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学生电影作品《一米阳光》入围世界民族电影节

发布:2013-6-19 15:52:04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0101013_0003.jpg

2010年完成拍摄后,剧组人员合影(资料图)

    日前,在洛杉矶举行的2013年世界民族电影节上,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的学生短片作品《一米阳光》获入围奖,该学院广播与电视编导系主任杨葆华应邀参加颁奖仪式。

    这一好消息传来,也让聊城大学的学生们沸腾不已。

    《一米阳光》由该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旨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剧长只有28分钟。目前主创人员都已毕业,但它却成了学弟学妹学习的标杆。


    《一米阳光》故事简介

    公益纪实影片《一米阳光》是聊城大学电视台的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剧情片,自2010年12月在聊大首映并在校电视台播放后,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影片讲述了大学生李晴帮助留守儿童周小乐走出父母不在身边的心理阴影从而重拾活泼天性的感人故事。

    影片采用了原生态纪实表演的形式,具有纪录片的纪实感,外景地选在聊城大学学生实习支教的安太集小学,真实还原了留守儿童的客观环境,反映了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的生活状况,也体现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心。

    制作 整部影片成本不足一万元

    荣誉的背后,在杨葆华看来,有国内的学生作品入围国外电影节并不容易,有咱聊城学生的作品走出国门更是十分难得。

    记者了解到,日前在洛杉矶举行的2013年世界民族电影节,共有16部长片、2部短片等18部电影和1部剧本入围角逐相关奖项,中国电影第一次应邀参赛。

    经山东电影家协会推荐,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学生作品《一米阳光》作为短片代表入选,指导教师杨葆华应邀赴洛杉矶参加了颁奖典礼,组委会同时特聘了杨葆华为学生指导老师。

    其实这部长28分钟的影片,之前已经被人熟知。自从2010年12月在聊大首映并在校电视台播放后,在大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影片先后获得了很多奖项:2011年4月获第六届“科讯杯”国际大学生影视作品大赛2011年度大赛特等奖;当年6月获第四届上海大学生电视节紫丁香大奖;9月,第四届山东省大学生数字影像大赛组织奖。然而它的获奖脚步还未停止,日前,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世界民族电影节上,《一米阳光》作为业余作品获得入围奖。

    “能参加该奖项的评选已经非常高兴,没想到最后能够入围”,杨葆华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在所有的参赛作品中,《一米阳光》的制作成本是最小的,整部影片下来还不足一万元;而且创作团队和剪辑效果跟其他作品都无法比拟,但它依靠饱满的内容和宏大的主题打动了国内外专家。

    影响 《一米阳光》等优秀短片成为标杆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院长张景生在采访中告诉记者,其实学生们获奖的这些作品多数都是老师平时布置的作业,他们这个专业是一门需要注重实践的课程,老师讲述的理论知识再好,都不如让学生动手实践学得扎实;为了能够让学院的学生拍摄出更加优秀的作品,他们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平台,并制定了一些奖励政策;把学院学生拍摄的比较好的作品上传到学生作品展示平台上(http://ect.gongyigg.cn/Movie/),供其他学生学习和借鉴,另外,学院对获奖奖项的作品,还会根据情况报销其拍摄经费。

    张景生说,《一米阳光》等学生优秀作品已经渐渐成为该院学生学习的标杆,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起来。

    不过,第一次站在这样一个国际舞台上的杨葆华也看到了自己学生的作品与其他作品的差距。
    杨葆华说,和国际电影节上的作品相比,学生们拍摄的作品和他们有着不是一点两点的差距,这次国外之行也让他看到了国外优秀的电影体制和完善的拍摄体系,这给他的教学也带来了无限的发挥空间。

    他告诉记者,他们学院的学生曾经拍摄了一批比较优秀的作品,《一米阳光》作为2010年前后几部较为不错的作品能被大家熟知和观看,最重要的就是它的主题符合当下的环境;不过最近两三年,他似乎很难看到类似的优秀短片的出现了。他也希望他的学生们能够做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去竞逐国内外大奖,也让学生电影能够在广阔的电影市场中崭露头角。(记者 刘亚杰 张克志)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