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一网友自发到鲁甸地震灾区做志愿者

发布:2014-8-27 12:02:26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虽然离开灾区有两周的时间了,但“@乐活聊城”还是习惯于在各个志愿者群里了解有关灾区的一些信息。他说,虽然现在已到灾后重建阶段,但灾区仍然还需要志愿者提供服务。

  “@乐活聊城”是我市一位乡镇老师,如果不是记者坚持,他原本是不愿意接受媒体采访的,一再沟通后,他仍然不同意以实名示人,执意要求使用其网名。

  从8月5日动身,到8月14日返聊,“@乐活聊城”说,他本是去往云南昭通市彝良县,看望一个在当地山区小学支教的朋友,后来深入灾区救灾,纯属巧合。

  ●巧合

  与朋友擦肩而过 转做灾区志愿者

  “@乐活聊城”是一个热心,甚至可以说是醉心公益的普通人。他的QQ好友中,大部分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而他加入的公益QQ群就有好几个。

  “@乐活聊城”说,他习惯转发一些具有公益性质的微博,对于各种公益组织招募志愿者的微博内容,他更是乐于转发,以便让更多的人看到招募启事。

  而此次他想要赴云南彝良一山区小学看望的那位志愿者朋友,就是通过某公益组织联系的。

  事不凑巧。当他8月5日从聊城出发辗转郑州、成都等地,耗时两天好不容易到达云南昭通时,那位朋友却因为学校提前放假回到家乡洛阳了。

  得知这个消息,“@乐活聊城”直言后悔当初没有早早联系朋友,而是想当然地认为,朋友还待在那个山区小学,正在给孩子们上着课。

  与朋友擦肩而过的他,一时之间不知该去往何处。然而,就在这时,他在昭通火车站看到一个条幅,条幅上的几个大字,让他瞬间有了一个决定和去处。

  “@乐活聊城”说,火车站拉出的条幅告诉过往旅客,当时,昭通机场急需一批体力好的志愿者,只是这样一条简单的信息,就让他明白了,机场搬运救灾物资的任务很紧急,需要像他这样年轻力壮的“苦力”。

  见此情况,他先是在火车站报名处按要求填了表格,随后乘坐公交车赶赴昭通市里,随便找到一家小旅馆,把随身行李安置妥当后,立即换乘公交车赶往昭通机场,准备搬运物资。

  ●行动

  在机场做搬运工忙着装卸救灾物资

  在鲁甸地震后的第四天,即8月7日上午9时左右,“@乐活聊城”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出现在昭通机场,像等待在机场的诸多志愿者一样,准备为灾区搬运物资。

  在昭通机场,“@乐活聊城”又一次在志愿者服务信息表上填写了自己的相关信息,然后,便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一起被分成几组,陆续进入机场装卸救灾物资。

  这些物资大多是从外面运送到机场,然后再转运到灾区的。志愿者所做的就是,从各种车辆上将物资卸下来,然后再运送至救灾专用飞机上。

  单从这几个步骤来看,志愿者所做的搬运工作并不复杂,但几天的时间都在连续做同样的事情,大家的工作其实并不轻松。

  “@乐活聊城”说,搬运物资时,志愿者往往几个人排成一队,然后像传送带一样,逐个将物资传送至目标车辆上,这样“流水作业”可以节省不少的时间和力气。

  在机场做了两天“苦力”,眼见着机场志愿者越聚越多,“@乐活聊城”便又联系早已熟悉的当地一公益组织的负责人,想看一下是否还可能通过其他方式,为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爱心

  到医院看望灾区孤儿 为灾区送去大批生活用品

  和昭通一个专门救助孤儿的公益组织接上头之后,“@乐活聊城”便和组织内的一名成员,去往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看望地震中失去父母的孤儿。

  也正是在这家专门收治地震孤儿的医院里,“@乐活聊城”见到了当地多家媒体报道过的“赵氏孤儿”。

  有媒体报道,所谓的“赵氏孤儿”一共是四个孩子,地震发生时,这家人中最大的男孩正在外地打工,其他三个弟妹年纪尚小,都留在父母身边。

  有关“赵氏孤儿”的报道,网上流传着一张震撼人心的照片,图片说明为“赵氏孤儿守护母亲遗体。赵姓的兄妹现在成了孤儿,母亲在自己房子中遇难,父亲虽然在邻村,但也未能幸免。旁边停放着的,是母亲的遗体。因为条件艰苦没有担架,他们母亲的遗体是亲戚们用一根木棍运送过来的”。

  去医院看望姐弟四人时,“@乐活聊城”为孩子带去了一些生活必需品以及文具。他说,四个孩子中,除了年纪尚小的那个女孩之外,其他三个都或多或少有些心理问题,尤其是守护母亲的兄妹两人,更是不愿意跟陌生人交流。

  在昭通市第一人民医院,“@乐活聊城”共看望了7名孤儿,并根据他们的需要,分别准备了衣物、文具等物品。

  后来,听说灾区物资匮乏,“@乐活聊城”又和该公益组织的成员采购了一大批救灾物资,其中包括毛巾、手套、牙刷等生活必需品。

  然后,他们又想方设法联系到一个运送物资的车队,亲自将这些东西运送到鲁甸县龙头山镇龙泉中学,也就是此次地震的震中所在。

  到达目的地之后,刚将所有物资卸完,“@乐活聊城”便接到了家中父亲的电话,在电话里,刚刚得知儿子身在灾区的老人,一再叮嘱他注意安全。

  “@乐活聊城”苦笑着说,害怕老人担心,他离家去往云南时原本是瞒着父母的,只是告诉他们单位派其去济南培训学习。

  岂料,家中小儿子看到电视上的救灾报道后,很是自豪地说了一句“我爸爸也去支援灾区了”,这让他的行踪暴露无疑。

  ■记者手记

  当做公益成为一种习惯

  事实上,此次昭通之行并非是“@乐活聊城”首次去往云南做公益活动。

  2014年元旦的时候,他从微博上得知,一家全国知名的企业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去该企业捐资建立的云南两所山区小学进行慰问。作为10名志愿者中的一员,“@乐活聊城”第一次走进云南腾冲,看望了当地小学的学生。

  那一次,他在路上的时间加起来有两天之久,当时,因为云南大雾,他乘坐的航班先是取消,后是晚点,当天一早7点到达机场的他,直到晚6点才乘机飞往昆明。

  虽然路上费尽周折,但最终10位志愿者还是如约在腾冲集合。“@乐活聊城”说,如果说路上的折腾是一种纯体力的消耗,那么,在腾冲两所小学的见闻,于他们而言,便成为一种心理上的折磨。

  在学校里,大多学生家庭贫困不堪,甚至很多同学冬天还穿着凉鞋去小学。看着他们带去的衣物和文具,孩子们眼里的兴奋和渴望,让这些志愿者颇感欣慰的同时,又有着难以言说的心酸。

  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乐活聊城”开始以各种方式与全国各知名公益组织有了联系,并积极在微博、微信中转发他们招募志愿者的信息。

  他说,自己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不便于亲自参与一些公益活动,但只要能有机会,他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为公益事业贡献绵薄之力,即便这力量很弱小,他也要坚持下去。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