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基层医疗服务“契约化”蹒跚起步

发布:2013-11-29 14:08:45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对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总体部署的纲领性文件,回应了社会关切的民生问题。其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契约服务关系”是亮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作出了这样的解读:“‘渐进式’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符合中国国情;既是应对老龄化的措施,又能缓解养老金压力。以前提‘研究’,这次明确为‘研究制定’,体现了改革的决心,意味着延迟退休进入到实质操作层面。”

  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健全网络化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运行机制。建立社区医生和居民契约服务关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流动。

  “这次改革特别关注加强基层医疗力量,切中了医疗资源‘头重脚轻’的结构弊病。”聊城市人民医院负责家庭病房的相关工作人员认为,契约制度一旦建立,医生便要负责相关家庭的病史、健康教育、慢性病预防、大病早期发现等事务,像家庭医生一样的保健、诊疗在未来是可期的。

  家庭病房成为久病卧床病人依靠

  市民高先生年过四旬,因脑出血后遗症成为植物人。吃饭依靠食管,大小便则需依靠导尿管。

  如果住在医院,治疗费用花费不菲,实在令这个工薪家庭难以承受。在这种情况下,高先生住到了聊城市人民医院的“家庭病房”,一旦出现急症,不用叫子女,也不用到医保统筹定点医院,给家庭病房的医生打个电话,便能叫来有服务能力的医生,进行上门服务。

  通过这种方式看病,既省力、省钱还能救急。“有了家庭病房,老人不用出门就能看病了,还能省钱。”高先生的家属表示,以往到医院看病不方便的弊端就这样迎刃而解了,这样的契约式服务就像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

  在欧美,甚至是古巴,家庭医生从来都担任着“人类健康守护者,医疗体系守门人”的作用,他们是当地医疗服务体系中最为厚重的基石。

  家庭医生这种契约式服务在我国的北京、上海、广州已试点多年,聊城市部分医院也在此领域进行了探索。

  家庭病房运行多年仍缺乏操作细则

  聊城晚报记者从市卫生局获悉,聊城市人民医院早在1997年,就成立家常科,后改为家庭医疗服务中心 。

  管健,聊城市人民医院家庭病房科主治医生,从1997年科室建立伊始,她就在此服务。她介绍,家庭病房科成立后有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火爆异常,多的时候科室的病人能有一百多位,患者多为聊城市直机关离退休人员,享受公费医疗的患者会按照一定比例报销,不仅有聊城地区患者,还有很多外地的患者。

  到2004年后,病人少了。这是源于国家的一些医保政策调整,其中,新农合患者不再享受报销。农民患者减少,新农合患者只能改为门诊报销,或者住正常病房。

  同时,对于医保报销的患者,只能直接住院报销或者通过慢性病门诊报销。入住家庭病房的报销限额也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医保报销限定的额度很低,四个月不能超过3000元至3500元。可是住在家庭病房的患者多为患有心衰、脑血管、尿毒症和恶性肿瘤的患者,正常治疗的花费十分高。

  虽然患者有住家庭病房的需求,对患者病情的管理有着诸多的好处,但是家庭病房科报销限额严重制约了其发挥重要作用。

  据悉,目前家庭病房科的服务对象为市直离休职工,为老人们送去健康指导、药物的指导、健康的指导,心理疏导也在同时进行。

  契约式医疗服务将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过病的人都有类似经验:小病能扛就扛,不愿意去医院。不是不想去,而是怕麻烦、怕医疗费太高,去不起。

  “你想啊,一个头疼发烧的小病,如果在社区服务站治疗,也就是几块钱、十几块钱的问题,但到了医院,排队、挂号、交费、取药……一系列手续下来,未必就能享受到多么方便、优质的医疗服务,反而要多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医疗费。”

  与此同时,医院也觉得很为难,一个小病都要排队到大医院,这不是杀鸡硬要用牛刀、抢占大病患者的医疗服务资源吗?

  医院与小区居民签订“契约式”服务协议,无疑给小区居民吃了一颗“定心丸”。他们再有什么身体不适或者医疗服务需求,就不用再去排队、挂号,挤大医院了,而只需要拨个电话,咨询一下,然后对症下药或者去社区医院治疗就行了。

  聊城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国家的政策调整,家庭病房和家庭医生将以契约式服务的方式走入寻常百姓家,“老人和残疾人就更幸福了,即便不去咨询,也有全科医生定时上门免费巡视。”该负责人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不仅能为群众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还能为大医院分流病人、缓解压力。

  更可贵的是,医院还为社区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据悉,聊城市人民医院下属6个社区医院已经完成了健康档案的建立,下一布将详细掌握本辖区居民的基本健康状况,对小病进行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治疗,还能对大病的征兆及时做出判断,帮助患者转到达医院治疗,避免患者因害怕看病难、看病贵而贻误治疗良机。

  其实,为有效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市一直努力完善全民健康工程,截至目前,共为农民诊断疾病27万余人次,健康体检24万余人次,免费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材料170万份,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建档人数达530.93万,建档率达88.8%,辖区居民健康信息基本实现动态管理。

  村里也有签约的“家庭医生”

  不仅仅在城市,在我市部分农村,乡村医生也以“签约”的方式服务着广大农民。乡村医生以团队的形式,向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

  签约后,乡村医生服务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一般诊疗服务,建立工作台账,每月将诊疗工作明细制表交由乡镇卫生院审核、存档;按照有关技术规范的对象、内容、程序和要求,免费为签约居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每年对签约居民进行一次健康状况评估,制订个性化健康方案。根据签约居民不同的健康状况和需求,以慢性病患者为首要服务对象,提供每年不少于4次的主动健康咨询和分类指导服务。

  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以及有需求的重点人群,提供上门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如遇有疑难、急重症或受条件限制,符合卫生行政部门双向转诊范围的病例,将及时向上一级医院转诊,并履行转诊手续。同时,鼓励乡村医生因地制宜开展其他健康服务活动。仅东阿县就已签约10.29万户,签约人数达到34.79万。

  “签约只是一种形式,服务才是真正的目的。通过入村入户的签约服务,签约居民随时可以电话联系咨询,实现有病早治、无病早防,真正把群众的一些实际困难解决在萌芽状态。”东阿县卫生局局长孙涛曾在接受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有业内人士指出,如果医患双方的契约关系一旦定了之后,专业技术比较强的那些医生会往社区流转,这样的话对百姓来讲,在基层就能够接受到医疗救助非常高超的诊疗。医疗卫生人力分布将向基层倾斜,能够非常好地缓解二级跟三级医院的就医压力。

  同时,终身服务的医生,整个服务过程中一直会维持比较好的信任感,对现在很紧张的医患关系能够有一个非常好的缓解作用。

(记者 陈婧)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