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白衣天使爱洒坦桑尼亚

发布:2013-9-5 0:03:55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1.jpg

王秀伟在门诊检查病号

22.jpg

  梁甲旭(中)在做手术

33.jpg

  任国辉对当地儿童做检查。

44.jpg

  医疗队员与乔治一家出游。

  2011年8月2日下午,市政府专门召开聊城市援外医疗人员座谈会和送行会,为聊城市人民医院眼耳鼻喉医院主治医师石国华、唐宏伟,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主治医师李学福,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梁甲旭,冠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任国辉,莘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留锋,高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秀伟到坦桑尼亚为期两年的工作送行。今年8月25日,7名援坦医疗队员不辱使命,出色完成家乡人民的重托,载誉归来。

  “回来了,回来了!”最近几天,凯旋的聊城7名援坦医疗队员见到亲友时,这是说得最多的一句话。8月25日晚,是7名聊城援坦医疗队员再次踏上聊城这片热土的日子。两年的异国生活,让他们似乎对家乡更有一份特殊的期待。面对记者,他们有很多话要说,但一时又难以表达。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非洲两年,7名援坦医疗队员解除了当地约5万人的病痛,传播了中国文化,与当地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记者撷取点点滴滴,与读者一起分享。

  1 生活

  种地手上磨起了泡

  “2011年8月14日早晨,聊城7名医疗队员就赶到了驻地,我们生活两年的家。那里既是上一批老队员居住了两年的家,也是新队员的居住地。新来的队员从车上卸行李,随即老队员则将行李装上车准备离开回国。那时的感觉就像没有人管的小孩子被抛在了荒野里。”王秀伟回忆说,尤其张留锋一句“这送人的滋味真的不好受”让她含了好久的眼泪随即流了下来。

  在聊城的7名医疗队员中,张留锋是聊城医疗分队队长,李学福是宣传员。聊城医疗队员驻地是两个院子,其中石国华、梁甲旭、任国辉、李学福等4人住在东院,张留锋、唐宏伟和王秀伟等3名女医生住在西院,中间隔着一家黑人。太阳在屋子上面偏北一点,楼顶上的太阳能热水器朝哪个方向的都有。

  张留锋回忆说,由于特殊情况,耳鼻喉科大夫石国华在搬进驻地的第二天,即他们正式上班前10天就为当地的一名儿童做了第一例扁桃体切除手术,手术很成功,手术完毕后,他等到病人清醒过来,才回驻地,为聊城的医疗队员开了个好头。

  张留锋说,在生活上,他们需要自力更生。他们要亲自种菜、浇水、做饭、洗衣服等。“医院没有食堂,外面基本没有卖吃的。尽管医院附近有2个中国餐馆,但价格昂贵,队员们吃不起也吃不习惯。”石国华说,况且医疗队员们的驻地距医院还有一段距离。他们就利用在驻地的空闲地种菜、养鸡。

  张留锋说,聊城医疗分队7名队员各有各的特长,梁甲旭虚心学习和面、包饺子、洗碗、种地等;王秀伟很能干,做饭是一流的,每到早晨就看见她已经在厨房里忙起来了;李学福烙饼技术很好,干农活很有力气;任国辉炒菜技术很好;唐宏伟种地的时候手上都磨出了水泡;石国华干活很卖力,同时他和任国辉是分队的网络技术员。

  “坦桑尼亚政治首都多多马的土壤环境,与聊城大不一样,那边大多为沙地,种植蔬菜需要天天浇水。”李学福谈及在坦桑尼亚的生活时告诉记者。他说,因为在当地只能买到仅有的几样蔬菜,所以,医疗队员们只得亲自动手将从国内带来的菜籽种到地里。在坦桑尼亚,没有农药,虫子也很多,平时他们工作之余就逮虫子。让李学福记忆很深的是,当地的牛羊肉相当好,几乎没有注水一说。不管是蔬菜还是动物肉品,在当地几乎接近原生态。两年的援坦历程,李学福最大的体会是,原来不会做饭,现在学会了包包子、蒸馒头。

  从出行习惯来说,当地的车辆都是右舵车,也就是方向盘在车的右边,车辆行驶则是靠左边,起初非常不习惯,在空旷地带练了一段时间后才敢上路。不过,当地车辆非常少,几乎没有堵车的情况。

  起初,聊城医疗分队7人一块出去打食用油,这里人们吃葵花籽油,没有花生油,有趣的是他们刚到油店的时,价格为每5升14000先令(1元=250先令),他们还没买呢,价格就降到13500先令。这让队员们感触很深,类似情况在国内根本不会发生。这就是坦桑尼亚与中国的不同处之一。在那里不能随便拍照,如果要拍照,要征求对方的同意。要么偷拍,不能被他们发现,如果不这样,会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

  2 工作

  为4万坦桑尼亚人解除病痛

  “坦桑尼亚医疗条件差,病人大多不能及时就诊,在这里经常见到很多国内难以见到的特殊患者。”市肿瘤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梁甲旭说,在坦桑尼亚两年,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冒险切除30×30×20cm巨型肿瘤。刚到坦桑尼亚多多马医院三四个月,梁甲旭看到一位腹部明显膨隆的大约50岁的患者,消瘦的身体与隆起的腹部极不相称。患者病史约2年,B超提示为巨大脾。此时,患者用渴求的眼光看着梁甲旭,用斯语央求saidia(救救我的意思)。尽管对手术有些犹豫,但梁甲旭看到病人渴望求生的眼神,随即决定手术。开腹探查发现肿物是实性肿瘤,占据整个腹腔,肿瘤已将肠管压成片状。手术期间,助手两次建议停止手术,不过梁甲旭依然进行,经过3个多小时的努力,最后顺利完成手术,切除的肿瘤30cm×30cm×20cm大。此时,汗水浸湿了梁甲旭的手术衣。大夫们齐呼:muzuri sana(太好了),一起投来敬佩的眼光,他们纷纷用手机拍照,医院办公室也专门拍了照,准备让媒体报道宣传,并准备让梁甲旭现身说法。但最后梁甲旭说:“不用了,你们就说中国大夫吧。”

  与梁甲旭有类似经历的是,2012年12月3日,王秀伟接诊了一个双胞胎似的大肚子病人,一眼看去比足月的孕妇的腹围还要大,她第一感觉就是双胎,或者羊水过多,接过来病历才知道,B超报告是巨大卵巢囊肿。第二天手术前,助手和王秀伟开玩笑说,咱们不是切肿瘤而是把病号从肿瘤上拿下来。经过复杂的手术,从那个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吸出的液体重达10公斤。第二天王秀伟查房看到病人很好,病人还把床头的芒果送给她,并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王秀伟每天接诊病人40人左右,两年进行750多台手术。

  “陈旧性骨折比较多,做这样的手术也非常困难。”李学福说,因为当地民众没有钱,摔成骨折后,不是先去医院,而是在家静养。等到骨折处自然长上出现问题后,他们才来找医生动手术。他遇到很多陈旧性关节脱位,关节长期脱位后,出现不稳定,一些修复后又出现脱位。后来,他将病人的长关节用钉子拧死。这样实验了一年半时间,终于不再复发了。今后在国内遇到陈旧性骨折病号,将会应对自如。从这个意义上说,积累了技术经验。因为坦桑尼亚动物较多,蚊虫比较多。当地人被动物或蚊虫咬过后,皮肤开始过敏、溃烂,最后不得不截肢。两年来李学福做得最多的是截肢,每年截100多例,两年共截肢二三百例。

  坦桑尼亚地处赤道,光照较强,所以白内障病人很多,和国内比,这里的白内障病人更加严重。一次唐宏伟给一个眼球穿通伤的年轻妈妈手术,清理完伤口后才发现这位妈妈角膜破裂严重,晶体也已脱位,这里没有玻切机,处理起来很麻烦。唐宏伟就和护士说看能否做眼内容剜除,谁知病人一听马上紧张起来,一边哭一边一遍遍的做出上帝保佑的手势,护士翻译她的话,就是要保住眼球。于是,唐宏伟就重新考虑手术方式,她小心翼翼地清理、缝合,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完成,看到对合整齐的伤口,顾不得满头大汗,她长长出了一口气,旁边的护士也都向她竖起了大拇指,后来每天见到那个病人,都感激地对她又抱又亲,还做着手势让上帝保佑她。

  多多马儿童喜欢口含硬币玩耍,不小心就吞咽后卡在食管内,所以有很多食管硬币异物患者。由于看病不及时,有的患者误吞硬币异物延迟半月才来看病。以往治疗方法是采取传统的硬式操作(即硬质食管镜法),但其常可造成上消化道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损害。石国华则用市人民医院的Foley管法取儿童食道光滑异物。Foley管是用于体腔引流(如膀胱引流等)的一种特制导管,多由硅胶制成。导管末端有个隐形气囊,充气后可扩充成球形气囊,一般导管经口导入食道,隐形气囊越过硬币异物后充气成球形气囊,拉出Foley管,即可将硬币带出口外。2年来利用本方法取出食道硬币异物患者约150例。

  那里艾滋病感染率高达10%,很多病人尤其急症手术的病人没有机会做术前艾滋病检查,每个医疗队员还经常有扎手和体液溅入眼内及皮肤的情况,因此他们必须十分小心。另外,基本上每个援外医生都受到疟疾、伤寒等传染病的威胁。据记者粗略统计,两年援坦期间,聊城7名援坦医疗队员共救治坦桑尼亚患者约4万例。

  3 友谊

  被誉为中国的“民间大使”

  张留锋定期负责为前驻华大使夫人医疗保健,前驻华大使JOB.M.LUSIDE患有冠心病,他的夫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他们大约80多岁,基本每两周去他家保健一次,测量血压,查快速血糖,不定期做心电图检查。聊城医疗队的服务和医疗水平得到了JOB.M.LUSINDE和夫人的一致好评。当地的官员如有疾病,JOB.M.LUSINDE和夫人经常介绍他们到聊城医疗队来看病。

  张留锋表示,许多非洲国家的民众在接触中国援外医疗队的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中国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高尚的医德医风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从而认识了中国并对中国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中国医疗队员也被非洲人誉为中国的“民间大使”。

  今年春节前后,张留锋所服务的坦桑尼亚多多马省立医院的同事,为了感谢张留锋对她的帮助,特意送给张留锋一只羊表达谢意。张留锋再三推辞,谁知她竟然趁张留锋上班的时候偷偷地将羊送到了聊城医疗队驻地。

  对于李学福来说,援坦期间,最令他难忘的是他们的邻居——印巴老太太一家人。印巴夫妇都七十多岁,从她的父辈就从印度来到坦桑尼亚居住,并且和中国医疗队相处已经20余年了,是中国医疗队员的好邻居、好朋友。印巴老太太的朋友都来自印度,她的家人和朋友有病时都会找中国医疗队,他们非常信任中国大夫。她还经常邀请聊城医疗队员去她家做客,还给聊城医疗队员送红酒、香槟等。经过她的传播,多多马省几乎所有的印巴人都知道了聊城医疗队员的医术、医德。而她的一个朋友是多多马大学的老师,这位老师和她的女儿一有病就来找聊城医疗队员,把聊城医疗队与她的友谊通过她的学生传遍整个非洲。

  一位经王秀伟做手术的病人出院时,抓着两千先令塞给王秀伟(相当于人民币7元多),王秀伟笑着放回她的手里,又从自己的厨子里取出来一盒奶粉送给病人的小女儿。病人不停地说着asante(斯语谢谢的意思)。圣诞节,王秀伟收到很多祝福和贺卡,护士长还送王秀伟一套当地的传统服饰,kanga。“最让我高兴和自豪的是聊城医疗队的工作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认可。作为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做中国人真好!这是我参加援助坦桑尼亚医疗队的最大体会!”张留锋说。在多多马,当地几乎所有的人会说“你好”,很多经常接触的医生还会用筷子吃饭,这也是中坦友谊的见证。援坦医疗队不但救助了当地人的病患,而且也传播了中国文化,这两年让她终生难忘。

  唐宏伟说,乔治是医疗队花工的孩子,四五岁,大大的眼睛,翘翘的小嘴,很可爱,很乖,从没见过他哭闹,平时自己就在院子里玩,也不需要大人陪,见了人总是笑眯眯的,用有限的英语和队员交流,还会耐心地教队员斯语,医疗队的队员们都很喜欢他,见了他就要逗他玩会儿。乔治有时将女医生桌子上的化妆品都打开一个遍,每样都挤在手上一些,再涂到大脑门上,还拿起指甲油涂在指甲上,每个颜色涂一个手指,一个也落不下。最后拿起驱蚊花露水对着房间喷个没完,熏得他自己直皱鼻子,看着他那怪样子,逗得我笑得直不起腰。“医疗队员与乔治一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有时周末出游,乔治一家三口也会随同队员们一块玩,当向导。”任国辉表示。“去年暑假期间,丈夫和女儿在非洲探亲期间,一家人其乐融融。女儿与非洲小朋友玩,尽管语言不通,但以他们特有的方式沟通,孩童的稚气、天真弥漫在孩子们中间。女儿与非洲小朋友玩手机,到菜地里采摘,到沙滩拾贝壳,大家玩得可高兴了。”王秀伟说。

  4 离别

  思念亲人又不舍离开

  张留锋对记者说,在坦桑尼亚的两年,最大的困难就是内心的孤独和思乡的煎熬的轮番轰炸,与老公和女儿及亲人的沟通交流给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她说,老公在聊城市上班,女儿在莘县老家上学,他们一家人过着一家三口、三人三地的分居生活,每逢周末,老公回莘县和女儿团聚。为了方便沟通,老公24小时手机开机,并保持QQ在线,是老公的鼓励、支持让她坚持了下来,并力争做到最好。每次与年幼的女儿视频聊天时,看到女儿可爱的样子,听到女儿喊妈妈时,张留锋想,如果能抱抱女儿该有多好啊,而这种想着孩子、看着孩子却摸不到、抱不着孩子的感觉真的让人心碎。

  李学福向记者透露,尽管队员们手表都显示当地时区的时间,但他们的手提电脑的时间均设为北京时间。目的是通过电脑就知道国内处于什么时段,以便和家人、孩子视频通话。他说,援坦两年,用视频与家人联系最多,这样既能看到对方,还节省不少费用。

  “来坦桑尼亚援助医疗两年,常常经受孤单凄苦的折磨,尤其在节日的时候,想家的感觉始终在心头萦绕。”任国辉说,2年来,他在多多马接诊治疗患儿6000余例,抢救危重患儿100余例。尽管工作是快乐的,但每到节假日,他和其他队员一样,格外想家。

  任国辉说,妻子一个人带孩子承担一切家务,他内心无比自责。在他离开时,儿子仅7个月。他离家时,儿子一直在哭闹,当时他的心有说不出的滋味。每天儿子都在找爸爸,在电脑边等爸爸,靠着那小小的视频窗口叫爸爸,多少次儿子拿食物想通过视频窗口喂爸爸吃,亲吻爸爸的脸,他心里涌起的不只是自豪,还有感动。回来后,儿子快三岁了,成为一个满地跑的小精灵。

  出国前,任国辉的父亲刚检查出肺癌晚期正在做化疗。任国辉说,清楚地记得离家的时候,他没回头,怕看见父母眼里的泪花。援外的日子,孤独而悠长,思念的感觉就像那陈年老酒一样,越来越醇,但当看到他能为坦桑尼亚儿童解除病痛,加固了中坦友谊的时候,任国辉的心释然了。

  其实,在坦桑尼亚两年的工作生活,最让任国辉伤感的是,其父在这个期间去世了,作为儿子没能送他最后一程,倍感愧疚。说到伤心处,任国辉潸然泪下。他说,去年他到坦桑尼亚前,父亲就查出是肺癌晚期。当时父亲非常开明,全力支持他到非洲去。临走时,父亲还说一定会坚持到儿子回来,结果父亲还是食言了,他2012年刚过春节就撒手人寰。当时真想回来,但妻子和母亲一再叮嘱,不让他回来,说“家里的事由她们来处理”,这让他非常感动。

  唐宏伟在6月18日的日志中写道:慢慢回忆两年来在这里的工作、生活,突然对这片土地有了恋恋不舍的感觉。要走了,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没有超市可逛又算得了什么呢,没有美味的菜肴也是无所谓的事啊,这个国家虽然贫穷落后,但我觉得它很可爱。快要离开多多马时,石国华还接受坦桑尼亚StarTV的专访。

  “其实,两年的援坦经历,队员们与当地的医生、市民结下深厚的感情。队员们行将离开时,医院晚上举行了欢送会,给每个医疗队员送了一份礼物。每个科室的大夫均单独对所在科室的中国医疗队员表达了深深惜别之情,并送上自己的礼物。骨科主任与他妻子还专门送给我一件衣服。他们的孩子在贺卡上画上了全家的心愿,并签名留念。”李学福说,送行的多多马省卫生厅副厅长对队员们说,“你们加入坦桑尼亚国籍吧,永远留在这里,坦桑尼亚喜欢你们”!这让队员们异常感动,泪水止不住地向下流。

  (记者 陈金路 )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