙透绿15万平方米,拆除违章建筑26万平方米,规范广告牌匾5万多处。减少了视觉污染。“平、明、绿、美、净、齐”的特点初步彰显。走进乡村,不少村镇配备了清洁队伍,清理农村“三大堆”600万立方米,面貌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城市发展的根基。2013年,我市全市共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90亿元,新增排水管网300多公里,同步实施了雨污分流;新增供热管网82.3公里;新建5座污水处理厂,全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1.1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82%。

  宜居,是人们选择城市的追求,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目标。为提高城乡宜居水平,我市从22个省、市示范镇建设入手,以点带面,推动城乡环境更宜居。坚持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一体推进,加快形成一批商贸带动型、工业带动型、旅游带动型和交通带动型的特色小城镇。四是提升城乡管理水平。在农村,实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百千万工程”。用三年时间,每年建设100个示范村(社区),对1000个村(社区)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在城区,按照“平、明、绿、美、净、齐”的标准,大力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

  生态就是民生。2014年,我市将实施“生态水城”战略,确保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确保让全市人民喝上放心水、呼吸上新鲜空气。良好宜居的生态环境,也离不开房地产行业的支持。2013年,我市建筑节能不断推进,落实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18个,面积39.45万平方米,落实太阳能光热建一体化74.3万平方米,完成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5.31万平方米。2013年,荣盛·水岸花语、东阿御龙金湾两个项目通过国家康居示范工程评审,昌润·莲城项目通过国家二星级绿色建筑初审,为提高我市建设绿色环保的高品质小区提供样本。

(记者 鞠圣娇 通讯员 张迪)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