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一位退休乡村教师的25年公益路

发布:2015-1-29 10:33:1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耿公1_副本.jpg

    耿继申,今年72岁,莘县张鲁镇耿楼村人,1965年参加工作,2003年退休,从教38年。

  在其履历中,1988年是个重要节点。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了践行共产党人“一心为公”的誓言,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耿公。

  改变的不仅是名字,更是行为。

  1990年起,他制定了两个“十年奉献计划”——每月从基本工资中拿出20%捐给教育事业,从家庭粮食总收入中拿出20%献给国家储备仓库。

  目前,这两个计划,他已经如期完成,正在进行下一个奉献计划。比如,2014年10月17日首个“国家扶贫日”,他是全市首位捐款的个人,将分期捐款1万元。

  他做的不只这些。

  庆香港、澳门回归,他捐款捐粮;长江洪涝灾害,他捐款;汶川地震后,他捐款;村里安装路灯总计花费9000元,他捐赠了1万元;村里修路,他不仅出工,同样出钱2000元。

  还不只这些。

  作为一名公办退休老教师,他没有报销过一次医疗费,而是“自力更生保健康”;他一辈子工作在村里,却“胸怀天下”,要为地球“降温”,组织参与植树上千棵。

  一笔“糊涂账”

  25年间捐了多少钱 他没有细算过

  1月28日,耿公老人打开家中一个尘封的木柜,这里面有他这些年获得的各种荣誉证书、捐款凭证。仅证书摞起来,便有30厘米厚。

  其中最早的一张证书,落款日期为1990年4月28日,内容为“耿公同志向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赠人民币贰百元整”,落款署名为王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副主席)。

  据了解,为促进教师待遇改善,1986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向来重视教育的王震自荐担任首任理事长。

  耿公说,当时,他每月工资不足200元。

  记者看到,该基金会的另一张证书,落款日期为1995年1月20日,同样显示其捐赠200元。

  其间,乡里(其所在村子原属刘庄乡,后并入张鲁镇)建设教学楼,他捐款1000元。当时,政府部门送他一面锦旗,上书“爱国争先,工作一流”。

  1990年到2000年,在他的第一个“十年奉献计划”期间,他累计向教育事业捐款2000元。

  其后,他实施了第二个“十年奉献计划”,即从家庭粮食总收入中拿出20%,献给国家储备仓库,总计1000公斤。耿公老人有两儿两女。在这期间,儿女分家另过,他和老伴生活,两人只有老伴的一亩农田。一亩农田,每年收成的粮食数量不多,但他坚持每年拿出100公斤无偿捐给国家。

  2010年10月16日,中央储备粮莘县直管库向他颁发证书,上面写道:“耿公和妻子赵玉环为了国家抗灾备荒,自愿向国家捐献小麦2000斤。”

  在耿公老人看来,民以食为天,为国捐粮,备战备荒,是公民的责任。

  1997年香港回归,他缴公粮时特意多交出一倍;1999年澳门回归,他家本该交45元农业税,他交了190元。

  1998年,长江、嫩江发生洪涝灾害,他向国家捐款300元;落款日期为2008年5月19日的收据显示,他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000元,后面盖有“莘县慈善总会财务用章”。

  2013年村里安装路灯,耿公老人捐款1万元。耿楼村党支部书记耿雷娜说,当时,其捐款安装路灯剩余1000元,本想还给他,但老人坚决不要。他说,村民都是义务安装路灯,剩下的钱就让大家吃饭吧。耿雷娜称,几年前,村里修公路,耿公老人是第一个自愿报名捐款的,数额也较大,2000元。

  这中间,看到贫困家庭的学生有困难,他50元、100元、200元不等地给予多次捐助。

  2014年10月17日为首个“国家扶贫日”。看到这个消息后,耿公老人立即作出一个决定,实施第三个“奉献计划”,5年时间内捐赠一万元扶贫款。在一份落款日期为2014年10月16日的收据上,记者看到,耿公老人将首笔2000元爱心款捐给镇财政所,据了解,这是全市收到的首份扶贫款。

  25年来,耿公老人究竟向社会捐了多少爱心款?他说,自己真没有算过,也不愿意算,“尽自己的一份心便是了”。

  一份“成绩单”

  捐国家也捐家乡 为大家也顾小家

  在老人家中,记者看到,桌椅均已破旧,两台小电视,都是儿女淘汰下来的。

  厨房里,摆放的蔬菜只有半袋小土豆和一颗白菜;餐厨内,放着一瓶腌蒜酱、半碗腌黄瓜。老伴赵玉环说:“我们家的生活条件一般,鱼肉吃得不多。”

  而耿公老人说,多吃素菜,反而健康。

  现在,耿公老人每月退休金有3300多元。每月取了工资,他将其中的一半给妻子,另外一半自己留着做公益。“节俭,是不浪费,并不是不花。”他说。这些年无论是向教育事业捐款,还是其他方面的捐款,老人都兼顾国家和家乡。如去年捐赠的扶贫款,他说,因为莘县在全市还不算富裕,其所在的张鲁镇同属落后地区,这比扶贫款的用途主要向家乡倾斜。

  除了做公益,他还把钱作为奖励,分给儿孙:两个儿子两个女儿,7个孙辈人。他在家庭内部设了多个奖项:文化提高奖、参军保国奖、体育赛优奖、见义勇为奖等。截至目前,家庭儿孙成员已经有12人获奖,获奖理由包括:考上大学、升入研究生、入党、参军、献血等,共发奖金12000元。

  在老人看来,他做公益,离不开家人的支持,因此顾大家也顾小家。同时,他认为,做公益应该量力而行,贵在坚持。

  他尤其感谢老伴的支持。“我的觉悟不如他,捐的数额大时,我有时想不通,也舍不得。”老伴赵玉环说,“但他做的是好事,就随他吧。”

  值得说明的是,老人本能享医保待遇,但是他却从来没有报销过一次医疗费。他说,一是自己身体健康,二是认为防重于治,并编写了健康歌:“动静适度防寒暑,自力更生保健康……”每一天,他都坚持做体操健身。村民耿培丰说,老人为村上义务清扫道路,已经坚持多年。而耿公老人说,这是健身的方式,他不想因为自己的健康问题而给国家添负担。

  另外,他组织参与在村上植树千余棵,既锻炼了身体,又做了环保事业,他有句洋气的话:“为地球降温,每个人都有责任。”

  对于耿公老人的善行,村民耿兆章为他作了一首藏头诗,暗含了其原名:耿公学业不一般,继往工作称模范。伸张正气正能量,留得清风青史传。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