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多数市民没意识到宪法离我们很近

发布:2014-12-4 10:09:1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国家宪法日的决定,设立每年12月4日为国家宪法日。之所以确定这一天为“宪法日”,是因为现行宪法,在1982年12月4日正式实施。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将宪法实施日定为“宪法日”,意义十分重大。

  然而对于普通市民来说,对宪法有多少了解?宪法意味着什么?是否与生活息息相关?记者对此作了一番调查。

  市民

  认为宪法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

  今年的12月4日是我国的第一个宪法日,然而记者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市民并不知道宪法日的存在。

  在记者询问的25人当中,只有两名法学硕士可以说出宪法日及准确日期,大多人觉得宪法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记者发现,这几乎是绝大多数市民对宪法最直接的反应,但是了解不深入。今年26岁的杭女士是一位淘宝店主,她表示,这是中学政治课本中的一句话,就在宪法那一章的开篇,老师反复强调,自己也反复读过,所以印象格外深刻。“但是下边讲的我国宪法的具体内容,就不太记得了”

  今年32岁的李先生是位民警,他告诉记者,对于宪法的印象就是上警校的时候宪法学挂过科,工作之后在处理案件时基本上用不到宪法,“我可以说出不少民法、刑法的法律条文,但是对宪法的内容就没什么印象了。”

  29岁的吕女士是一位基层公务员,她同样表示,相对于宪法,自己比较关心与自己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法律。“比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新消法规定网购商品七天无理由退换,商家不可以列出霸王条款等等,因为我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相关的事情,维护自己权益的时候也可以用到。”吕女士说,一提到宪法,总觉得它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离自己的生活比较远。

  解读

  宪法其实涉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大多数市民反映的宪法离生活较远的看法,东昌府区人民法院立案庭的工作人员赵昕表示可以理解。“即便作为法务人员,我们在平时处理案件的过程中,也很少用到宪法,宪法有一个戏称叫‘闲法’,意思就是说,具体操作的时候基本用不到它,都是使用具体的法律条文。”

  赵昕说,一般市民觉得宪法离自己比较远,根本原因在于宪法的特殊实施方式,具体来说,就是我国宪法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制定具体法律法规实现的,而无法通过宪法的司法化来直接保障公民权利,为公民提供法律救济。“宪法不能成为公民手里的现实法律武器,因此大家对它感到陌生,也不足为奇。”

  不过,赵昕同时表示,宪法不止对整个国家,对每一位公民都具有重大意义。“对公民来说,宪法最根本的意义在于,它规定了我国公民最基本的权力和义务,目前我国现行的所有法律条文,都是以宪法为母体的,他们都包含在宪法的体系下,只是更具有操作性。”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根据这一条规定,又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具体规定适龄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相关事宜,保障其实施,另外还规定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等,在此基础上又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文。”赵昕说,至于选举制度、拆迁补偿等等更是基于宪法规定的公民选举权被选举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等相关权利义务,而产生和实施的。

  意义

  通过普及宪法知识提高国人法律素养

  赵昕说,宪法是一切法律的基础,它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具有高度概括性,看似高高在上,实际上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

  “其实市民们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宪法带给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只是这是在他们无意识的情况下,比如在如今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尤其最近‘习大大和彭麻麻’的话题和歌曲都为人津津乐道,这在以前封建社会都是不可能的,”赵昕说,相较于以前的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历史现象,如今的话题自由、观点自由,都是由宪法规定的“公民言论自由”这一条赋予我们的。

  至于设立宪法日的意义,在赵昕看来是为了提高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近几年我们国家一直致力于完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强调依法治国,而这必须从我国最根本的法律也就是宪法入手,如果要求每一个人学习具体到每一方面的法律条文,是不现实的,”赵昕表示,宪法可以概括一切法律问题,包括教育、劳动、婚姻等等,可以说涉及了一个人从生到死,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所以对公民普法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学习了解宪法来掌握大体的法律原则,了解我们国家的构成及发展方向,如此才能打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根基。

  (记者 郭坦 通讯员 潘辉 赵昕)

  小学侧重学习安全知识 中学鲜见法制课程

  部门:今后将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

  日前,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宪法教育体系建设,形成宪法教育的长效机制。每年12月4日国家宪法日时,中小学应组织宪法晨读活动,上一节宪法教育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在国家宪法日当天,以弘扬宪法精神为宗旨,以宣讲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知识为重点,全面开展宪法学习教育活动。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宪法知识纳入中考的测试范围。

  在我市中小学中,是否已经将法制课程纳入日常课程之中?学校平时对培养学生的法律常识及素养是否重视?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

  校园 小学侧重学习安全知识 中学鲜见法制课程

  12月3日上午,记者就中小学法制教育问题走访了城区几所中小学,发现目前法制课程并不在日常课程内容中,不少中小学在法制教育中还处于空白状态。

  对于孩子的法制教育,北顺小学校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表示,考虑到小学生的接受程度,目前学校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我们学校各年级每周都会有一节安全课,上课内容就是教育局下发的安全课本中的内容,主要涉及一些消防、交通、人身安全,老师通常用多媒体展示图片,或者演示的方式来给学生们上课,有时社区也会来组织安全宣传活动,一学期会有一两次。”

  而城区一家中学教务处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学校并没有开展任何法制课程。“因为法制课不在教学大纲范围,也没有教材,唯一涉及法律知识的课程就是政治课,在课本中会有专门的法律章节,涉及宪法内容和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此外基本上没有专门的法制课程及相关的普法活动。”

  聊城一中政教处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学校虽没有设立专门的法制课程,但还是比较注意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这个学期我们就专门邀请了法律界人士来学校做法律学习报告,而且也开展了相关主题的班会课,法律作为德育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学校要尽可能重视起来,”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主要侧重于向学生普及一些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常识,例如防止校园暴力,文明上网等等。

  对于今年我国首个宪法日,该工作人员表示,学校也已经组织了一系列相关活动。“首先在校园内的宣传栏及电子屏上打出‘宪法至尊,与法同行’等标语及横幅,在校园内营造氛围,并在早读课上要求学生诵读宪法序言,了解国家历史及宪法的意义,并结合学生身份,编写了誓词,带领学生向宪法宣誓。”

  部门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工作 督促学校开设安全法制课程

  对此,聊城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陈科长表示,按照国家课程大纲要求,地方各中小学每周都要有0.5课时的安全法制课。“也就是隔周会上一节,目前来说聊城大部分中小学都应该在开展,只是形式有所不同,有的是融合在正常课程中,有的则是通过班会讲座等形式。”陈科长说,除此之外,学校也会自行安排一些与法制相关的活动项目,也有的学校会聘请社会上相关领域的人员,例如社区民警、检察官等等,作为学校的法制校长。

  陈科长说,近几年关于加强中小学法制教育的工作一直在有序展开,今年尤其加强。今年暑假期间,市教育局与聊城大学法学院联合主办了“快乐暑假,与法同行”首期中学生暑期法制夏令营活动,此前选拔的来自全市的一百多名学生代表和老师共同参加。在为期3天的活动中,大家观看了法制宣传教育展板、录相,观摩了法院审判现场、体验模拟法庭,聆听法律、法规知识讲座。

  在11月份,市教育局在全市六十多所中小学中,选出了四十所“依法治校示范校”,评分标准包括是否采取民主管理,是否依法保障教职工及学生合法权益,是否开展普法教育等等。

  “近期我们将会在全市中小学开展‘共建法治校园’的主题活动,活动内容涉及《宪法》《义务教育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常识,活动将以开展法律讲座、法治课堂,开展校园法治文化活动等形式进行。”陈科长说,为了进一步推动全市各中小学校的法制教育工作,这个活动计划长期进行下去,而且今后也会加大监督力度,督促中小学按照国家课程大纲要求,开设安全法制课程。

  (记者 郭坦 通讯员 李云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