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预计今年贫困人口将再减少15万

发布:2013-10-21 21:02:33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从极端贫困人群中汲取经验和知识,共同建立一个没有歧视的世界”,这是今年“国际消除贫困日”的主题,消除贫困是社会一直努力解决的社会问题。

  据了解,我市围绕增加贫困村农民收入这一主题,全力组织实施重点工作,被扶持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较大改观。

  我市重点贫困村2012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2元,比2011年5123元增加1089元,增长21.2%,比全市平均增幅高出两个百分点,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98.02万人,减少到2012年底的72.59万人。

  聊城市扶贫办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按照省定贫困线2500元以下的扶贫标准,我市2012年底有贫困人口占乡村总人口的15.2%。按照省有关部门调查显示,全省倒排200名以内乡镇我市占25个,倒数300名的乡镇我市占38个。

  我市贫困人口分布区域广泛,由于经济条件差,返贫现象严重,虽然通过两年的扶贫攻坚扶持了94个省级贫困村、56个市级贫困村,但仍有157个省级贫困村、44个市级贫困村没有扶持,距2015年完成“十二五”规划预定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大家扶贫力度,力争使重点贫困村每年5万贫困农民摆脱困境,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全市确定351个贫困村为重点扶持对象,其中冠县、莘县、阳谷县、东阿县省级重点村251个,其他插花贫困人口比较集中的100个村作为市级重点扶持对象。经过三年重点扶持,基本改变351个贫困村的落后面貌,稳定实现贫困群众不愁吃、不愁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基础设施完善,致富产业优化,农民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健全。达到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五通”“十有”的目标,力争2013年年底,我市贫困人口再减少15万余人。□记者 李夏青 通讯员 赵一

  她的脱贫故事:

  贫穷教给她很多的东西

  不断努力追求成功的同时要有爱心

  因为贫穷,她没有读过多少书。种棉花、割麦子,落在田地里的汗珠可以见证她的努力。

  为了改变贫穷的境遇,清晨四五点,她骑着三轮车穿梭在菜市场,站在寒风凛冽的街头卖菜;

  她曾经卖过早餐,磨过豆浆、炸过油条、熬过小米稀饭……为了生活,她不断改换工作。

  如今,她通过自己的拼搏和学习过上了富足的生活。从事着自己喜欢的职业,成为两家中医按摩店里的老板。她说,给别人带去健康是她最大的快乐。

  她叫王丽萍,今年45岁。她原本是聊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蒋官屯镇王洪木村的一个贫穷农村姑娘,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初中毕业后就帮着家里下地干农活。

  起步:街头蔬菜水果

  二十年前,王丽萍与丈夫结婚后,来到了城区打工。两个人的家庭都不富裕,可是王丽萍对自己说,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贫困”的印记。

  “刚来到聊城我们什么都没有,可以说是家徒四壁,两个人租了一间十几平米的平房。”王丽萍告诉记者,那时候日子过得很艰苦,她去菜市场买菜卖菜,丈夫蹬三轮车拉客赚钱。

  “清晨4点钟,就赶往菜批发市场买菜,那时候菜市场里的菜比较少,去批菜的商贩多,晚去一小会儿就买不到菜。刚开始买不起三轮车,骑着自行车去买菜,车后面再加两个筐子。冬天天气特别冷,嗖嗖的北风吹得全身冰冷,双手冻得通红。”王丽萍说,早上4点钟出家门,下午一两点钟才能回家,有时候早晨和中午没时间吃饭,随便在路边买个烧饼,边骑车子边啃烧饼。

  即使这样,一天赚上10元钱是运气好的。有时候,菜市场批菜的商贩多,根本抢不到菜,这一天就赚不到钱,一个月下来也就是够两个人的生活费。

  为了生活的更好,多赚些钱,王丽萍卖菜的同时还做起了瓜果生意。让她记忆最深的是,蹬车载着800多斤的西瓜骑了4个小时才到家。

  为了不耽误丈夫外出打工赚钱,王丽萍承担了蔬菜瓜果生意上所有的活儿。曾经的某个夏天,她蹬着三轮车,载着满满的西瓜,用尽浑身的力气往前骑行。“额头上的汗水豆粒大的往下流,衣服被汗水侵透。从菜市场骑了4小时才到家。”

  王丽萍告诉记者,后来有了孩子,她和丈夫更是省吃俭用,馒头夹咸菜是他们的家常便饭。偶尔给孩子煮个鸡蛋吃,算是改善生活。

  艰辛: 干快餐行业七八年,落了一身病

  在街边摆摊卖蔬菜水果虽然辛苦赚钱不多,但是对于王丽萍来说已经很满足了。后来,街头不允许私自摆摊买菜后,她和丈夫商量一起做快餐。

  “做早餐也需要手艺,油条、都将、胡辣汤不仅要会做,还要做得好吃。为了做好这行,我专门给快餐店打工半年多才学会这门手艺。”

  王丽萍告诉记者,干快餐比买菜更累,那时候她们在汽车站附近租了个店面做快餐。由于她手艺不错,前来吃饭的人络绎不绝。她就像陀螺一样,不停地转。

  “清晨3点钟就要从床上爬起来准备早饭,炸油条、磨豆浆、打胡辣汤、熬稀饭……晚上一直忙到10点钟才能休息,一天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有时候都忘记吃饭。”王丽萍表示,那时候几乎把所有的时间都给工作,根本没时间照顾孩子。

  孩子不到3岁的时候就送到了幼儿园,很少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别人孩子的家长都是早接早送,她们家的孩子都是自己上下学。

  凭着夫妻俩十余年的勤劳和踏实,她们在聊城有了自己的房子。那一刻,她才觉得自己有了根。

  但是,由于王丽萍原本身体体质较差,平时操劳过度,落下一身病。“整天感觉头晕,心脏不好,有时候感觉呼吸困难,长期吃药并不见效。那时候身体很瘦,也就是七八十斤,有时候走路感觉轻飘飘的。”王丽萍告诉记者,由于平时没时间照顾孩子,也不能辅导孩子功课,慢慢地孩子开始厌学、逃课,于是她决定放弃这个行业。

  改变:学习中医按摩 希望给别人带去健康

  后来,在朋友的介绍下,她选择中医按摩调养身体,感觉身体恢复不错。“正是有了自身的体验,我才感觉这种中医按摩真能缓解病人病痛,有了学习中医按摩的想法。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收入,另一方面可以给更多的人带去健康,尤其是生活贫困需要帮助的人。”

  王丽萍告诉记者,当她把这个想法告诉家人的时候,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那时候,中医按摩这个行业并不被人尊重认可,有人感觉不是正当职业,听到这几个字就有种抵触和反感,很多人不愿意从事这个行业。

  虽然她只有初中文化,但是,王丽萍特别喜欢看着中医方面的书籍,她的卧室里摆满了这方面的书。没事的时候她就拿着书看,睡觉之前看着书才能睡着,现在她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

  学习五六年之后,王丽萍决定自己创业,在东昌路附近开了一家中医按摩店。有时候她独自走在街上,看到有人身体不舒服就主动帮别人按摩,有时候还免费给贫困的病人做按摩治疗。

  王丽萍告诉记者,两三年前的冬天晚上,她下班经过花园路,看到一个年轻女孩趴在路边上,车子倒在旁边,周围过往的行人都不敢管。路上冰冷,她看着那个女孩表情很痛苦,就走上前把她拉起来,给她不断地按摩。女孩慢慢地苏醒过来,然后给家里打了电话,直到女孩家里来人后,她才悄悄离开现场。

  王丽萍说,贫穷教给她很多的东西,她觉得最重要得是,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同时不能忘记爱心。每当看到病人在她的按摩治疗下得到健康,是她最开心的事。□文/图 李夏青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