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有9万留守流动儿童 22所活动站给孩子“家”的关怀

发布:2013-6-1 15:40:23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IMG_3920.JPG

5月30日上午,在凤凰办事处周店小学,孩子们在认真上课。

    5月30日上午,一家省级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在东昌府区凤凰街道办事处周店社区挂牌成立,并召开了聊城市留守流动儿童座谈会。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自2008年以来,聊城市共设省、市、县级留守儿童活动站22所,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庄、社区和小学。

    留守儿童活动站运行以来,不但为留守儿童提供了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同时在亲情关爱、一对一帮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今年省、市妇联投资6万元,在聊城新建三家省级留守儿童活动站,为三个社区的留守儿童配备了电视、电脑、儿童图书、玩具等设施,为更多的留守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提供服务。

    不过,相关人士认为,在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方面,如今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亟需全社会予以更多关注。

    全市有9万留守流动儿童 教育缺失致心理问题突出

    来自聊城市妇联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聊城市0至18岁未成年人数达到147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达到7.6万余人,而流动儿童近1.4万人。

    在留守儿童中,学龄前儿童约2.4万人,小学生约4.6万人,中学生约2万人,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者占36%,父亲单独外出务工者占52%,母亲单独外出务工者占12%。

    在流动儿童中,由父母双亲监护者占67%,由单亲监护者占33%。

    家庭教育缺失、心理问题突出、意外伤害事件多发、学习情况堪忧等是目前留守流动儿童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一方长期在外工作,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或农活,与孩子的沟通少、交流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无法关心到子女各方面的发展。

    大多数留守儿童与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一起生活,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隔代监护,这些长辈平时对孩子物质上给予得多,精神上关注得少,难以与孩子进行沟通,“代沟”问题更加明显。

    流动儿童虽然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但父母往往忙于生计,也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真正能够和子女进行谈心交流的父母较少。

    由于流动家庭收入较低,住所基本上都是租房,“前店后房”的现象比较普遍,流动儿童生活学习环境不尽人意,孩子甚至连做作业必须的桌椅也没有。

    大部分流动儿童虽然身居城市,但由于与城市孩子的生活差距大,使他们始终处于城市边缘。

    大部分孩子感到受压抑、被歧视,认为城里人看不起他们,不少孩子自卑心理较重,自我保护、封闭意识过强,行为拘谨,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往。 

    家庭教育的断裂或缺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心理失衡、行为失范的问题突出。

    与普通儿童相比,留守流动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消极,在性格上表现为任性、冷漠、内向和孤独。

    甚至还有一部分孩子由于对不良社会行为和生活方式缺乏认知能力,受外来不良社会因素影响成为了“问题孩子”,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还有,留守流动儿童因为父母不在家或忙于生计,缺乏家庭管护,他们思想单纯,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

     特别是留守儿童的家里往往只有老人和孩子,老人防范、防护能力弱,导致留守(流动)儿童受到意外伤害的几率远远比家庭儿童大。  

    由于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把有限的收入投入到孩子的教育中,使得他们对孩子的学习期望过高,可是受文化水平和家教知识的制约,使得他们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教育引导往往不得法。

    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是,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重养轻教,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无法给予有效的帮助,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学习成绩不好,厌学、逃学、辍学的倾向比较明显。

    建22所留守流动儿童活动站 留守儿童档案记录动态信息

    一项统计数据显示,五年来聊城共设省、市、县级留守儿童活动站22所,主要分布在各县(市、区)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庄、社区和小学,其中,东昌府区10所,冠县7所,高唐2所,阳谷、茌平、莘县各1所。

     聊城还针对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生活缺关照、心理缺关爱、行为缺规范、家教缺知识、安全缺保障现象,设立了聊城市儿童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建立了留守儿童结对和联系卡制度,使留守儿童得到生活上的关心和心灵上的关爱。

    每个乡镇在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中心学校,整合微机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资源,建立了“留守儿童之家”,设立亲情电话室、视屏聊天室、心理辅导室。

    留守儿童比较集中的村,整合“妇女之家”、农家书屋、综合活动室等资源,建立儿童活动室,利用假期、节假日为留守儿童提供服务。

    组织巾帼志愿者、“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女教师、女民警担任代理家长、代理妈妈、代理姐姐,形成关爱服务队伍,定期为留守儿童提供学习辅导、生活帮助和心理抚慰等关爱服务。 

    聊城还建立统一的“留守儿童”档案,全面掌握本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和生存现状,对每名留守儿童登记造册,随时掌握他们的表现情况和思想动态。

    30日上午,在凤凰办事处周店小学,校长潘广新向记者展示了学校关于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

    优化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环境是聊城一项重要工作。

    主管部门邀请儿童教育专家、表彰的优秀家长、教育系统骨干教师、优秀母亲等深入乡镇家长学校、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知识讲座,开办农村父母课堂,提高了留守流动儿童监护人的家教知识知晓率。

    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活动是聊城的亮点工作,并结对帮扶贫困的留守女童,在“六一”节、春节等节日中,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资助,主管部门还按照“两免一补”政策对贫困留守儿童进行重点扶助,免除其学杂费、书本费,补助部分住宿费。

    聊城建立了定期谈心及亲情互动制度,组织代理家长定期与留守流动儿童谈心,了解留守流动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当留守儿童遇到重大事情或留守儿童身上发生可喜变化时,相关人员及时和家长通气。

    聊城还开展写亲情信、打亲情电话、视频交流等活动,让留守儿童表达对父母的思念,汇报自己在学校的情况,并利用家长外出务工返乡时间,组织开展亲子互动活动,引导家长和监护人与孩子有效沟通,增进亲情感情,为留守儿童开辟倾诉亲情、宣泄情绪的渠道,搭建留守儿童、学校、家长三方交流沟通的桥梁。

    设立专项儿童教育发展资金 让农民工子女变成城市居民

    在5月30日召开的全市留守儿童活动站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人士纷纷表示,目前在对留守流动儿童的关爱方面,至今还存在诸多不如意之处,亟需引起全社会的帮助。

    各方对未成年人家庭教育及留守流动儿童的重视程度仍显不足。

    有关人士认为,开展家庭教育工作应是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民生领域的重点问题的重要举措,但开展此项工作多年来,各级各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仍需进一步提高。

    与此相对应,出现的另外一个情况是,目前,教育、团委、妇联、文明办等多部门都在做留守流动儿童工作,但未形成合力,缺乏统一的领导和管理。

    工作经费及专业人员严重不足也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目前,聊城的现实情况是,无论是留守儿童工作还是家庭教育工作,都是通过联合、联络等协调的方式,组织志愿者及爱心人士给予业余的帮扶和关注。

    因为没有工作经费,更有效的帮助便无法展开,没有专业骨干,也无法拓展工作普及面和深度,儿童书籍、儿童活动器材、设备也相当有限。

    与会人员希望能设立专项儿童发展资金,用于建设儿童活动阵地、发展儿童校外教育、开展家庭教育等工作,同时强化专业队伍建设,加大对相关专职工作者的培训,提高从事家庭教育和帮扶留守流动儿童工作者的业务能力、指导水平和服务质量。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农村留守流动儿童数量仍在增加,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可是社会关注力度不够,组织开展工作力量薄弱。

    虽然聊城市妇联开展了大量工作,但在工作中仍然有很多局限,尤其是来自社会的关注远远不够,无法借助更广泛的社会力量。

    与会人员还谈到,希望能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就学权利,加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对留守儿童较多的学校给予专项补助,建立健全“代管家长”等各项制度,使学校和教师及时填补留守学生家庭教育的空白;设立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就学定点学校,不断改善和提高定点学校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

    同时加快户籍制度和就学制度改革,将连续暂住和就读时间长、且有一定条件在城市就读的农民工子女“转正”。

    此外,有关人士还提到,希望能开通家校互动热线,建立学校与留守(流动)儿童家长电话短信联系交流平台,对留守流动儿童的父母及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知识培训和责任教育,使他们承担起孩子的教育和全面健康发展这个不可推卸的责任,帮助他们走出管教误区,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关注。

    知识链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留守流动儿童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转型而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近年来,这个特殊群体的问题不断凸现,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所谓留守儿童,就是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7周岁及以下的未成年人。

    流动儿童,由于义务教育主要是由地方政府负担,流动人口的子女因为没有流入地的户口,无法享受由流入地政府负担的教育经费,其结果是:在现行的城乡政策框架下,流动人口子女无法享受与城市同龄儿童同等的教育机会,也被排斥于乡村正式的教育体系之外,成了被“边缘化”的一个庞大群体。这一群体称为“流动儿童”。

(记者 赵宗锋 孙克峰 通讯员 马帅 王慧)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