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及周边市区机井吞人事件频出 记者调查救援办法

发布:2013-5-26 11:14:01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5月6日,在菏泽巨野县吕官屯,一个刚满2岁的小女孩落入灌溉农田的机井内,被救上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

    5月19日上午,同样是在菏泽,曹县郑庄镇戴楼村一名中年男子失足坠落田间机井,所幸当地消防官兵紧急救援,帮其脱险;

    而在5月17日,高唐县汇鑫街道四合刘村村西,一名70岁的老太太落入机井中,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老太太最终被营救出来,但由于落井时间过长不幸身亡。

    如果我们把目光再放远一些,2005年4月7日发生的一件事同样让人揪心:当日下午2时许,莘县一名4岁男童在玩耍时不慎掉进80米深的机井中,由于井口狭小,尽管当地公安、消防等部门及群众全力营救13个小时,仍未能挽回孩子的生命……

    机井为何屡屡伤人?如何避免机井再次伤人?一旦落入井中,获救几率有多大?目前的机井救援,有无更好的办法?请看记者的调查。

    机井伤人何时休?

    一次救援  努力俩小时 未救回老太太

    21日,提起17日在高唐县汇鑫街道四合刘村的救援行动,汇鑫派出所民警李国栋说,当日8时50分,派出所接到报警。接警后,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当时,几名村民正围着机井束手无策,往井里看,只能看见老人的双臂,老人被卡在机井内不能动弹。

    李国栋说,井口直径在40厘米左右,因为井口太小,几名身材瘦小的消防战士及村民多次试图下井施救,但均未成功。

    为防止井内老人窒息,救援人员不停地用鼓风机往井内吹风,但由于天气越来越热,落井老太太在井下的气息变得越来越弱。

    在挖掘机未到达的情况下,为了尽快把老人救出来,救援人员决定掘井救人。大家轮番用铁锨挖掘。耗时两个多小时后,落井老太太最终被营救出来,但不幸身亡。

    一种现象  几家凑凑钱 就能打眼井

    因灌溉需要,如今在农村的田地内尤其是地头上,往往有很多浇水用的机井,这些机井大都被庄稼或杂草遮挡,有的甚至没有井盖和任何警示标志,所以经常发生人坠井的事情。

    21日,蒋官屯办事处农村工作办公室主任李向东告诉记者,现在为了浇水方便,常常是几家农户凑钱打一眼沙管井,井深一般为三四十米,井口直径一般为三四十厘米。相对来说,这样的井口还是比较安全的,大人一般不会出什么事情。

    22日上午,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一处农田内,记者跟随水利站工作人员找到了一处机井。记者注意到,这个机井的井口直径在30厘米左右,为目前常用的沙管井结构。

    工作人员潘泽清说,上世纪80年代之后,我市不少地方有了这种沙管井,如今,以往那种旱井已经不多,这种沙管井占了农村机井的主流。相较来说,这种沙管井井口较小,大人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危险。不过,对身材瘦小的孩子来说,一旦落入,救援难度相当大。

    不过,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在这眼井上,安装着一个深水泵,几乎把井口堵死了。潘泽清说,如今在堂邑镇的农田内,沙管井上基本都安装了这种深水泵,裸露井口的机井反而不好找了。

    “安装了这种深水泵的机井,浇地时更为方便,接上水管、安上机器就行了。此外,也更加安全。”潘泽清说。

    21日,在北杨集一处田地内,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在农村,打井的事情非常普遍。和以前不一样,如今农村打井,上级没有什么补贴,所以打井时也不用提交什么申请。几家农户凑上三四千元钱,就可以找人打一口三四十米甚至更深的机井。有的农户打完井后,出于安全也是为了防止其他人占用等考虑,会在井口加一个盖子,甚至在上面罩上一个类似于大锅盖的水泥罩。不过因为有的盖子时间长了找不到了,也存在一些机井井口裸露的情况。(记者 赵宗锋 于新贵)

    新闻链接

    农村机井演变历程

    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至今,农村灌溉用的机井大体经历如下几个历程:

    上世纪50年代,全国各地大兴农田水利,许多机井应运而生,每个自然村几乎都挖有机井,以作人畜饮水和灌溉之用。这个时期的机井特点是井口比较大,直径在1米~2米之间,井深在20-50米,甚至更深。机井为集体所有,一般有专人管理,机井周围加有护栏或井盖。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实行农田承包责任制后,村子或农户出资打井,同样供人畜饮水和灌溉,这时候的机井口径比较小,直径在50厘米左右,甚至更小。这一代机井出现之后,50年代的机井慢慢被淘汰。

    最近十几年来,随着国家对农田灌溉的投资力度加大,每年都有新的机井出现,而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机井也渐渐被弃之不用。近年出现的机井管径更小,有的仅有30厘米左右,而深度多在30米以上。

    22日上午,在东昌府区堂邑镇一处田地内,记者就见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挖的一眼大口径机井,直径在1米左右。从现场情况看,此井如今加高了井台,目前仍在使用。有关人士表示,这种大口径的机井便于附近农民喷药时取水,但确实存在安全隐患。不过,如今这种井数量极少,已经很难找了。

    机井吞人如何救?

    一个尴尬  挖井耗时长 倒挂施救危险大

    很多时候,裸露的井口无异于张大嘴吧的“死神”,虽然对大人威胁不大,但对孩子来说,依然是不小的危险。尤其是暑假又快来临了,很多藏在庄稼地里的机井不容忽视。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村民和消防部门的工作人员也对此表示担忧。

    一旦有人落入机井,到底应该如何救援?高唐县人和消防中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曾参与了5月17日的那次救援行动。22日下午,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表示,一般来说,接到报警后要尽快赶到现场,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救援行动。

    到达现场后,消防队员首先要通过向当地知情者询问,了解事发现场情况。同时,使用照明灯观察井下情况,通过扩音器向井下喊话,看落井者是否有回应,以此判断落井者的生存状况。

    无论落井人员有无生还可能,在第一时间,都要及时向井下输氧或用气泵将新鲜空气送入井下。“因为一些机井中存在杂草等腐烂产生的沼气,如果不及时通风,受害者势必很快窒息。”在输送氧气或新鲜空气的过程中,救援人员要在井口不间断地向井下喊话,通过喊话指导落井者配合救援人员进行自救,或者唤醒昏迷的落井者。

    据了解,目前常用的救援方法有以下几种:

    救援人员在安全绳保护下直接下到井下救人。这种情况主要针对1米~2米较大口径的废弃机井,但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供应,避免井下缺氧造成人员窒息。

    救援人员采用头下脚上的倒挂方式进入井中实施救助。采用这种救援方法时,由于救援人员长时间处于倒挂作业状态,容易造成救援人员因大脑充血而昏迷,难度和危险性较大,不宜提倡。

    向井下施放绳索、挂钩梯、软梯等器材,指导落井者实施自救。采用这种方法时,如落井者处于清醒状态且能主动配合,施救成功率较高。但如果遇到不配合施救的自杀人员或被施救者是年幼的儿童以及落井者处于昏迷状态,则该方法就无法实施。

    采用机械或人力挖掘的方法将井管挖出。这种方法是目前最常用的,特别是落井者被卡在井管中无法向上提升时。采用这种方法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救援时间长,有的需要十几个小时甚至几十个小时,落井者生还可能性大大减小。此外,在救援过程中,如果救援现场的土质疏松,挖掘作业的土方量较大,还有可能造成井口塌方,将救援人员埋到井下。

    从以往发生的事故看,开挖的救援方法不乏成功的案例,不过因为耗时较长,这种方法更多的时候往往以失败告终。

    一个数据  灌溉用机井 全市有10万多眼

    22日,接受采访时,潘泽清说,一般来说,一眼沙管井的浇灌范围为五六十亩地,在堂邑镇,这样的沙管井有700多眼。

    据了解,堂邑镇水利条件较好,灌溉时黄河水利用率也较高。而在其他一些黄河水“借不上力”的地方,这种井的数量要更多一些。

    而来自市水利局的一项数据是,如今在我市,农村灌溉用的机井数量有10万多眼。

    市水利部门有关人士表示,按照规定,打井必须要向水利部门提交申请,打井队也必须在水利部门取得资质方能施工。不过,如今对农户打井确实没什么补贴,在机井管理上,遵循着“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也就是说,谁出钱打井,谁就要具体负责机井的管理。在机井废弃时,要进行填埋,以免出现危险。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