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一圈一带”战略下的聊城机遇

发布:2013-9-3 19:40:02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8月30日上午,山东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在济南召开。而在此前不久,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发展规划》已经省委、省政府研究通过。随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一张山东中西部区域经济新版图呈现在世人面前。

  作为“一圈一带”11市成员之一的聊城,无疑迎来了巨大利好。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聊城一度面临 “被边缘化”的危险,令人振奋的是,去年召开的省十次党代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省里明确提出要建设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两大战略都包含了聊城;加上成功加入中原经济区,聊城纳入了“一区一圈一带”三大战略版图,一跃成为国家和全省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的叠加区,具备了“东融西借”的重大机遇。

  如今,省委、省政府又召开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特别是两大战略规划的含金量之高、支持力度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面对千载难逢的黄金发展期,聊城有条件也必须抓紧抓好,争取主动,实现在山东西部率先崛起。

  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

  “机遇,抓住才是你的,抓不住就不是你的;挑战,想绕也绕不过去。对聊城来说,办好眼前的每一件事情,就是抢抓机遇。”8月30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林峰海在收听收看全省推进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动员大会后的一句话,让聊城会场与会人员深受震撼。

  在两大战略规划制定过程中,聊城都做了哪些工作?9月1日,受在外招商的市发改委主任葛敬方委托,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李培荣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李培荣说,在两大战略规划编修中,我市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使许多对全市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大项目纳入其中,包括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可以说,无论是项目、产业、城市、交通,还是投资政策,聊城能争取的基本上都争取到了,这是全市各级不懈努力的结果。

  李培荣介绍说,为把握住“一圈一带”建设的绝佳机遇,我市积极开展争取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市级领导多次前往省委、省政府和省发改委进行汇报争取,并责成市发改委等有关部门,全程参与跟踪省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的调研、制定,一直到成稿。前期,聊城市政府和省发改委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对聊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交通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项目,对我市在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中率先崛起将产生积极影响。

  李培荣说,为争取主动,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发改委编制了聊城市争当西部经济隆起带先行区的相关规划,并上报省发改委,对我市相关内容进入省“两项规划”带来了有利影响。在省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市还调动市直各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的积极性,对有关重大事项,由他们积极向省有关部门和省发改委争取。市发改委还派出了由分管主任带队、相关科室参加的专门队伍,“盯”“住”省发改委,积极争取规划更多体现聊城声音。

  “一圈”:重大交通建设全面提速

  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临渤海,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南连长江三角洲、中原经济区,北接京津冀,向西辐射黄河中下游。规划范围包括:省会济南及周边的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共7市、52个县(市、区)。总人口3368万,国土面积52076平方公里,分别占全省的34.8%和33.2%。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

  按照《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一圈”将增强核心城市济南的龙头带动能力,加快形成以70公里和150公里为半径的紧密圈层和辐射圈层,推动发展滨淄济聊、德济泰莱两条“十”字形产业轴带,着力构建“一个核心、两个圈层、两条轴带”的发展布局。

  对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扶持,直接体现在“真金白银”上。《规划》提出,设立10亿元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专项资金,加快省以下财政管理体质改革,下划部分省级分享税收;适当增加建设用地规模,鼓励发展“飞地经济”;设立100亿元投资资金,落实新设金融机构省级奖励政策,发展一批资本金过10亿元的融资性担保机构,支持济南区域性金融中心和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围绕构筑以济南为核心的“一小时生活圈”,在公路方面,将加快建设济南至乐陵、济南至东营、德商公路德州至范县段,青兰高速泰安至聊城(鲁冀界)段,长清黄河公路大桥、济齐黄河公路大桥等工程。规划建设济南至泰安快速通道,济南至聊城、沿海高等级公路滨州段。

  在铁路方面,将加快建设石济客专、聊泰铁路,规划建设京九客运专线山东段,争取建设聊城至德州至黄骅港铁路、郑济客专济南至聊城段,积极开展滨州至潍坊鲁北铁路通道规划研究。积极推进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和邯济复线项目建设进度。

  在城际和城轨方面,利用胶济客运专线兼顾济南至淄博城际铁路,利用石济客运专线兼顾济南至德州城际铁路,加快建设济南市区至西营、济南市区至长清、济南市区至遥墙机场至滨州等城际铁路,规划建设长清至聊城、西营至泰安至莱芜城际铁路,推进济南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尽快启动济青高速铁路前期工作。

  “一带”:剑指统筹跨越生态低碳

  西部地区地处山东腹地,同苏豫皖冀4省11市接壤,南接长三角,北临京津冀,与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相连,是山东与华北、华东和中西部地区联结的重要门户,是全国交通、通信大通道的重要枢纽。西部经济隆起带规划范围主要包括:枣庄、济宁、临沂、德州、聊城、菏泽6市和泰安市的宁阳县、东平县,共60个县(市、区);面积67179平方公里,人口4481万人,分别占全省的42.8%和46.5%。规划期为2013年至2020年。

  《西部经济隆起带发展规划》提出,设立200亿元的西部经济隆起带投资基金,重点投向重大基础设施、产业转型升级、节能环保等领域。推动济宁、枣庄市及泰安宁阳、东平县建成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高地,临沂市建成“两型社会”和商贸物流高地,德州、聊城市建成统筹跨越和生态低碳发展高地,菏泽市建成科学发展和邻边经济高地。依托京杭运河、菏兖日铁路和规划建设的鲁南高铁客专、德商高速和京九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形成枣济聊德、临枣济菏和德聊菏三条发展轴带。

  在产业方面,建设鲁西北平原、鲁西南平原和鲁中南山地丘陵三大优质农产品供给区;做优新型工业化,发展壮大能源、化工、有色金属深加工、农副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基地”和装备、医疗、新草料“三大产业集群”等。做大现代服务业,打造儒家文化、水浒文化、运河文化和红色文化旅游链,支持发展金融保险、商贸物流、家政养老等服务业。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快建设济宁至鱼台、岚山至菏泽跨微山湖高速公路,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济南至石家庄高铁客专;提升济宁港,建设枣庄、泰安、菏泽港,规划建设德州、聊城港,建成京杭运河山东段“一干多支”高等级航运网络;改扩建济宁、临沂机场,新建聊城、菏泽机场。

  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支持发展一批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在县域经济整体实力上实现突破。按照规划,到2020年,争取三分之一左右的县(市、区)财政收入超过30亿元;城镇化率高达60%左右。

  争先:在七个方面狠下功夫

  随着山东“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战略正式启动,区域内11市已经纷纷动起来,争相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先机。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将在七个方面狠下功夫:

  ——在“转调创”上下功夫。在“一圈一带”中,聊城能不能打好基础、争取主动,关键在产业和项目,关键在经济实力。没有产业,就没有就业,没有财政,没有城市发展的动力,也解决不了民生问题。为此,我市将以“转调创”为核心,全力抓好200个市级重点项目,扎实实施“212”重大项目工程,加快“3+5”千亿产业园区建设,继续在全市营造“全党抓经济、全民抓招商、重点抓项目”的浓厚氛围。

  ——在城乡建设上下功夫。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西部经济隆起带内,聊城的基础、资源禀赋特别是“江北水城”的特色,完全有条件打造生态型、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的宜居城市。在新型城镇化工作中,我市将以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中心城区要率先突破、作出表率,各县(市区)县城建设要跟上,小城镇建设要尽快实现突破。

  ——在交通基础设施上下功夫。交通基础设施在“一圈一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的水平决定了一个地方的产业水平和产业结构特点。过去多年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了聊城的持续发展,聊城经济要实现跨越式突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有更大的提升。下一步,我市将大力实施“5521”工程,推进济聊城际铁路、聊泰铁路、德商高速聊城段、济聊一级公路、聊城军民合用机场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水陆空立体大交通体系。同时全力以赴向上争取项目和政策,为聊城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在文化旅游业发展上下功夫。充分发挥聊城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十分丰富的优势,加大项目的谋划、包装和建设力度,全力推出一批有冲击力和吸引力的文化旅游项目。同时,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扩大聊城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现代农业建设上下功夫。当前,聊城农业进入山东省先进行列,但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力还不足。下一步,我市将抢抓山东西部经济隆起带建设的机遇,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等方面的工作,实现工农城乡协调发展。

  ——在改革开放上下功夫。改革开放释放最大的红利。下一步,我市将加快推进企业改革,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使用效益。在对外开放方面,要重点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努力引进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借力加快聊城经济社会发展。

  ——在社会民生上下功夫。近年来,我市全力保障民生事业发展,全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处于全省前列。下一步,我市将积极谋划更多惠及群众的民生项目,主动争取上级对民生工作的支持;在卫生方面,建设一批高端专科医疗单位,把聊城打造成为集养老、医疗、保健于一体的鲁西医疗卫生区域中心;在教育方面,除继续支持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聊城高级财经和高级工程职业学校等院校发展外,要把东昌学院的改革和发展提上日程,并吸引国内知名大学到聊城兴办分校。

  (记者  曹天伟 苑 莘)

    相关

    【评论】机遇,就是办好眼前每件事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