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第一书记”傅伦:任职东屯村的24个月

发布:2014-2-18 23:36:31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QQ图片20140218084403.jpg

  傅伦。 □记者 刘敏 孙克峰 摄

  “老傅在我们这里的名气可大了,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知道东屯村来了一位干部,能干事儿、会干事儿,并且干成了事儿。”2月14日,聊城高新区许营镇汪庄村村委会主任邓国虎说。

  他说的老傅叫傅伦,是聊城市人民检察院选派到许营镇东屯村的“第一书记”。

  从2012年3月到任至现在,傅伦争取资金为村里修路架桥、改造用电线路、安装自来水、建设文化广场、改造盐碱地、扶危助贫、引导农民致富……东屯村在24个月完成华丽转身,从落后村一跃成为许营镇的先进村。

  实干

  修路建广场

  帮村民解难题

  傅伦是聊城市人民检察院驻开发区检察室副主任,2012年3月,受市检察院党组指派担任聊城高新区许营镇东屯村驻村“第一书记”。

  傅伦说,初到村里,村民没把他当回事儿,觉得只能给村里添麻烦。因为,东屯村的驻村书记,他并不是第一任。

  在村民看来,所谓的“第一书记”基本上就是在村支书家吃吃饭,给村民搞点儿便宜的化肥、种子和农药。

  不管村民的态度如何,傅伦到任第一天就走进田间地头及农户家了解情况,及时掌握东屯村发展现状的“第一手资料”。

  作为比较落后的传统农业村,全村600多亩土地中,有近300亩是碱洼板结地,百姓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

  “找到制约村子发展的问题,我向市院党组做了专题汇报。”傅伦说,党组强调帮就帮好,要给村民办点儿实事。

  2012年5月份,为解决用电不足的问题,傅伦多次找电业公司协商农网改造,协调资金120万元用于电网升级改造,变压器容量从过去的30KVA改换为315KVA、更换了输电线路。

  从此,东屯村彻底告别了用电难,那年村民度过了第一个凉爽的夏天。傅伦还协调资金46万余元用于水泵房改造,实现了用电抽水,解决了灌溉难题。

  2013年5月,为解决村民行路难问题,傅伦争取资金200万元修建乡村公路3200余米,解决了附近几个村子的出行难问题。

  如今,东屯村到绣衣集中心小学的道路也将完全打通。

  把群众放在心上,就要让群众有幸福感。村民没有活动场所,看到几名老人在废弃的猪圈里打牌、聊天,傅伦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他协调有关部门争取“一事一议”资金10万,建设了占地1亩半的文化活动广场,并且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配备了20套价值3万余元的健身器材和3万多元的农民书屋。

  2013年麦收前,傅伦发现村民去麦田需要绕过村头的河,他自己出资1.2万元修建了一座桥。

  “以前,东屯村是许营镇最落后的一个,现在跑到了最前面。”东屯村妇女主任潘玉焕说。如今,村民都喝上了自来水,每年只花40块钱的水费。

  傅伦用两年时间帮村民解决了现实中的难题,村民都习惯叫他一声“傅书记”。

  影响

  带领落后村走上幸福路

  成为当地百姓心中“明星”

  通过将近两年的帮扶,傅伦已经和东屯村产生了很深的感情。东屯村一点一滴的变化里,傅伦没少费心思。

  东屯村有107户村民,415口人,外出打工、经商的比较多,但全村的经济条件一般。

  “村里好地不多,地里收入不太行。村里可乱了,也都穷。”这是潘玉焕对东屯村很直接的一个印象。

  潘玉焕告诉记者,以前去聊城,村里有近路,但是坑坑洼洼的,下雨都没办法走。

  傅伦到东屯村后,村里的变化很大。现在,东屯村出村公路就有三条。

  “村里到绣衣集小学的公路,现在修了一多半。地温上来后,剩下的就可以动工了。”傅伦说,2012年冬天,东屯村有42个孩子在绣衣集小学上学。从东屯村到学校,有2.2公里的路。不过,遇到雨雪天送孩子时都没办法走。

  在雨雪天,傅伦开车送过几次上学的孩子。亲身体验过后,傅伦更坚定了修这条路的决心。

  汪庄与东屯村相距一里多地。“这条路,接送孩子一天走好几趟。”汪庄村村委会主任邓国虎告诉记者,这条路修通后,汪庄等附近七八个村的孩子上学都方便了。

  邓国虎和傅伦很熟,交情也不错。在邓国虎看来,老傅不是个简单人儿,也没想到他干了那么多好事儿。周围村也都沾了老傅的光,他的名气也越来越大。

  老傅是个什么样的人?邓国虎不止一次遇到过向他打听老傅情况的村民。

  年前,冯庄一个朋友的父亲去世,邓国虎前去吊唁,有一个村民问他认不认识老傅。

  正月初四,邓国虎去蒋官屯的颜老村走亲戚,姑父又向他打听老傅的情况。

  邓国虎所认识的老傅不收礼,村民送的一包面条也给退了回去。下雪后,他院子里的雪村民主动来帮着打扫。

  交心

  村里红白喜事儿他都参加

  积极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

  邓国虎说老傅从不收礼,老傅说他其实收过一次礼:一捆啤酒和一块熟肉,是村里的五保户周长田老人送的。

  驻村“第一书记”的办公条件有些艰苦,傅伦吃住都在村里。困难群众的冷暖,他也时刻放在心上。

  傅伦驻村开展工作不久,正赶上雨季。由于村里有300亩涝洼地,个别村民房屋年久失修,每次下雨傅伦都寝食不安,他就冒雨到困难户家查看情况。

  周长印、周长田是“五保”特困户,无儿无女,居住的房屋漏雨,有安全隐患。傅伦向市检察院党组及时报告了这一情况。

  聊城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学军听完汇报后,要求急事急办,当即决定由市院出资近万元,为“五保”特困户修缮房屋。

  为安顿好老人的生活,傅伦劝周长田搬到许营镇敬老院去住,可是故土难离,最初周长田就是不同意。经过多次劝说,老人被傅伦的真情打动了,同意去。

  送周长田去敬老院前,村里还提前给老人买了新衣服,并放鞭炮欢送。现在,老人在敬老院吃得饱住得暖,过得非常舒心。

  后来,周长田老人回村时,到商店买了一捆啤酒和一块熟肉给傅伦送了过去。傅伦执意不收,双方推让中还划破了他的手。

  最后周长田说:“如果你不要,那就把这些东西扔掉吧!”无奈,傅伦只好收下,后来村里安装自来水管时,这捆啤酒让施工的工人喝了。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傅伦说“只能给村上钱,一分钱不花村里的”。

  2013年春节前,市检察院党组又号召全体县级以上干部开展一对一的帮扶,捐助资金1.1万元,买了新衣和生活用品等,对所有孤寡老人和困难户进行慰问。

  今年春节前,市检察院检察长王学军又为困难户送去了过年物资、新衣服,还为村里的每一户都赠送了一套春联。

  当初,傅伦到东屯村时没有掌声,有的只是村民冷漠的眼神和怀疑观望的态度。现在村民只要有矛盾,有大事儿就找“老傅”。

  傅伦记得,当家人得知他要下乡包村时,年近80岁的老父亲说,农村的那些事可不好干。如果真的要让你去,你要多做事,做好事,一定对得起老百姓。

  到东屯村后,村里有红白喜事儿,只要知道的傅伦都参加。

  “当一天书记,也是这个村的百姓。”傅伦说,给百姓干好事儿、干实事儿,要融入到百姓的生活中去。而在百姓的一句问候中,包含着信任。

  致富

  集聚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到东屯村,傅伦是带着动力和责任心去的。初到村里,看到村民真实的生活环境,傅伦确实感到心里不舒服。

  如今,基础设施建起来了,但是大多数村民仍旧处在相对贫困的状态。如何让村民的生活更美好,让大家的腰包鼓起来,让村里的集体经济有所突破,又成了傅伦的一大心事。

  傅伦咨询专家、查阅资料,想尽快找到提高村民收入的路子。他觉得,要让农民富起来,转变观念是当前最重要的。

  在走访中傅伦发现,由于信息闭塞,村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发家致富的新思路。为此,他多次组织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等外出学习考察,鼓励村民多走出去,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

  2012年5月,傅伦和村委干部带领30余户40多位村民到许营镇绣衣集村及茌平县乐平镇参观葡萄种植;元旦期间,组织党员和致富带头人共24人到齐河3个乡镇、6个村参观新农村建设、学习科技种植先进经验,收到较好效果。

  学习回来后,从本村的实际出发,全体人员经共同商议,继续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农民以传统农业和外出务工为主的增收方式,推进产业化经营。

  在保证小麦、玉米等传统产业稳定的基础上,引导、鼓励、支持农民发展高效种植和养殖业,以此来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发现原来有部分村民有种植葡萄和西瓜的经验,但由于种植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傅伦说,村支部研究决定以此为切入点,带动村民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去年东屯先期种植大棚葡萄、西瓜共70亩,预计今年每亩收益2万至3万元。

  原来村里没有集体产业,没有集体收入。傅伦通过深入思考,打算在村民致富的基础上,发展产业化经营,通过各种渠道集聚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推动土地流转,发展高效农业、创办村级企业提供条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东屯村已协调科技推广资金10万元,其中5万元用于建设蔬菜大棚一个,采用有偿租用的方式,由村民经营;剩余5万元用于激励贫困户和低收入农户搞高效种植、养殖等,对其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提高村民和集体收入。

  现在,已经有一户村民,在他们的引导下,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投资20余万元兴建了一处高效种植、养殖垂钓基地,预计每亩收入近万元。有序推动300亩盐碱地改造,也在傅伦的计划之内。

  “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能力把东屯村建设成为幸福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傅伦说。其实,他已经带领东屯村迈上幸福生活的快车道。

  (记者 刘敏 孙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