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传统阅读遭冲击 城区买书读书的市民少了

发布:2013-11-11 17:38:5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又一个书店倒闭了,铁塔商场的图书超市也早已搬到了香江市场附近。当“书香”渐行渐远,今天还有多少人在读书?近日,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书籍卖出“白菜价”

  11月5日傍晚,在花园路与菜市口交叉口,一个喇叭不断吆喝着叫卖:“因书店倒闭,现有图书全部打折卖,所有图书都为正版书籍,无论品种,无论厚薄,全部10元钱两本。”即便如此优惠,依然少有人问津。不少人从旁边匆匆而过,甚至连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老板告诉记者,他这几年一直经营一家小书店,前些年生意还凑合,但这几年越来越差,实在撑不下去了,只好关门。记者在这个书摊前看到,这些书多是成功学类和励志类书,这也是目前较为好卖的两种书籍。即便是这样,书依然不好卖。10元钱两本书,这与书籍的原价相比,真的是打折打到“白菜价”了。

  这家书店的处境,也是目前我市多数小书店的处境。一家书店的老板告诉记者,目前,聊城市很多小书店都很难经营,除了新华书店,全市效益较好的书店不超过5家。在文轩中学附近的一些书店,也多以教辅类图书为主。

  读书氛围越来越淡

  原聊城市社科院主任刘文学老师,谈起读书现状时也深感不如以往。刘文学老人记得,上世纪聊城和全国其他城市一样,读书的人也很多,当时不少读书爱好者经常会在一起讨论看书心得,一起交流自己所写的文字。刘文学老人当时还是聊城市《金瓶梅》学会的会长,也组织过一些大型的文学沙龙,请到了当时国内一些有名的作家、学者讲课。“那真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刘文学说。现在,他自己还在读书,但仅仅是自己在读,他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与读书有关的互动。

  多数市民基本不看书

  每天晚上,市民王若愚(化名)在忙完一天的生意后,都会躺在床上看1个小时左右的书。“多年来养成的习惯,不看书就好像少了点啥。”他说。王若愚在建设路东首开了一家汽车维修店,生意做得不小,但即使再忙,他也不忘记看书。“你到我的床上看看,那简直不是床,乱七八糟地扔了很多书。”王若愚说。

  不过,像王若愚这样爱看书的人越来越少了。记者近日调查了近50位市民,有39位明确表示,最多看看杂志,大部头的书现在已经不看了。近日,市民李女士参加了聊城大学举办的在职研究生培训班。老师布置了一本看书作业,李女士专门买了这本书,但放在床头,根本看不下去。“还没看进去就瞌睡了!”李女士自嘲道。

  在记者调查的市民中,多数人认为现在读书很重要,而在具体生活和工作中,之所以不能坚持读书或不读书,主要是因为工作、生活压力大,没有时间。“我也知道读书好,但工作太忙了,白天辛苦工作一天,晚上还要给孩子检查作业,实在是很难抽出时间看书。”在一家企业上班的市民李新民说,“说实话,我大学毕业后没正儿八经地读过一本书。毕业后为工作奔忙,有点闲空又和几个要好的姐妹去玩了。”

  数字化阅读冲击传统阅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阅读、手机阅读、电子阅读器阅读等新型便捷的阅读方式已经走进聊城市民的生活,使阅读行为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环境的限制,阅读变得更加容易。根据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电子书阅读率为16.8%,电子报和电子期刊的阅读率分别为8.2%和5.9%。

  “数字化阅读非常方便,而且比传统书刊更加及时。”聊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毕业的张先生说。他是聊城市引进的人才,以前看了大量的书,但最近两年基本上都是看电子报刊、电子书。和张先生一样,如今,不但有通过电脑来阅读的人,而且用手机阅读的人也在不断增多,图文并茂的电子书、更新及时的电子报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给传统阅读带来了很大程度的冲击。

  立法读书能否拯救传统阅读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传出消息,“全民阅读”立法已列入2013年国家立法工作计划。这意味着,继“常回家看看”之后,又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将被法典抢救。但是,记者近日在和一些市民交谈时,不少人都对此持怀疑态度: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花多少时间来读书,这原本是一件属于个人爱好范畴的事,如今却要用法律来约束,让人感觉事态很严重。阅读现状不容乐观,青少年喜欢猎奇不喜欢名著,其实与社会的浮躁相关,与我们的社会环境密切联系,当务之急在于加以引导,形成良好互动。良好的阅读氛围离不开以读书为荣、为乐的社会氛围。(记者 刘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