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捐献造血干细胞 水城厚德救八方

发布:2014-2-24 10:53:3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捐献.jpg

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集体签名

  造血干细胞,是骨髓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的能力,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它们也可以分化成各种其他细胞。具有良好的分化增殖能力的干细胞可以救助很多患有血液病的人们,最常见的就是白血病。

  面对众多的白血病患者,聊城已有5800余人报名登记,其中3357人撸胳膊采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加入中华骨髓库后,个人的造血干细胞信息就能在全国配型,一旦配型成功,志愿者就需要无私地捐献部分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市红十字会秘书长王磊说,聊城已有7位聊城志愿者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130余位志愿者与患者血型初筛相合,高分辨检测45人次,捐献前体检14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饱含生命希望的热血先后被送往北京、浙江、河北、内蒙古等四面八方,传递了水城人民的至真大爱。“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不但具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而且更体现了高尚的个人品德,值得全社会褒扬。”

  【捐献成功者,他们高风亮节】

  截至目前,聊城红十字会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有3357人血样采集入库,也就是说,聊城这么多人的干细胞信息都贮存在中华骨髓库中,鼠标一动就会一目了然,一旦配型成功他们都愿伸出援手挽救他人生命,奉献自己的爱心。聊城成功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的共有7名志愿者,分别是聊城交运集团职工陈庆春、聊城大学国防生唐典诚、中央储备粮国家直属库职工何洪军、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工王学岗、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职工杜磊、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职工樊淑文、市第四人民医院职工于纯磊。

  接受捐献的大学生

  寻到恩人后喊“爸爸”

  44岁的王学岗,是市疾控中心药械科科长,是聊城第四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2007年,他作为聊城第一批造血干细胞志愿者,采集血样后加入中华骨髓库。王学岗回忆说,当时他在基建工地,同事通知征求他的意见,是否当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下来,没赶上集体采集血样,他自己就单独去血站采了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员。

  2012年7月29日,王学岗接到市红十字会的通知,称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大学生患者初配成功,征求他是否愿意捐献。当时在内蒙古出差的王学岗表示愿意捐献,而他又听说患者是内蒙古籍人士时,他感到像似冥冥中有这个缘分,这更坚定了捐献的信心。“既然当志愿者,该付出时就不能推辞,这个事必须得干!”王学岗说。

  很多人担心捐献造血干细胞会损害身体,对此,王学岗说,简直是杞人忧天!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国家不可能因一个病人而伤害一个健康的人。只要这样想,一切担心就会化为乌有。

  去年7月7日,王学岗联合红十字会创办了“聊城青春髓缘志愿者协会”,并担任会长,倡议更多的人加入中华骨髓库中来。后来他又加入到聊城春雨助学协会,让自己的公益活动面更广更阔。

  不捐遗憾一辈子

  捐了踏实一生一世

  “不捐遗憾一辈子,捐了能救人一命心里踏实一生一世。”聊城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最年长的何洪军说,2007年10月,市红十字会在五星百货广场启动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报名活动时,何洪军毫不犹豫地成了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时间过去4年多,2012年4月底,他接到市红十字会的电话,称他的配型与一名患者初配吻合。说到做到,何洪军干脆利落地表示愿意捐献。抽血、高分辨检测、体检一系列工作毫不迟疑。

  2012年7月13日下午,在结束了5个多小时的外周血分离采集后,何洪军成功义务捐献出130ml救命的造血干细胞。后来得知,自己救的是一位东北汉子,他说,“以前山东老一辈闯关东,东北的热土养育了多少山东人啊,现在他用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救了东北汉子,这可谓山东东北一家亲啊!”。回想起捐献的经历,何洪军一再说“很高兴”。

  48岁的何洪军是捐献时聊城最早、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那几天在济南过得不错,不知不觉体重还增加了好几斤。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我曾戒烟戒酒两个多月。肝功原来因为喝酒不太好,现在身体各项指标都正常了。这对自己来说,是幸运中的幸运。”何洪军说。

  配型成功机会少

  自己幸运地挽救了一个家

  1980年生人的杜磊,是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职工。杜磊2007年成为聊城市红十字会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去年3月5日,他为一位两个女儿的母亲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

  2012年10月,杜磊接到省红十字会的通知,得知自己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初配成功,他毅然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

  杜磊说,初配成功,他很激动,也觉得自己很幸运。“家人也都同意。母亲和妻子都非常支持我,也希望我能够捐献成功,可以挽救一条生命。”

  回忆起自己的捐献经历,杜磊说,10万个人才能找到一个配型成功者,机会很少啊。自己做点付出,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甚至一个家庭的幸福,何乐而不为。这是很有意义的事啊。这正体现了红十字“奉献”的主旨精神。“当时也没想别的,如果能够帮助别人,我感到很荣幸。”杜磊说,他在医院工会工作多年,总想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的人,那次捐献造血干细胞,也算圆了自己的心愿。

  另据记者了解,驻聊71901部队士官何理,目前高分检测结束,正在等待全面体检后捐献;聊城药品销售代表路中川,与患者初配成功,正准备高分检测。路中川说,他17岁开始献血,到目前已经献了2000多毫升。他是卫校毕业,清楚人身上不缺造血干细胞,捐一部分很快会复原。尤其是现在患白血病的青少年较多,因此,很有必要给他们一些帮助。

  【抱憾中止者,他们受人敬仰】

  相对于7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来说,聊城还有一些尽力了,却没能实现捐献的志愿者。他们不是对自己尽力的过程感到遗憾,而是因为患者一方出现的变故而感到惋惜。“这样的志愿者和捐献成功的志愿者同样难能可贵,值得褒扬!”市红十字会秘书长王磊说。

  7岁患病男孩

  没能等到他捐献匆匆离去

  32岁的李志强,是莘县人民医院儿科医生,也是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一。他说,2012年冬天,他采集血样后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名志愿者,当时,红十字会给发了一个证书,也没太在意。2013年夏天,他接到省红十字会的电话,通知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7岁男孩白血病患者的初配成功,征求他是否同意捐献。

  “俺是一名儿科医生,妻子是从事护理职业的,对捐献造血干细胞无害身体的知识最清楚。两口子同意捐献不成问题。不过,父母由于对这方面的知识不太了解,担心对身体有损害,期初不大同意。在他和妻子的劝说下,父母同意了。当天下午俺就给省红十字会回电,同意捐献。”李志强说。

  半个月后,市红十字会通知他到市人民医院查体。所在单位的领导也给予了很大心理安慰,也给予了更多的休班。经查体高配成功。正等待捐献时,接到患者男孩病危的通知,捐献中止。“非常可惜,也非常遗憾!”李志强说,为了能很好地捐献,他戒掉了烟酒,身体锻炼了好长一段时间。救助别人是一个志愿者基本的职责,更何况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他人生命。略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老的捐骨髓方法对身体创伤大,新的捐献方法很简单,也无副作用。

  很早加入骨髓库

  将要捐献时患者病情恶化

  祖籍江苏徐州的黄建丽是聊城管道局的一名女职工,刚过不惑之年的她最早加入中华骨髓库。对此,黄建丽说,以前他在央视上看到一档节目,主要内容是,很多患白血病的小孩出现在节目中,其中,一个小女孩说,妈妈告诉她,其实,她能好,前提是有人肯为她捐骨髓。听了这话,看到天真烂漫的孩子,重重地敲击着黄建丽的内心:孩子太小了,能救人的生命太值得了。

  于是,黄建丽寻找造血干细胞捐献点,当时聊城还没有启动造血干细胞采血点,在聊城无法登记。当时济南也没启动这项工作,于是,他联系到北京,结果因手续有点复杂而没有弄成,就这样耽误了一年多。2006年,她听说老家徐州设立了采血点,随即赶到徐州登记当了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并采集了血样加入中华骨髓库。在随后的几年里,她动员很多朋友,加入中华骨髓库。“其实,人的一生不太长,能做点好事就多做点。”黄建丽这么认为。

  2013年6月,黄建丽接到江苏省红十字会的通知,称他的造血干细胞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初配成功,问她愿不愿意捐献。“入库七八年了,好不容易等来了捐献机会,当然得捐了!”黄建丽果断地答应了。黄建丽说,老公平时也经常献血,也非常支持她捐献造血干细胞。

  经过高分辨检测吻合后,等了半个多月。遗憾的是,患者病情复发,中止捐献。“其实,在全国那么多人中血型配上不容易,只可惜患者很不幸运,没能等到她捐献,太遗憾了。”黄建丽说,在准备捐献的过程中,她减少了亲朋好友的聚会,还经常踢毽子,以保持身体良好的状态。去年8月带孩子出去旅游前,特意征求了市红十字会的意见,唯恐耽搁了捐献。

  据市红十字会透露,初步统计,聊城采集高分辨血样检测后,由于患者病情变化而中止的志愿者共有5人。

(记者 陈金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