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这个村,半分钱的招待费都没有

发布:2014-2-12 21:09:0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IMG_1703_副本.jpg 

    高唐县尹集镇王庄村有140多户人家,村民625人,耕地1600多亩。

  村子不大,但在附近却一直小有名气。

  村子很富裕,近年来,通过蔬菜种植和养殖,不少人发家致富。村民人数虽然不多,整个村子却风正气顺、一片和谐。因为爱好文体活动,每年春节期间和元宵节前后,周边几个村子的文艺爱好者都会聚集于此,排练节目,选拔人才,然后代表尹集镇参加县里的文艺大展演。

  如果仅止于此,那么它和我市其他不少村庄区别还不大。

  让这个村子最近引发强烈关注的,源于2月6日《人民日报》头版组合头条刊发的一则500字的消息《山东高唐:村里招待费取消了》。

  村民办喜事,本村其他村民随礼后不坐席只分包喜糖;村里的红白事取消摆酒“请支”旧俗;村里不花公家半分钱当招待费……在很多人看来,与一些机关单位不同,农村的一些陈规陋习并不容易改变或消除。而在尹集镇王庄村,这些变化却的的确确正在发生着。

  在不少人眼里,发生在王庄村的这些变化,正反映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不过,任何改变都不是凭空而来的。那么,王庄村是怎么做到的?

  请看记者的调查。

  ◎新承诺

  取消招待费,“请支”不摆酒

  2月10日上午9时许,初春的王庄村一片静谧。

  前后4条东西大街,都是近年新铺的柏油路,道路及两旁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上午相对安静,不过下午村子可热闹了,附近村里的文艺爱好者都会到我们这里来,扭秧歌、划旱船……”村支书李保平说。

  每年的元宵节前几天,一到下午王庄村总是这么热闹。经过选拔的文艺人才,会参加随后由县里组织的元宵节大展演。

  在不少村民眼里,这些热闹早已习以为常。在他们看来,要说新变化,要数村委会的一些新承诺。

  以往年终岁尾,王庄村总会召开由村委会成员、党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总结会议,由村支书李保平报告一年当中承诺落实了多少,新一年有何打算,并听取大家的意见。在会议结束之后,与会者往往会收到两瓶酒、半斤茶叶作为“福利”。

  “其实酒很一般,茶叶也不好,算起来每人的福利价值不过三四十元。”李保平说,当时之所以这样做,算是对大家支持村里工作的一点安慰。

  不过中央“八项规定”等出台后,李保平却开始对此进行了反思:如今整个社会都在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抵制不正之风,虽然那点福利造价不多,但还是与中央精神相悖。

  反思之后的一项变化就是,2013年年底,这一“福利”全部取消了。不仅如此,村委会还郑重向村民承诺:村委会成员不得公款吃喝,以后决不花公家半分钱当招待费。

  此外,从2013年年底开始,村支书李保平就隔三差五地通过村里的大喇叭向村民传递这样一个消息:新一年要破除“请支”旧俗,村民有红白事,不必摆酒请红白理事会成员,一壶清茶足矣。

  这样一项新举措看似简单,实际上,在周边村庄保持旧俗的情况下,推行起来未必一帆风顺。

  “有村民觉得过意不去:请人帮忙还不摆酒哪行啊。再说了,现在生活好了,难道我们还管不起一壶酒吗?”提到一些村民的“意见”,李保平笑着说。

  但新举措说了就得算,春节前,村民李保军为儿子办喜事,给红白理事会成员摆上的酒席,又被要求原样撤了回去。

  “6个人组成的红白理事会成员都是村干部。我们觉得,破除陈规陋习,就得从村干部做起。”李保平说。

  虽然对周边不少村庄来说,这样的举措有些突兀,但王庄村村民很快就接受了。这不仅是因为李保平不厌其烦的“喇叭熏陶”陈述利弊,还因为近几年来王庄村总是在改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好风气

  村民随礼不坐席已坚持十余年

  从1996年开始,一些改变已经展开。那一年,村里首先推行的新风气就是,村民办喜事,其他村民只随礼不坐席,拿包喜糖就走。

  “外来的亲戚我们不能管,本村村民则通过我们一再的强调,逐渐接受了这一新方式。”

  之所以做出这一改变,缘于多重因素。李保平说,在此之前,不少本村村民在红白事上醉酒闹事,影响极坏。再加上村民之间随的份子不多却往往大吃大喝,给办红白事的村民造成极大的负担。

  李保平说,谁家都会有事,与其让这股浪费之风横行,还不如彻底改变,给全村村民都减轻压力。

  这事儿说来简单,但在周边村子都坚持旧俗的情况下,一个村子想“独善其身”并不容易。

  “有些正好赶上办喜事的村民觉得,从自己这里开这个头不好意思。还有一些村民不以为然:‘我到时就坐在那里吃,你能怎么着?’”李保平说。

  面对这些“不配合”,李保平等村委会成员利用各种场合反复做工作,遇到自觉的村民,及时通过大喇叭提出表扬,遇到不自觉的村民,事后耐心地给其讲道理。

  “逐渐地,这一风气坚持了下来。如今,周边的村子依然实行原来那一套,唯独我们村,村民只随礼不坐席,给包喜糖就行。这一点,周边村子的不少村民都很清楚。”李保平说。

  村民范光海说,在这一风气出现之前,村民办喜事,往往要摆三十多桌酒席。如今,可以看到的是,140多户人家,酒席至少能少摆10桌,给村民减轻了不少负担。

  村民李保祥和赵青说,如今多年过去,大家都觉得这一风气确实“很实惠”,都尝到了甜头。现在村里又取消红白事摆酒“请支”,这同样让人高兴,他们都很支持村委会的这项新举措。

  ◎正能量

  陪老人散步是“四德榜”评选标准

  改变还不止这些。

  在村里南数第二条大街中间的一个墙壁上,是醒目的“四德榜”。100多名“好媳妇”“好婆婆”“好儿子”“好妯娌”“村里热心人”光荣上榜。

  所谓“四德”,是指个人品德(仁德)、家庭美德(孝德)、职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

  李保平因父慈子孝、家庭环境好,入选个人品德(仁德)榜;65岁的范光海老人因为几年如一日,义务为村民维修自来水管道也入选这一榜单。其他一些村民分别作为“好媳妇”“好婆婆”“诚信养殖带头人”等入选。

  不仅如此,记者看到,在家庭美德(孝德)、职业道德(诚德)、社会公德(爱德)的榜单上,很多项目都列得非常详细,比如说一户人家的几个儿子,每家给老人多少养老钱、多少粮食,是不是经常陪老人散步等都一一列出,一目了然。

  “弘扬正能量和好风气,才能让大家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才能进一步促进整个村子的和谐。”李保平说,不仅有“四德”榜,村里如今还作为县里的试点村,推行“五星级文明户”的评选。

  村里的五保户、78岁的赵洪付老人前几年房子没法住了,村委会腾出了原先的办公室免费让老人居住。春节前夕,李保平还自己写了一副春联,帮老人贴到大门上。

  10日上午,谈到村里这些年的新变化以及自身的生活,身体依然很好的赵洪付老人说,多亏了村委会。

  变化还体现在不少村民家里摆放的鲜花上。李保平说,如今不少人的环保观念都增强了,今年过年的鞭炮放得比往年少了一半还多。与之相对应的是,大家买了鲜花摆在家里,看着养眼,对身体也好。

  ◎感触深

  打下良好基础新风气就水到渠成

  “所有的变化都是循序渐进的。”10日上午,接受采访的71岁村民李保生说,这中间村委会付出了很大努力。

  对此,66岁的村支书李保平有着更深的感触。

  当村支书34年的李保平,采访过程中几次提到,农村的情况比较复杂,要让百姓接受自己,信服自己以及村委会集体,得做到不怕吃亏,搞好服务。

  在李保平看来,如今的村委会就是为大家伙儿服务的。既然如此,自己不能怕吃亏,得让群众看到实惠。

  最近几年,村里每年都会有一些较大的改变,李保平等人跑项目,寻求政府支持,把村口的四座危桥全部换成石桥,把村里的道路换成柏油路,整治好了排水沟,还在村东1000多亩耕地上,利用国家扶持政策完成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村民插卡就能浇地,简单、省力、方便。

  村里前几年蔬菜大棚多,如今养殖业又兴盛起来。不大的村子里,有两家养猪大户,5家养鸡大户。几年间,村民通过养殖和打工都富裕起来。

  富裕起来的村民开始琢磨着怎么玩才高兴。李保平说,过去,很多人闲得没事就喝酒打牌。这两年,村里建起文化大院,每年夏天还组织消夏晚会,村民自排自演,热热闹闹,附近几个村子的村民都赶过来观看。2013年年底,村委会开会商量2014年要办的几件实事中,除了电改、水改,还包括在村委会办公室前建个文化广场,进一步满足村民的文化娱乐需求。

  李保平说,村委会做什么事,百姓都看着呢。给老百姓搞好服务,除了不怕吃亏,不怕麻烦,还得以身作则。

  为了起到表率作用,也为了减轻村里的负担,几年间,村委会通过选举等,精简了人员,只保留了5名责任心和事业心重的村干部,这5个人还分别身兼小队长和大队会计等职务,并完善了绩效工资制度。

  “只要党支部党风正了、村风就正,百姓自然满意。”李保平举例说,74岁的村民田如青,几年来义务清扫村里的一条大街,虽然养羊户每天出来放羊,但田如青一天扫几遍,始终保持街面干干净净。如今,在他的带动下,又有不少村民加入到每天清扫大街的队伍中来。

  所有这一切,在李保平看来,都是往好的方向转变的基础。

  这些基础,也使得一些新风气的出现水到渠成。

(记者 赵宗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