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探访张秋镇:京杭运河北上进入聊城境内首个乡镇

发布:2014-7-24 11:37:2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张秋是阳谷县下辖的一个普通乡镇,但是在明清时期,却享有“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与苏州、杭州、临清齐名,历史上曾繁华一时,成为“河济一都会”与“漕河要冲”。张秋也是京杭运河北上进入聊城境内的首个乡镇,“探访大运河”采访团来到张秋镇,探访其繁华过往与历史变迁。

  我们一行赶至张秋镇上闸村西的荆门上闸探访,清新古朴的气息扑面而来。河道水草丰美,植被茂盛,处处透露着古运河的韵美。闸上一道简易的木桥十分雅致,而荆门上闸的镇水石兽更是运河历史的最好见证。

  阳谷县文物所所长李苑峰介绍,镇水兽是老的,都是从河里打捞出来,归位的,你看原来这个闸上只有这个镇水兽在闸的雁翅上,其他都是修复的。你看这个河湾,可以想象当年宏观的场面,可以想象从东北方向的雁翅当年这块水面特别扩,从这到那个拐角到头那有51米,这就能看出来水面特别阔。

  为保持原貌,闸上小桥采用了木桥,偶尔有车经过,便会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李苑峰介绍,荆门上下闸均保持了原有的整体风貌,未设置护栏,而本村的村民每天进出,都要经过这个木桥。

  李苑峰介绍,这个都成了文物保护和民生关系发生矛盾的案例,但是还是给破坏了。说的大一点是破坏文物、破坏遗产,没办法。

  李苑峰介绍,这没有,这如果有的话就难绕了,老百姓。

  遵循历史的真实性修旧如旧的古闸,保持了古船闸的原汁原味,让人叹为观止。然而走在古镇街道上,到处陈旧不堪,除了偶尔引入眼帘的古建筑,很难相信这里曾是一个繁华名镇。在关帝庙,院里杂草丛生,垃圾遍地,只有在高高大大的戏台上才感受到一点往日繁华。

  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博士郑民德:因为关公嘛是山西人心目的神,陕西到各地经商的时候就会建立这种会馆,把关帝老爷请到会馆中,作为主神。无论是商讨一些商业情况还是听戏,都需要祭祀关公,所以说山陕会馆有时候也会被称为关帝庙。这个就是一个典型的关帝庙。各个县里都有,只要有山西商人经商的地方。

  我们还探访了镇上仅存的陈家大院等几处古建筑,要么夹杂在现在钢筋水泥丛林中;要么大门紧锁,孤零零地伫立在荒郊野外,往日繁华景象早已不见。而明清时的张秋,曾是运河沿岸一座繁华的商贸重镇,有“河济一都会”的美称。然而,随着运河断航、客商离散,张秋日渐没落,往日繁华成为过眼云烟。

  李苑峰:陈家当时生意比较大,做到徐州、天津,周边辐射的比较大。在家里修建了一个庄园式的庭院,临街是商铺,然后穿亭、穿堂后花园什么的。张秋,地方名吃很多。这里做生意的人特别多,还有沿袭的传统都和运河文化有直接的关系。

  郑民德介绍,张秋在明清两代是商贾重镇,居住在运河两岸的经营手工业和商业的已有数千家,是长途贩运的中转起落地。因为张秋的转贩贸易极为兴盛,古时曾被人誉为“小济宁”.张秋镇的往日繁华,我们只能在史料记载上得到慰藉,而如何让它焕发生机,更好的保护与利用,发挥出历史文化与经济价值,实现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这更是任重道远的事情。

  阳谷主要就是三个镇,阿城、七级和张秋,其中张秋商业功能比较发达,阿城主要就是说盐业,七级主要就是粮食,现在仅存的文化遗产就是七级镇的码头,还有老街以及张秋镇的陈家旧宅、关帝庙,阿城镇的古阿井还有海慧寺,如何把这些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旅游线路,让更多的人来旅游,这是最关键的其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