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跨越赶超第一年:龙头昂起 现代农业正先行

发布:2013-12-27 14:00:1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核心提示

  农业不牢,地动山摇。做好“三农”这篇大文章,对农业大市聊城来说,更是意义非凡。聊城要实现“东融西借、跨越赶超,建设冀鲁豫三省交界科学发展先行区”的宏伟目标,农业承担着重要任务,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牵牛须牵牛鼻子”。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将“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作为“八大富民兴聊战略”之一,正是牢牢牵住了“三农”工作的“牛鼻子”。

  在秋粮因灾绝产36万亩的情况下,全年粮食预计总产115.7亿斤,与去年基本持平;1—9月,全市蔬菜总产达到1002.8万吨,总产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全市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2家,新增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4个……随着“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深入实施,短短8个月时间,聊城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全面拉开了现代农业发展的大格局!

  12月23日一大早,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的果品区,前来收购果品的运输车辆络绎不绝。橘子、香蕉、柚子、苹果等精品水果一应俱全,这些水果来自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又从这里销往冀鲁豫三省。目前,果品日交易量500余吨,交易额180多万元。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这个“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最大龙头,激情舞动,活力四射。

  经过多年的发展,特别是2010年至2012年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来,聊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去年全市粮食总产达110多亿斤,占全省的1/8;蔬菜年产量1440万吨,居全省第一;特色农业产业基地规模逐步扩大,农业龙头企业的规模、效益、科技含量、竞争力显著提高,农村市场繁荣活跃,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环境和条件。

  成绩摆在眼前,但问题依然突出。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龙头带动,聊城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水平不高,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正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所说:“就像烧一壶水,已经烧到80多度,就差最后一把火。”

  这个关键的“扣”如何解开?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将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列为“八大富民兴聊战略”之一,将其作为聊城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环节和社会变革进步的重要举措,站在历史发展和聊城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三农”工作,打出了一系列强力重拳:在全市深入开展农业“抓、带、增”活动,即抓龙头、带基地、增效益;10月12日至13日,组织开展了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观摩检查,这是聊城多年来首次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进行的专题观摩……

  如果说连续三年实施的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为聊城农业打下了好基础;那么,“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则是点燃了关键的一把火。如今,这把火势头正劲,渐趋燎原!

  壹 龙头高昂,才能龙身飞舞。以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核心,一大批现代农业企业在鲁西大地崛起。走在全省前列的聊城农业,正昂起“大龙头”

  “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已于9月12日如期试运营,正在运营的2个果品厅商户入住率达到80%,入场交易商户达2500多户。11月份,这里的运输车辆超过15000辆次。”近日,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运营总监徐莉告诉记者,中心全部实行了一卡通,双方交易均通过刷卡来完成。

  发展现代农业,首要的是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挥好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正在建设中的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就是聊城农业最大的龙头,是我市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纲挈领的总抓手。中心占地4800亩,建筑面积500万平方米,总投资110亿元,建成后可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带动能力最强的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通过这个交易中心,可以及时反映市场需求,根据需求组织农产品的种植、加工、流通和服务,构建起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市场流通、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农业社会化服务等六大体系,形成现代农业框架,从而有效地促进聊城农业迈上新台阶、实现大突破。

  正是因为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的特殊重要性,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其建设高度重视,多次到项目工地现场办公、督促指导;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也全力支持,切实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今年9月,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一期顺利试运营,吸引了大批商家入驻。中心还成功与沃尔德集团签约了投资26亿元的农资、农机项目;与南京雨润集团签订了投资40亿元的冷链物流项目;与台湾云林汉光农业合作社签订了标准化加工体系、可追溯体系建设项目。今后,随着中心全面建设和运营,对我市农产品市场流通乃至整个农业发展的巨大带动作用将更加凸显。

  以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龙头”,我市全面加快131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健全完善基础设施,并与市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搞好对接,逐步在全市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起现代农业大流通格局。截至目前,全市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农产品市场达到10家。通过这些市场,大批聊城绿色农产品跨出市门、走向全国。

  在抓好“龙头打造”的同时,我市重点围绕畜禽及饲料加工、蔬菜加工保鲜、林果及木材加工、水产加工、粮油加工五大加工体系,要求每个县(市区)结合各自的农业特色产业基础,引进和培育一批大个头的农业龙头企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市农委党组书记侯德功介绍说,截至目前,全市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70家,销售总收入达830亿元。其中,市级重点龙头企业32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8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4家,出口创汇3.96亿美元,带动农户增收395.5亿元。

  在规模快速扩张的同时,农业龙头企业的科技含量显著提升。冠丰种业的研发中心设在中关村,已成功跻身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成立的“主要农作物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在种子行业建立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5个,获得国家专利5项,还承担了国家级高新技术项目10余项。立海集团建设了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中心,承担着国家高科技疫苗研发培育的任务,是全国仅有的8家之一。

  一大批龙头企业快速成长,不仅拉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程度,更重要的是为广大农民群众带来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高唐荣达集团年加工能力达到1亿只鸭,共有3500名员工,平均工资3500元,给当地农民带来将近1.5亿元的收入;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的奥祥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周边养殖户饲养三黄鸡,每人每年收入达5万元。

  贰 将农业发展具体化、项目化、数量化,不遗余力上企业、上项目,抓管理、抓运营,打造农业核心竞争力。聊城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培育起农业“大产业”

  作为中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加工出口企业之一,阳谷凤祥集团年可屠宰肉鸡2亿只、加工禽肉熟制品10万吨,带动冀鲁豫三省16个县、120多个乡镇的数十万农民致富。公司还投资16亿元,正在建设现代化肉鸡养殖一体化项目。新凤祥食品加工中心选用荷兰施托克公司全套自动生产线,鸡源全部来自国家质检总局备案养殖场,年新增屠宰加工肉鸡1亿只。

  将农业发展具体化、项目化、数量化,是贯穿聊城“三农”工作的一条主线。在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过程中,我市重点推进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质量效益好的农业龙头项目,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去年4月刚刚揭牌的聊城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到今年10月已有北京致远、山东华宝饲料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入驻,开工建设项目12个,到位资金4.5亿元;临清润林养殖、茌平同创生物、东阿天龙牧业等也都形成了一定规模。这些企业大部分销售收入都接近20亿元,有的在20亿元以上。1—9月份,全市新增投资2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2家,新增投资过亿元的项目12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4个。

  “横向上壮大规模,纵向上拉长链条。”这条经常被运用到工业发展领域的理念,在聊城现代农业建设中正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今年以来,特别是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来,我市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千亿集群,发展壮大粮食、棉花、油料、蔬菜、畜禽、果品、木材、食品、水产、工艺品十大农产品加工体系。在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战场——园区建设中,东昌府区、莘县、阳谷、经济开发区等已规划建设了集加工、物流、科研、信息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特色园区,引导农产品加工企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加速形成具有县域特点的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

  高标准生产基地是区域农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具体体现。没有基地,就难以形成规模,就没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围绕优质粮食、绿色蔬菜、优质畜禽、生态林果和特种养殖五大优势产业,我市投入8.5亿元重点推进44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77个瓜菜菌示范基地、32家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27处生态林果示范基地和14个渔业养殖示范场建设。目前,全市已建立各类瓜、菜、果、食用菌标准化生产基地123处;标准化养殖场(小区)达到696家;在去年1家省级现代渔业园区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4家。

  随着一大批高标准基地的建设,聊城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程度显著提升。以总投资1.53亿元的阳谷海顿庄园葡萄基地为例,他们通过土地流转的形式,规划占地500亩,其中葡萄种植基地430亩、有机葡萄酒酿造用地70亩。种植品种全部从法国引进,主要栽植蛇龙珠、赤霞珠、威戴尔冰、霞多丽等酿酒葡萄和金手指、红地球、摩尔多瓦等鲜食葡萄,并实行“基地划块、农户包片”的管理运行模式。农户不仅每年可获得土地流转收益,而且与基地签约参与种植管理,年人均增加收入6000元以上。

  叁 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以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为目标,聊城把农产品安全放在事关农业长远发展的高度,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打造属于自己的农业“大品牌”

  自今年10月12日起,莘县每天有至少100吨贴有“二维码”的农产品直接运至北京新发地市场,供应北京各大超市、餐厅,成为我省乃至全国为数不多的能大批量供应“二维码”农产品的县市之一。“二维码”成为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可靠标识,带着这个身份证,农产品常被抢购一空,并且价格比普通农产品高出20%以上,由此带动莘县农民直接增收2000多万元。

  莘县农产品之所以畅销全国,依靠的是过硬的农产品质量和品牌。该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中心,建立了莘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可追溯平台,提供农业技术服务、农药化肥登记备案查询、基地生产过程监管、市场销售、农产品检测查询、农产品追溯查询等服务。全县已有14处基地、市场、农资销售门店和检测室联入监控平台,对种子、种苗、生产、销售、农残检测等环节进行全程实时监控。如今,莘县常年瓜菜复种面积达90多万亩,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食品品牌总数达到38个,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蔬菜第一县”。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聊城已成为全国、全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基地。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滞后,真正能够在全省乃至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不多。为更好地融入 “一区一圈一带”战略规划,进一步提升聊城农业在相关区域内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我市确立了建设“全国最大的绿色安全食品生产基地”的目标,为农民增收提供坚实的依靠和支撑。工作中,坚持把推进农业标准化、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走出了一条发展绿色食品引领农业品牌化、标准化,提升农产品质量和效益的成功之路。今年以来,全市新增“三品一标”99个,累计达到383个,认证面积316万亩,特别是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新申报数量井喷式增长,分别居全省第三位、第二位;培育农产品品牌110个,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或著名(驰名)商标52家。在具体实施中,重点抓好六大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体系。大力推行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地方标准,共制定各类技术规程71项。开展“基地建设年”活动,集中抓了102个农产品基地建设。

  ——农产品监管体系。形成了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监管重点逐步向村级延伸。目前,全市135个乡镇(街道)全部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办公室(站),所有村居全部配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员,监管工作实现了全覆盖。

  ——质量检测体系。市里及8个县(市区)全部建设了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全市农产品生产基地、批发市场和农业龙头企业建立自律性的检测室87个。

  ——农业投入品监管体系。在全市推行了农药经营备案及限用农药定点经营制度,对全市的农资经营网点多次进行突击性、拉网式清查,重点加大农药、兽药、渔药、肥料、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的监管。

  ——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健全疫情监测网络体系,依法强化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和畜产品市场动物卫生监督。大力推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情监测诊断、动物防疫屏障体系。

  ——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今年在莘县、东昌府区开展农产品销售二维码试点,积极构建农产品从生产到市场的全程质量控制系统和追溯制度。明年争取在全市所有县(市区)全部建立起质量追溯平台,落实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管。

  力争到“十二五”末,以2012年底为基数“三品一标”品牌实现“三个翻番”目标;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个数达到500个以上,基地覆盖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力争做到“一村一社”、“一社一品”,五年内实现“三品一标”农产品超过1000个,实现绿色农产品全覆盖……聊城正以“三品”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为主线,逐步完善环境监测评估和现场检查制度,从源头上保障“三品”质量安全和品牌的公信力,朝着品牌大市昂首迈进。

  肆 改革,是最大的发展红利。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必然要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流转,推进土地规模化经营。面对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的浪潮,聊城不等不靠、积极探索,激发出农业发展“大活力”

  高唐县冠泉果木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王架子村和大徐村的土地1000亩,目前已有200亩四年生“锦玉沙梨”。合作社与64户农户签订了“租地合同”,租金每亩每年1100元,农户则到合作社打工,人均增收5000元。“明年,我们计划再发展500亩‘锦玉沙梨’,用3到5年时间把种植规模扩大到近万亩,并进行果品饮料、果脯等系列产品的深加工。”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农村改革是我国启动改革开放的起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中国农村的发展要实现“二次飞跃”,第一次飞跃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第二次飞跃是适应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在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的过程中,我市抢抓国家逐步推广农村土地流转和产权改革的历史机遇,扎实做好“三证”确权颁证和土地流转工作,最大限度地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为推动土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顺利开展,我市首先在每个县(市区)选择了2个乡镇的2个村进行试点,临清增加了1个村,全市共有19个乡镇的19个村开展了试点。截至8月底,试点工作基本完成,临清市代表聊城在全省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办证工作电视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目前,全市有131个乡镇(街道)的262个村庄开展了确权登记工作,涉及3.7万户农户、13.8万人、21.74万亩耕地。

  以土地确权登记为契机,我市加快县、乡、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建设,建立了县级有土地流转市场、乡镇有服务中心、村级有服务站点的土地流转服务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已达到82.95万亩,占农户承包土地总面积的11.35%。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市流转500亩以上土地的合作社有29家,茌平杜郎口恒胜现代农林科技示范园、肖庄枣乡生态园、开发区的示范园流转土地面积都达到了5000亩以上。

  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加快,以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我市蓬勃涌现,成为聊城现代农业发展的“活力因子”,促进了农村经营体制创新和农村发展活力的增强。通过政策扶持、科学引导,今年以来,全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608家,总数达到6893家,实现“一村一社”全覆盖;入社社员11.35万人,辐射带动农户46.05万户。特别是在莘县、茌平等合作社发展较规范的县,已经探索建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

  除了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专业大户成为新型经营主体中的“新生力量”。据初步统计,全市已成立家庭农场396家,覆盖粮食、苗木、水果、蔬菜等各个方面。各类家庭农场土地经营面积3.89万亩,其中规模经营超百亩的85家。种养大户也层出不穷,全市农业专业大户已达1653户。

  新型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成为活跃在聊城农业战线上的一股强劲势力。

  伍 良好的服务环境,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聊城积极推进基础设施、政策、科技、人才、资金等生产要素向农业农村倾斜,全方位为农业发展提供“大服务”

  11月18日,在位山灌区西1、5号沉沙池里,一架架挖掘机在上下挥舞着铁臂,一辆辆自卸汽车往来穿梭。在6公里的清淤现场,千余台大型机械在轰鸣中忙碌着,场面十分壮观。目前,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三年会战正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一年,是我市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的一年。全市新建改建农村公路843公里,建设水利项目3259项,新增、改善、恢复灌溉面积21万亩,新增、改善除涝面积23.9万亩,新建机井2582眼,维修旧井2271眼,新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落实农机补贴资金11327万元,发展农机具10274台(套),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5%。

  良好的服务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同样也是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我市把科技作为农业的根本出路,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以项目促改革,以科技促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为基础、龙头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体系。

  为解决基层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我市投资3633万元,为乡镇农技站配备了1万余台(套)仪器设备和交通工具,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达到“一乡一站”,公益性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强化农业教育培训体系方面,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新型农民创业培训“三大培训工程”,共培训农民约110余万人次,极大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促进了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

  2004年开始实施的科技特派员工程,今年有了更大进展。我市组织大批农业科技人员深入农村,通过承包、技术入股、实体创业等方式开展技术服务。目前,聊城有农业科技特派员2428名,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462个,科技特派员“三个100”(100个基层工作站、100个示范基地和100个专业协会)总量近400个,科技服务覆盖4060个村庄。

  我市还依托聊城大学科研、人才等优势,积极与聊城大学深入对接,在人才培养及职业技能鉴定、检测分析、科技项目合作、决策咨询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发挥科技在全市农业生产规模、效益、质量、品牌等方面的作用。市农科院积极开展新品种研发、示范推广和高产样板田创建工作,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集成和推广,通过举办各类技术培训或现场观摩会等,对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农民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每年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

  上马农业项目,发展农村经济,资金一直是“老大难”问题。为破解这一瓶颈,今年我市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金融支持力度,帮助农民上项目、办企业,特别是加大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有力推动了农业领域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顺利展开。12月15日,举行了首届农金对接洽谈会,现场共计融资3.54亿元,在各金融机构和涉农企业、各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建立起全面、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龙头昂起龙身舞,现代农业正先行。伴随着农业发展的苍劲号角,全市上下正以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为核心,解放思想、加压奋进,向着“中原经济区现代农业发展先行区”的宏伟蓝图阔步迈进!

(高文举 吴文立 曹天伟 高崇)

 

  迈向农业强市的必然之举

  短短八个月,聊城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一系列崭新变化,展现了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让人惊叹、令人振奋。这充分说明,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把握了关键,号准了脉搏,是聊城由农业大市迈向农业强市的必然之举。

  在“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发展大潮中,农业起着基础性的作用,理应奋力先行,率先突破。而且,农业现代化是“四化”的重要环节。农业上不去,就不可能做到“四化”同步,聊城的发展就不可能快、不可能好,民生也难以得到有效改善。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正是市委、市政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思考、新部署、新要求。

  长期以来,特别是连续三年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以来,聊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积累了显著优势。不过,在龙头带动这个方面一直有所欠缺。事实证明,农业龙头带动战略抓住了问题的关键,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这一战略的实施,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农业龙头意识、转型意识、科技意识、争先意识、特色意识、规模意识、品牌意识、质量意识等“八个意识”进一步增强,提升了思想境界。具体来看,我市一大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项目顺利落地、加速推进、产生效益,成为我市农业发展的突出亮点。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为山九仞,岂一日之功。”问题找准了,路子走对了,更重要的是要坚持不懈。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振奋精神,真正变“尽力而为”为“全力以赴”,紧咬目标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停步。在工农城乡协调推进的大背景下审视“三农”工作,在“一区一圈一带”的大框架下谋划“三农”发展,在“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大战略中推进落实。以工农城乡协调发展为遵循,以土地流转为突破口,以项目为载体,以科技为支撑,以食品安全为保障,以富裕农民为最终目标,推动全市“三农”工作跨越赶超。

  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使聊城的现代农业步入了全新发展阶段。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强化措施、加压奋进,全力以赴狠抓落实,抓重点、破难点、找支点,就一定能推动聊城农业实现大突破、迈上新台阶!

(高崇)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