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老乡从异国带回千年前音律

发布:2013-11-20 15:24:44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王文斌-(5).jpg

丁文彬

尺八.jpg

尺八展示

  昨日,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吴文立收到丁文彬托朋友转交的一支尺八。

  丁文彬是在广州做生意的冠县人,他希望把尺八带回它的发明人的老家,让尺八能够在聊城落地生根,重现千年前的辉煌。

  尺八是一种古老的管状乐器,外切口,因长度是一尺八寸,故被称作“尺八”,由唐朝清平人吕才发明,清平就是现在的高唐县清平镇。

  宋代以后,尺八在中国逐渐没落、消失,但在日本却得以保存至今。

  丁文彬经常往来于中日之间,不仅带回了尺八,而且学会了千年以前的尺八经典曲目。

  2018年世界尺八大会将在杭州举行,丁文彬打算邀请参会人员到聊城来祭奠尺八之祖,让更多的人关心支持尺八的普及和推广。

  当然,他更期盼世界尺八大会有朝一日能够在聊城举行,真正把尺八打造成为展示聊城形象的一张闪光名片,成为加强对外文化交流的一座重要桥梁。

  两个时代

  尺八不舍聊城情缘

  吕才在唐代发明了尺八,被尊为尺八之祖;老乡从日本带回来尺八,醉心研究和收藏

  公元606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年份,隋朝置进士科,开启科举制度。

  这一年,博州清平(今高唐县清平镇吕庄)一户农家却沉浸在另一种幸福中,女主人生下一男婴,取名吕才。

  吕才家原不富裕,祖辈过着男耕女织、勤俭度日的生活。

  不过,吕才的父亲相信学文化能脱贫,便节衣缩食供吕才读书,期盼伴随科举制度而生的儿子将来有一天能够功成名就。

  吕才功课很好且博览群书,通晓《六经》,天文、地理、医药、制图、军事、历史、文学、逻辑学、哲学乃至阴阳五行、龟蓍、历算、象戏等也很精通,还特别擅长乐律。

  公元629年(贞观三年),唐太宗命一个叫祖孝孙的人修改音乐作品。

  祖孝孙与熟谙音律的王长通、白明达共同斟酌,但三人意见不合,一时争执不下,难以定论,太宗不得不令侍臣再举荐高明。

  这时,中书令温彦博举荐了吕才,说他非常聪明且多才多艺,声乐方面的才能尤其突出。侍中王珪、魏徵经常听到吕才名声,也在太宗面前极口称赞他的“学术之妙”。

  魏徵还特意提到,吕才制作了十二支长度不同的尺八。

  既然十二支的长度各不相同,何以又叫“尺八”?原来十二支尺八管中的黄钟管之长度为一尺八寸,吕才就以黄钟笛管的长度来代指十二支笛管的名称,并不是所有的尺八都是长一尺八寸。

  时光转至一千多年后的1964年,丁文彬出生在冠县定远寨乡(属古博州,现在与高唐县清平镇同属聊城市)。

  幼年的丁文彬家境贫寒,但一直比较喜欢音乐,10岁时吹笛子,12岁开始吹口琴和葫芦丝。

  初中毕业后,丁文彬曾在冠县工作一段时间,后来南下做生意,后来生意越做越好,跻身富人的行列,2002年他开始涉足艺术投资。

  2005年4月份,丁文彬在广州的家里听到日本女明星美空云雀演唱的一首歌曲《柔》,有一段配乐是用一种类似笛子的乐器演奏出来的。

  苍凉辽阔的音律深深地吸引了他,因为当年要去日本,他就把“日本笛子”写在购物清单上。

  当年9月份,丁文彬去了日本,四处打听乐器店,最后花400多元人民币买了一个“日本笛子”。

  后来丁文彬的一位日本朋友告诉他,这不是日本的笛子,“这是你们中国的东西,叫尺八,是遣唐使从中国带到日本的”。

  尺八的出现改变了丁文彬的生活,他开始醉心于尺八的收藏与研究,让他惊喜的是,尺八的发明人吕才竟然是他的聊城老乡。

  两个国度

  尺八遭遇不同命运

  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尺八,在中国逐渐消失;日本保留了唐代古尺八,宋尺八流行至今

  现在的丁文彬已是尺八的资深玩家,讲起尺八的历史更是滔滔不绝。

  吕才所生活的年代正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隋唐盛世,大唐帝国取代隋王朝后,国势日盛,对“正雅乐”的呼声很高。

  当时吕才设计并制作了十二支“与律谐契”的尺八,因此吕才被尊为尺八之祖。虽然他不是受命于执政者,但毫无疑问吕才制尺八的目的是“正雅乐”。

  其实,吕才设计的尺八是对魏晋长笛的改进,但比魏晋长笛短,这无疑使演奏更为方便,从而增强了尺八的表现力。

  唐尺八又称为唐口箫,外切式吹口,音孔一般为六孔与八孔,并可根据需要选择凤眼的有无。吹尺八的指法与洞箫同,并且跟洞箫一样用调区分不同长度,常用的唐尺八有G调、F调、E调。

  盛唐时期,尺八在当时的乐制、乐府和宫廷乐舞中,一直是重要的乐器。

  尺八发展到宋代,形成五孔尺八。

  宋代以后,来自民间的箫、笛等乐器逐渐取代了用于宫廷雅乐的尺八的地位,以致在我国已不见这种古代的乐器了。

  其实,尺八早在唐代经由当时日本的遣唐僧东传至日本。

  目前,在日本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还保存着我国唐代传去的8支尺八,丁文彬去日本时还专程去观看了实物。

  其中一支竹制刻雕尺八,长43.7厘米,管上端开口,管身前面五孔后面一孔,每一按音孔边缘有圆形花纹,制作十分精美,通体雕花纹和仕女像。

  此外还有玉尺八、牙尺八、雕石尺八和桦卷尺八等。

  最早传入日本的尺八仅用于宫廷雅乐,但没有流传下来,现在日本流行的尺八是由我国宋代传过去的宋尺八演变而来的。

  南宋时,日本名僧觉心来中国杭州护国仁王禅寺学习,在此期间向同门居士学会了吹奏“尺八”的技艺,回国带走尺八及尺八曲《虚铃》和《虚空》等。

  不过,尺八作为雅乐的特征一直表现非常明显,不仅其价格昂贵,玩尺八的群体一般也都比较高端。

  丁文彬说,他在日本看到一支竹管尺八,最贵的价值人民币20万,普通的竹子管,都要人民币一到两万元钱,一支塑料尺八大概需要人民币八百,木制的需要两千至五千人民币,名家做的大概四五千。

  造尺八的原料比较苛刻,一片竹林能够造它的竹子,可能只有两三根,另外把竹子弄出来要放在家里阴干五到七年,要不然它容易裂,这无疑推高了尺八的价格。

  “现在回想起来,我买的第一支尺八是捡漏了,否则那个价格绝对买不下来。”丁文彬说。

  两地交流

  尺八玩家群体壮大

  日本尺八玩家中国寻根,促进两地间交流;聊城老乡拜谒吕才之墓,尺八之祖前默立

  尽管从日本带回了一支尺八,但丁文彬在最初的半年一直吹不响。

  “这个东西不是那么好学的,当时我就挺失望,中国的网上也能搜到资料,但是学习资料都是日本人在弄,中国人很少有玩这个的。”丁文彬说。

  不过,他还是联系到一位叫易佳林的尺八玩家,是重庆一所大学的老师。

  易佳林出身制箫世家,但当时他对尺八没有更多的研究,接触尺八后有了制造一支尺八的想法,但中国又没有这方面的资料,就托在日本的一名同学买回一个木制尺八样本,锯开后研究里面的结构。

  “2007年,易佳林告诉我,会来一个日本老师,我就和我爱人一起去了,发现他造的尺八和日本的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丁文彬说。

  不过,丁文彬此行还是很有收获,他学会了吹尺八的基本技巧。

  其实,尺八在日本算冷门乐器,会吹的也很少,不过日本人都知道这个乐器。

  近些年,日本尺八玩家不断到中国寻根,这促进了两地之间的交流。

  2008年7月,澳大利亚悉尼举办了世界尺八大会,吸引了9个国家和地区近百名选手参加,苏州的尺八艺人张听作为唯一的中国代表出席了大会。

  现在,国内玩尺八的群体在不断壮大,重庆易佳林的学生越来越多,丁文彬周围也聚集了不少尺八玩家,平时经常聚在一块探讨吹尺八的技艺。

  “尺八神秘之处就在于它只有5个孔儿,却能吹出120个声位调,一旦接触,就会被深深吸引,我现在生意不用操心,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玩尺八身上。”丁文彬说。

  丁文彬收藏的尺八一度超过20支,但他也不断转让给圈内玩家,就是为了推广和交流,现在他收藏的尺八有10多支。

  “这支尺八是我2005年花5000元人民币买来的,出差时都带在身边,好几个高级的,价值七八万,我都不带,怕裂了。”丁文彬拿出一支尺八对记者说。

  10月28日,丁文彬带着自己最喜爱的那支尺八,专程来到位于聊城市高唐县清平镇的吕才墓前。风雨侵蚀过的石羊还卧在那里,墓草萋萋诉说着一千五百多年的沧海桑田。

  玩了多年的尺八,丁文彬已经能演奏出很优美的旋律,但他在吕才墓前却只是默默地立着,并没有吹响。“还是再练习练习吧,我希望在这位尺八之祖前,展示出自己最好的水平。”

  两个愿望

  践行着尺八回家路

  邀请优秀的尺八演奏者在吕才墓前吹奏一曲;盼尺八在它发明人的老家生根发芽,再现千年前胜景

  迎接千余年前的声音回家是丁文彬近年来身体力行的一件事儿。

  现在美国、俄罗斯、印度、澳大利亚、欧洲……当然还有中国,喜欢尺八的人成几何倍数的增长,并且2018年世界尺八大会要在杭州举行。

  “有可能的话,就是邀请优秀的尺八演奏者,一起在吕才墓前吹奏一曲,寄托对这位前贤的敬佩与怀念。”丁文彬畅想着自己的愿望。

  至于在吕才墓前演奏哪一支曲子,丁文彬说:“还是选《虚铃》吧,毕竟这是唯一一段中国唐朝的尺八曲子。”一千多年了,这段曲子还是那么震撼人心,因为那里面蕴含着中国传统文明的力量。

  让尺八回家的愿望促使丁文彬不断在网上搜寻尺八与聊城的种种痕迹,发现了署名“吴文立”的一篇文章《吕才与尺八》,这让他一则以喜,一则以忧。

  忧的是,别人还没有重视到聊城在尺八发展史上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没有重视到聊城与尺八极其深厚的渊源;喜的是,聊城还有人记得尺八,有人在研究尺八,有人在挂念着尺八,这为尺八回到聊城保留着一颗充满希望的火种。

  经过多方寻找,丁文彬找到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吴文立,像久别的老友,诉说着自己的尺八缘和尺八梦,兴奋之余,他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那支尺八,吹起了一段曲子。

  几天后,聊城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吴文立收到丁文彬邮寄过来的一支尺八,“这是送给知音的礼物”。

  “若条件成熟,我将会把这支尺八以丁文彬的名义转送到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让更多的聊城人了解尺八。”吴文立说,作为主流媒体,聊城日报、聊城晚报以及其他媒体,应当加大宣传普及力度,让所有人都能够了解尺八的内涵。

  吴文立还提到,作为尺八发明人的故乡,聊城这片大地上应该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习尺八,爱上尺八;相关部门应当努力将尺八打造成为展示聊城形象的闪光名片。

  (记者 孙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