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两封无字信讲述茶馆酒楼趣事

发布:2015-2-11 14:56:38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0日,记者在古城楼西大街路南看到一面特制的石雕墙,墙宽约两米,高约一米半,左半部分是两个客人往右行走,上面悬挂着酒坊的幌子——写着一个大“酒”字。右半部分是两个客人往左上观看,上面悬挂着茶馆的幌子——写着一个大“茶”字。石雕墙下面刻着一行字:“两封无字信”。这让不少市民,尤其是对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老古城区居民回想起聊城悠久的酒文化和茶文化。雕刻下面刻着的两封无字信还曾是民间故事中的趣谈。 

  两封“无字信”牵出民间趣谈

  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介绍,这几个字还有个民间传说,收入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原聊城地区文化局和原聊城地区文联编写的《鲁西民间故事》一书。他说,过去在东昌府城里,有两个很要好的人,一个在东关开酒馆,一个在西关卖茶水。两人虽相距不远,由于买卖难以脱身,所以常有书信来往。 

  这天,开酒馆的新招了一名伙计叫张小二。他想这几天买卖甚忙,已与好友多日不见了,便写了一封信,让张小二去送。知道掌柜的大字不识一个的张小二很是纳闷,路上偷偷地将信打开:只见上面大字没有一个,却只画着一个赤着身的人,一手捂着屁股,一手拿着酒杯。张小二暗自好笑,一时悟不出其中奥妙,便加快步伐,把信送到西关茶馆里。

  茶馆掌柜接过信一看,高兴地说:“不愧是老朋友了,心里总想着我呢。”张小二不解地问道:“信上到底说什么了呀,您老那么高兴?”茶馆掌柜的笑道:“你家掌柜的请我下午去他那里喝酒,我怎能不高兴呢?” 

  张小二经他这么一说,想着信上的画,似乎明白了。茶馆掌柜道:“那是自然。你且稍等,待我给他写封回信。”说完,他取出笔墨纸张,圈圈抹抹就把回信写好。只见信上画了一棵树,树下很多人在喝水,树上挂着一只鸟笼,里面一只鸟儿,把头伸在了外面。张小二还是不解其意,问道:“这回信是什么意思?”茶馆掌柜的道:“你先别问,你掌柜的一看就明白了。” 

  张小二把信带回,交给了主人,酒馆掌柜的把信展开一看,有些失望地说:“原来他那里喝水的人多,他心里想出来,可又出不来了。” 

  原古城居民、年逾八旬的王同丰说,清代以来,得益于运河漕运兴盛、商业繁荣的影响,聊城酿酒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出现了遍布城乡的酒店和酒铺。酒店较大,前有店面,后有作坊,故又称酒坊。酒铺较小,仅卖酒,不酿酒。 

  明代中期,孙家村酒坊已存在。清乾隆年间有山西人开办的大典、大增酒曲店。清嘉庆十四年《会馆大工告竣碑记序》碑阴有“东盛酒铺”。清末有东兴和、恒记裕等十余家有名的酒店,皆前店后厂,以批发为主。 

  王同丰回忆,民国年间,城镇大小酒坊达到二十多家。著名酿酒作坊有赵松山经营的“泉祥酒店”和丁淑义经营的“集义成”酒店。另有李氏经营的茂同酒店,经营黄酒,位于东关大街;有宋万庆开设的酒坊,位于观前街东段路南;有钱祥波开设的酒坊,位于楼西大街,有张金凤开设的酒店,位于文明街。其中,泉祥酒店规模较大,有房屋42间,日产白酒四五百斤,址设卫仓街中段,路东、路西皆有房屋。集义成日产白酒三四百斤。 

  闸口东酒店较多,粮食市街有滕焕章的“东兴和酒店”、李玉恒的“裕祥酒店”和周玉坤的酒店;后菜市街有叶庆荣酒店、逯迁迳酒店、梁洪祥酒店、叶学贞酒店、叶庆新酒店,还有傅家的“德生祥”酒店;前菜市有丁钦告酒店;猪市街有张复生酒店;闸口有徐长哲酒店。另有兼营酿酒的号,如楼北大街的永泰昌,在磨油、腌菜的同时,还酿制白酒。 

  东昌府区的传统酒坊以麦曲、小米或高粱为主要原料,生产品种有白酒、玫瑰酒、黄酒、状元红等。所产白酒,味浓醇厚,度数较高,在62度以上,具有山东白酒的典型风格。 

  城镇大小酒坊曾达到二十多家

  数十茶馆曾遍布古城四条大街

  历史上,古城区大街小巷都有茶馆。对聊城历史文化颇有研究的82岁老人刘洪山著文描述:街里人大部分有饮茶习惯。当时没有煤球炉,没有电,更没有燃气,烧水需用柴草,一般自己不烧水,而是提了茶壶放好茶叶来茶馆沏茶,提回家喝。茶馆是敞开式的铺面,一端是高高的茶炉,用风箱吹风助燃,烧烟煤。茶炉一般都是七星灶样式,同时烧七把壶。另一端摆着几张高桌高凳,备有茶壶、茶杯、茶叶,供人们饮茶休息、闲聊消遣。铺面门外搭凉棚,数张矮条桌两边安放着矮凳,做小买卖和下力谋生的贫苦人自带干粮在此喝水吃饭。

  晚清最有影响的茶馆是位于闸口桥西路南的蛤蟆楼,它是由酒楼兼办的。蛤蟆楼上下两层,下层面东六间为茶馆,每天茶客云集,三教九流都有,南来北往的过客也多,因此买卖兴隆,持久不衰。 

  民国年间,东关大街有韩家的“瀛仙居”、有“清和居”,还有蒋家、金家茶馆,驴市口西有杨家的“大不居”等;越河圈街有宋家的“齐天居”,有“钱龙居”茶馆,街东头迎春桥附近有“迎春居”、“清泉居”等。其中,迎春居位于鸡市街北口,因临近迎春桥而得名。坐东朝西,门面3间,内有小院凉棚。因地处交通要道,座客常满。   

  后菜市街东头有“对月居”,因那地方有“十二连桥”之一的“对月桥”而得名;后菜市街西头还有王家茶馆等;灶王庙街有孙家茶馆;后菜市街中段有宋家茶馆,因街名古称“通泰街”而起名“通泰居”。通泰居因位于大道上,东乡进城的农民喜欢在这里歇息。茶馆左右有小吃店铺,茶客可以买点吃食就着茶水吃饭。许多附近老年人也爱到这里饮茶聊天。 

  前菜市街中段路南有“彩香居”,后两次易主,先后改名“久香居”、“德香居”;前菜市街还有朱家、于家的茶馆;闸南街有董家、冯家茶馆;闸北街有朱家、李家、杨家和张家茶馆;柳园有个白家开办的柳园茶馆。柳园茶馆位于集市中心,平时有较多的过往商人,而逢四、九集日,更是人流络绎,茶馆终日繁忙、热闹,在城关妇孺皆知。 

  老人们回忆,古城区茶馆还有很多,曾遍布东南西北四条大街。其中楼东大街上的“同盛居”茶馆于民国24年(1935)创办,位于古楼东街西段路北,距光岳楼约140米。茶馆利用一间大门洞烧水,院内有客厅两间,桌子四五张。由于主人亲自去西关井拉优质甜水,所用茶叶从对门的“泉芳茶庄”购买地道名茶,而且待人诚恳热情,所以买卖一直兴旺,是附近居民饮茶、用水的首选茶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