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古城保护与改造再发力聚焦

发布:2014-5-20 9:52:1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拼搏实干 戮力攻坚

  行走在古城角楼上,城内绿意盎然、湖上碧波荡漾,处处焕发着勃勃生机。与此同时,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景区、景点、基础设施、片区各项工程建设热火朝天,人们正期待着一平方公里的古城展露新颜。

  4月29日召开的古城保护与改造工作会议上,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动员、鼓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继续发扬拼搏实干的作风,确保圆满完成今年的古城建设任务。随后,指挥部各部围绕完成目标任务科学组织、加大措施、强力攻坚,一场攻坚战就此打响。

  抢占先机是赢得胜利的关键。没有胆识,就不能跨越;没有时间观念,就会丧失机遇。今年古城建设的头绪多、困难大、任务重,为确保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建设任务,指挥部细化任务、分解目标、倒排工期,一鼓作气,确保工程按时完工。

  指挥部全体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聊城古城要想在全国古城中占有一席之地,吸引全国乃至世界游客的关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建成是最关键的。因此,他们坚持“好字当头、快字优先”,以高速度、高质量、高标准全力加快建设速度。他们按照“谁需要、谁召集、谁协调、谁督办”的原则,抓好每一个流程,每一道工序,每一个节点。各指挥长、部长深入一线调度安排,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提高工作效能,为建设施工创造良好环境。现场管理人员紧盯现场,督促施工企业严格按照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和合同的约定进行建设。监理队伍严格执行质量监督和建设监理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指出问题,督促施工企业改正问题。职能部门强化源头监管,从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原材等严格把关。各施工企业制定周密计划,合理安排,保障工序顺畅,扎实推进工程进度,确保各项目标的落实。

  速度是关键,质量是生命。和国内其他古城相比,聊城古城建设相对较晚,这是优势,更是压力。指挥部按照建设“世界一流,中国独创、世人称赞、千古流芳”的目标,提高标准、提升层次,精心推敲、精打细琢、精益求精。在规划中,充分发挥统领、指导、组织、协调的作用,“借心、借力、借智”,整合各种资源,组织强有力的规划队伍,千方百计加快规划进度、提高规划质量。在建设上,坚持一天一调度、一周一总结、一月一考评,紧紧咬死不放。同时提高建设工程的精细度,做到每一片砖瓦、每一个院落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并积极吸收外地古城保护的经验,在此基础上再提升、再创新,努力把聊城古城打造成区域乃至全国的知名品牌。

  如今,古城的风貌初显,来过古城的人们对古城建筑的风格、品位、质量、细节等给予了肯定。可以预见,古城全部建设完毕后,一定会给江北水城增色,成为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文化亮点 强势突围

  国内古城竞争异常激烈,要从中突围,就必须在一平方公里的空间内充分展现聊城古城的历史沧桑和时代变迁,凸显聊城古城的文化优势,这也是古城保护与改造冲刺阶段的“重头戏”之一。

  聊城古城距今已有千年的历史,既有齐文化崇商敬农的优长,又有鲁文化尚仁重义的特点;既有燕赵文化慷慨无私的侠义,也糅杂了秦晋文化开放宽厚的气度;既有黄河带来的农业文明,也有运河带来的商业文明。但让古城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对游客的吸引力,让投资客商和游客的关注度转化为真正的人气,关键就在于打造古城独特的文化亮点。

  为实现这一目的,古城保护与改造指挥部在改善古城区居住环境的前提下,强化古城历史风貌特色,着重突出文化旅游功能,全面反映古城历史变迁和当地文化。

  他们高度重视古城内历史遗存点保存,尽量彰显聊城的名人、名著、名水、名城等文化元素。对保留的光岳楼、海源阁、范筑先纪念馆等历史建筑进一步赋予文化旅游功能,加以利用。对现有的保留历史建筑,包括杂技团大礼堂、老粮仓、新华剧院、师范附属小学礼堂、锻压机械厂、红砖青砖历史风貌区等进行改造,保留文化符号。成立文化创意小组,依据古城保护与改造设计成果,积累完成了古城文化资料创意故事300余个,形成汇编文字约30万余字,让古城内每个院落、每栋建筑、一草一木都有故事。

  古城还将在复建县衙、七贤堂、任克溥故居、卫仓、蔡家大院、府衙、府文庙、城隍庙、状元府、铁公祠、启文书院、考院、清军厅等13处主要历史景点的基础上,突出“中小博物馆建设、非遗特色项目引进、地方文艺活动展示”三条主线,借助社会力量和各县区力量打造“微博之都”。未来,将对全市120余项非遗项目进行筛选,邀请其传承人入城,集中布局,争取建设古城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并在戏台、茶楼、古楼等重点旅游节点布局快板、琴书等特色文艺表演,争取豫剧、京剧、杂技、评书、武术等专业剧团和社会团体,在古城安排日常演艺节目。

  微型博物馆则是亮点中的亮点。指挥部将广泛依托古城区内各式各样的建筑,将古城打造成为一座涵盖人文、自然、民风民俗的博物馆之城。拟规划建设的博物馆,或与片区景点相结合,或利用保留建筑,或利用已建城门、角楼、住宅院落、街道空间、园林外景等形成各类微型、小型、有墙、无墙的专业博物馆、私人藏品沙龙,使游客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文化传播。

  围绕历史资源、非遗项目、演艺团队、博物馆建设,指挥部将努力用最丰富的资源、最多样的形式把古城重新唤醒,让这里成为聊城核心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千年古城 活力重生

  让一个历经千年的古城“活”起来,离不开扎扎实实的招商运营。随着规划建设的不断加速,这项工作也成为全市上下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为我市重要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古城保护与改造的业态布局设计异常复杂,其中涉及了群众居住、文化旅游等各个方面。为此,指挥部在业态布局设计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并以此为依据扎实开展了招商运营工作。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近一段时间,指挥部打好提前量,对“将来建成后要展现什么、亮点是什么、吸引人的什么,谁会来古城、要消费什么”等问题,进行了通盘谋划。他们做足市场研究,根据需求来整合资源。按照古城的文化旅游、商业经营、历史文化传承三大功能,深入挖掘每个建筑物的历史文化内涵,使每个建筑都有文化、都有故事。未来还将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宣传推介,选择好宣传策划团队,切实把古城打造成为全市旅游业的龙头,争取聊城古城“一炮打响、一鸣惊人”。

  目前,指挥部已确定招商运营思路。在店铺招商方面,他们将尽快确定专业招商团队,拿出扶持政策。兼顾外地旅游和本地生活需要,以满足旅游要求为主,围绕旅游需求营造休闲产业,恢复部分古城老字号、老业态,引入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扎实推进文化项目落实,组成专门小组,具体负责博物馆、非遗项目和文艺活动的联络、协调和推进,努力做到挖掘老业态、讲述老故事、重塑老字号、复活老聊城,使游客感受到一座活生生的千年古城。同时,尽快确定景区托管或合作团队,委托国内知名的专业团队,以构建完善的运营队伍和尽快运营为目标,完善组织架构,尽快使整个古城运营起来。

  围绕阿胶文化、印刷文化、民间收藏文化、地方戏曲文化等,打造“中国旅游产品的展示展销中心”“中国地方戏曲展示的大舞台”“微型博物馆之都”等品牌;结合城市形象宣传和旅游促销,统一安排水上古城宣传和推介;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鼓励各县市区特产名吃、特色工艺产品入城经营……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措施正在加紧出台,这些措施也将真正撑起古城的“生命力”。

  “五加二、白加黑”,过去几年指挥部上下无怨无悔、兢兢业业、攻坚克难,在这一平方公里土地上倾注了所有精力。如今,他们将再接再厉,加速、加力、加压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在东融西借、跨越赶超的大潮中奋勇争先,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向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通讯员 张健 记者 苑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