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四副楹联透视聊城状元500年家族史

发布:2015-6-17 8:58:17  来源:齐鲁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这两份名单你认识多少?

  第一份名单: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沆、刘福姚、刘春霖。

  第二份名单:曹雪芹、胡雪岩、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

  哪份名单上你认识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晓:前者全是清朝科举状元;后者全是当时落第秀才。

  人生无限!谨以此文宽解所有的考生以及他们的父母。真正的考场其实从来就不在学校!”

  这是今年高考期间网络上流传的一个帖子,并引起热议,其中一个主流观点是,第二份名单中的人虽然知名度很高,却是芸芸落榜者中的极少见者,属非主流,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第一份名单看似知名度不高,却是历代举子中的精英代表和社会中坚力量。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清代入关后的第一位状元——聊城老乡傅以渐,其为人正派,学有成名,政声卓著,更为难得的是,他的家族以书香之气得以绵延至今,历代大都有成名人物。

  近日,傅以渐的后人傅尚甲通过4幅对联,向聊城晚报记者讲述了傅氏家族500年的兴旺史和家风传承所蕴含的文化魅力。

  传胪姓名无双士

  开代文章第一家

  傅尚甲对记者说,东郡傅氏自明朝成化中期定居聊城,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东郡傅氏先祖落户聊城虽靠经商起家,但非常重视文化教育,自傅回之子傅祥始,经商之余,即重点督责子孙攻读举业,逐步形成了傅氏家族世代相承的读书重文的家风。

  清代开国状元、光禄大夫、少保兼太子太保、武英殿大学士、兵部尚书傅以渐的府邸,也是其七世孙傅斯年出生的地方——相府,坐落在聊城东昌古城北门里的相府街,原来朱红色的大门坐北朝南,门上高悬“相府”、“状元及第”的金字牌匾。大门内有重门,重门两旁有康熙帝御笔亲书的楹联:传胪姓名无双士,开代文章第一家。横批是:圣朝元老。

  康熙帝同时还题写了“忠朴清慎”、“文行端良”八个大字,分别镌刻在两统衮龙冠龟驮大碑上,后人称之为“圣旨碑”,分别安放在阁老墓神道两侧。

  在傅氏宗祠的东侧,有聊城家喻户晓的“仁义胡同”。相传,傅以渐在京为官期间,傅家人因东关家庙与邻居发生纠纷,一时相持不下,于是家人写信给在京的傅以渐,让他给地方官员通融一下,予以照顾。傅以渐很快回信道:“千里来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看到后十分羞愧,将墙基退让三尺,并主动找邻居道歉。邻居见相府的人如此仁义,十分感动,也退让三尺,结果形成了傅氏宗祠东邻的一条六尺胡同。后来康熙皇帝驻跸聊城,闻听此事,遂书“仁义胡同”四个大字以倡义举。

  傅以渐的回信,既化解了邻里之间的矛盾,又体现了处世以和为贵的博大胸怀,诠释了孔老夫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和精神和伟大思想,为傅氏后人树立了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榜样,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

  离桑梓不忘百姓厚望重托

  踏故土勿劳地方远迎高接

  在聊城东北方向曾有个“傅家大门”。据《东郡傅氏族谱》记载,傅以渐一生清廉谨慎,尽职爱民,以清慎著称;待人宽易温和、谦逊恭俭,敬重下官。他在朝为官期间,遇有节日也旋里省亲或祭扫。当地官员闻讯即要出城到郊外等待行礼叩拜。

  对此,阁老爷甚感不安,说:省亲返里乃区区小事,何须如此麻烦。官大,不大父母官嘛!力辞不下,就命家人在城东北十里之外大道上建一简易石坊式的大门,横书“傅家大门”,意即进了此门,就等于到了家,无须再迎接了(就近的村庄因此而得名,一直沿用至今)。

  傅尚甲说,傅以渐官居一品宰辅,能如此自律、自省、自我约束,可见他的人品、情操、德行是何等的高尚,按现在的说法,他应该算得上非常了不起的干部楷模了。

  虽然当年的“傅家大门”早已不见了踪影,但在傅家后人的心里永远存在。为此,他们特拟了一副对联以示追思:离桑梓不忘百姓厚望重托,踏故土勿劳地方远迎高接。这副对联,既是对傅以渐官品、人品的概括,也是提醒后人,要像他一样,体恤民情,不事张扬。有朝一日“傅家大门”石坊若能重新耸立,将是一座历史文化的丰碑,一面为政清廉的旗帜,一张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

  傅尚甲说,如果用几个字概括傅氏家风的话,那就是“和”、“清”、“勤”。和,即和睦,和谐,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家庭和睦,团结四邻。清,即清廉,清白,居官清廉,清白做人,注重名节。勤,为官勤政爱民,做人勤奋进取。

  浩浩荫功千年笃佑状元后

  煌煌诰命三代同称宰相家

  康熙帝多次南巡途经聊城驻跸光岳楼,传说有一次登楼远眺,但见城南不远处瑞霭飘渺,知是老师傅以渐墓地,遂题了“神光锺暎”四个大字以慰英灵,后人做成匾额,一直高悬于光岳楼南向顶层檐下。又下旨重修扩建傅氏陵园,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修建完毕。陵园内建有一重楼三洞式石牌坊,中间两立柱上书楹联:浩浩荫功千年笃佑状元后,煌煌诰命三代同称宰相家。

  北向正中檐下镌刻横额“皇恩宠锡”,横额下镌刻“一品三世”过梁额。南向正中上下分别镌刻“祖德长光”、“修慎叚铭”横额。

  康熙帝御笔题写相府二门楹联、先茔石牌坊楹联及“圣旨碑文”,不仅是对傅以渐的褒奖,而且也见证了历代帝王的兴礼重教、尊师崇文的传统,同时也是傅氏族人教育后人的活教材。

  自傅以渐之后,傅氏家族仕宦辈出,享誉齐鲁、名满东昌,成为鲁西一带声名显赫的名门望族,文化底蕴也日臻丰厚。自傅以渐至清末,“阁老傅”家族进士、举人、贡生等总计不下百余人,在朝为官者世代不乏其人。

  傅绳勋、傅继勋两兄弟是清中期傅氏家族为官者的代表人物,他们开创了傅以渐之后,傅氏家族的又一个兴盛时期。近代,傅氏家族除了博古通今、学贯中外的傅斯年这位著名大学者外,还出现了傅乐成、傅乐焕、傅乐淑三位历史学家,三人从不同方面对外族和中华文化交流进行研究,学术上多有建树,享誉海内外。

  傅斯年是近代傅氏家族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最杰出的人物,被誉为“现代状元”。我国著名学者、教育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非常赏识傅斯年的才华和能力,曾摘录南宋诗人陆游《初发夷陵》中的“山平水远苍茫外,地辟天开指顾中”题赠给当时还是北大学生的傅斯年,借以勉励他要放眼未来,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蔡元培先生题写的这副对联,被镌刻在傅斯年陈列馆展室的楹柱上,也激励着傅氏后人,随时准备去迎接新的挑战和考验。

  傅尚甲说,今天傅氏后人中仍然人才辈出,出现了很多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

  版筑垣亭古

  有德世泽长

  坐落在聊城东关大街上的傅氏宗祠,即今天的“傅斯年陈列馆”所在地,原有大门和临街东西耳房,大门上高悬“傅氏宗祠”白地黑字匾额,大门两旁有一副楹联:版筑垣亭古,有德世泽长。

  对联是由傅以渐亲自编撰书写的。上联“版筑垣亭古”,是指商朝武丁时代的著名宰相傅说。傅说是中华傅氏的始祖,生于公元前1335年四月初八,距今已有3350年的历史。傅说发明和传播了版筑技艺、版筑文化,由低贱的“版筑工”一跃而成宰相,辅佐武丁平治天下达60年,致使“殷道复兴”,武丁因而被史学家誉为“高宗”。下联“有德世泽长”,即指为朱元璋开国打天下的常胜将军、天才军事家傅友德。上述楹联编撰得很巧妙,很有学问,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既避讳了祖先的名字,又光大了傅氏门庭,同时也寓含深刻的人生哲理:只有注重道德修养,才能够长久延续、恩泽后人。更是告诫后人,时刻要做“有德”之人,只有做到“有德”,才能立足,只有传承“有德”,才能使后辈子孙世泽绵长,万代永昌。

  傅尚甲说,傅氏后人一直都在心口相传这些楹联和碑文圣训,以状元后人来自励自省,不敢有丝毫的懒散和懈怠,不敢做辱没祖宗的事,更不敢毁坏先祖的名声。“作为聊城的名门望族,过去的傅以渐口碑极佳,今天的傅氏后人,在社会上也都有很好的表现,这与我们时刻不忘自己是阁老的后人、状元的后人、帝师的后人有密切的关系。我们时刻用这种正能量教育后人,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能苟且偷生,做事要认认真真,不能蝇营狗苟,并以此来激励我们以身作则,为后人作表率、做榜样。一直将表彰傅以渐‘忠朴清慎、文行端良’品德的圣训,作为行为准则,作为正能量传承给子孙后代,永葆家风长盛不衰。”

  据傅尚甲透露,原在傅氏宗祠供奉的阁老画像、各种匾额以及皇帝颁发的圣旨、顺治帝亲自为傅以渐绘制的“状元骑驴图”等历经三百多年的珍贵文物,在“文革”中惨遭焚毁,令人扼腕叹息。“今天,我们傅氏族人,根据《东郡傅氏族谱》上的记载和描述,在多方求证史料、查询图片的基础上,由族人傅式修先生执笔,按清朝正一品文官服饰、装束,重新绘制了阁老爷的画像,使阁老爷正直宽厚、仁和慈祥的形象重放异彩。在条件成熟时,还将把毁坏的匾额按规制品级重新制作出来,供后人瞻仰。”

  (记者 孙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