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血库告急!呼吁献血救人!O、B型血最缺

发布:2015-10-19 11:08:34  来源:聊城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血液对于需要救助的病人来讲,代表着生命的希望。

  近日,水城街头采血量下降,血库告急,尤其是O、B型血更是急上加急,无法保障临床用血供应。

  因供血量少,医院的病人手术只能往后拖,就连危重急病人的用血也难保障。

  献血救人,迫在眉睫。为了维持血库“警戒线”,延续更多人的生命,水城无偿献血急需您伸出援助之手!

  医院: 供血量太少,手术只能往后拖

  15日上午,市人民医院输血科的电话不断响起,焦急万分的徐银才接听着医院各科室打来的电话。来电不为别事,只为“要血”。

  “现在供血紧张,血库里没血,我能有什么办法!”徐银才向每个来电解释着。这几天,身为市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的徐银才急得焦头烂额,他表示,因为供血紧张,目前就连危重急病人的用血都无法保障。

  从12日起,我们已经连续几天向各临床科室下发控制用血的预警通知。徐银才边说边打开办公电脑。其通知内容显示:我市“B型和O型”血液非常紧缺,只能用于紧急抢救,手术和平诊患者无法供应,各科室请提前检测血型,需要输用“B型和O”型红细胞的患者提前互助献血。

  徐银才表示,按照医院情况,院内血库每个血型的正常储备应达到20个单位,但是,令人无奈的是,这几天库存最少时,B型血只有2个单位。若有大出血的病人,根本无法实施抢救,如此,患者的生命安全怎能得到保障。

  徐银才说,因为供血紧张,给手术治疗带来很大压力。一些非急诊的择期手术只能暂时往后拖,此外,医院的产科也在科学调控B、O型血的产妇数量。以目前情况,一旦此类血型的产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大出血,因无血可用,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患者:苦等救命血

  无疑,对于急需血液的患者来说,血液就是生命。

  14日,家住茌平的朱女士因消化道出血转入市民人医院治疗。医院化验室值报告显示,患者红细胞压积7.9%、血红蛋白22g/L。朱女士为重度贫血,随时有失血性休克、心脑血管意外可能。因为病人失血过多,朱女士急需输血治疗。本来当时需要4个单位的用血量,但是苦于血液紧张的事实,最终,朱女士只输了2个单位,以免强维持。

  无独有偶,入院治疗的宋女士也是严重贫血,急需输B型血治疗,但因无血可用,也一直在焦急等待。

  据徐银才介绍,近期,因为供血紧张,很多患者从其他医院转入市人民医院就诊,血液无法保证供给,患者手术能只往后拖,这更近一步加重了医院的用血负担。

  血站:血库告急 O、B型血更是“急上加急”

  市中心血站承担着全市各医疗机构的供血任务,无疑,医院缺血的直接原因便是血站血库库存不足

  15日,市中心血站血供科工作人员打开血库内的医用冰箱查看,偌大的一个冰箱,仅存24袋B型血(48个单位)红细胞悬液。而O型血也仅有26袋(52个单位)。

  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数字,按照有关标准,每个血型的储存量不能低于200个单位,而目前的库存量则远低于这个标准。而100个单位的红细胞悬液,也仅够两名重症急救病人使用,目前全市临床用血形势严峻。如若出现大出血的危重急病人,后果不堪设想。

  对此,市中心血站站长助理冯庚臣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献血是个公益事业,目前也是举步维艰,我们也很无奈”。

  冯庚臣表示,近年来,随着聊城医疗水平提升,临床用血量在不断增加。目前医疗机构的血液需求量正在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今年1—9月份的采血量较去年同期增长了近7%,但献血人群的增长比例却不及临床用血的增长比例,从而促成了供血紧张的局面。而每年的季节性血荒时间在延长,偏型现象也在加重,从原来的O型血紧张加重至目前的O、B型血紧张。为了保障全市临床用血,血站工作人员假期不休息,走街串巷努力增加献血量。

  冯庚臣表示,由街头采血量的下降,今年9月1日起,血库紧张的局面逐步加剧,为努力保障供血,血站每天排出5辆采血车,并延长采血时间,但是,依然无法走出目前的供血困境。

  据介绍,2011年至2013年每年的团体献血人次300至400人次之间;主要是聊城大学、聊城技术学院、东昌学院在校大学生组织各项活动进行无偿献血。2014年团体献血人次1150人次。由于采血紧张,血站去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主动联系才增加了团体献血人次。目前聊城的献血主体是企业职工、农民、以及外来务工人员。

  为保障临床安全供血,市中心血站呼吁广大市民和爱心团体踊跃献血,带动和促进我市无偿献血事业的健康发展,确保临床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政策:

  全国血液供需矛盾日益激化

  应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长效机制

  据卫生部资料显示,全国血液供需矛盾日益激化,已经从局部地区向全国、季节性向年度性、一般性向严重、临时偏型向常态偏型缺血蔓延。卫生部、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总后勤部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11〕46号)指出,要求充分认识做好无偿献血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献血法》和《通知》的要求,统一规划、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的无偿献血工作,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发展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各部门在无偿献血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形成全力以赴、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局面;深入宣传,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提高采供血服务能力,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血,做好血液应急保障工作,共同推动无偿献血工作的发展。

  解析:

  无偿献血是为了什么?

  血液是我们的生命之河,在没有研制出替代品的今天.临床用血只能来自于健康人体。

  近年来,关于“血”的问题甚嚣尘上。“血荒”二字本是采供血机构的一大忌讳,于是改称为“季节性缺血”,说的是每年的1、2月份和7、8月份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缺血。然而,当“季节性”变为常年性,“血荒”二字再避讳也没用了。最根本的一条:为什么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不是为了无偿用血

  为什么无偿献血?这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却被人们忽视了。病患者躺在病榻等待鲜血治病救命,献的血、卖的血,只要是血,都能治病救命,难道非要道德高尚无偿献血不可?反之,卖的血就不起作用?所以,首先要回到无偿献血的本意,方可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而且只有一个正解:血液安全。血液安全是什么意思?说到底,就是为了保障受血者的安全。那么,无偿献血可以保障血液安全,难道卖血就不能吗?

  我们在献血时要经过一次体检,在业内称之为“初筛”,就是要满足献血的最基本条件,包括:血色素、血型、乙肝、转氨酶等项目的检测。这些项目合格,才可以献血。在献血之后,还要检测另外四项:艾滋、梅毒、乙肝、丙肝。按照《血站技术操作规范(2012版)》,这些项目中的每项都必须由不同检验人员、使用几种不同厂家的试剂,多次检验均完全合格后,这包血液才算合格,才可以用于临床。只要某一项中的一次检验略有“嫌疑”,即便之后的复查证实献血者并未感染疾病,此包血液也必须废弃。

  跨不过的坎:窗口期

  “窗口期”是免疫学名词,是指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到血液中能够检验出病原体标志物之前的一段时间。在疾病窗口期,血液中虽检测不出病毒抗体,但照样会传染病毒。比如,假定艾滋病毒的窗口期为30天。那么,一个人如果是在1月1日感染了艾滋病毒而在转天献了血,那么,能够检测出他是艾滋病毒的携带者则要等到1月底!这就意味着,使用这包经过全面、规范检测,并标为“合格”的血液,其实含有艾滋病毒,也就意味着输入了这包血液的人必将感染艾滋病毒!

  尽管医学发展日新月异,但目前全世界尚无一种可以完全解决窗口期的方法。也正是因为这一难题的现实存在,世界卫生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才力推无偿献血。

  无偿献血,因为没有利益回报,不给钱,因此,献血者就没有必要隐瞒自身的不健康因素;反过来说,有偿供血,也就是“卖血”,供者为了获取金钱,就有可能隐瞒自身的安全隐患。前者,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安全隐患、减少病患者因输血而感染疾病;后者则相反,属于“高危人群”,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因为,只有无偿献血才能最大限度保障血液来源于健康群体。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无偿献血既不是为了降低血液成本,也不是为了减轻病患者的经济负担,更不是为了无偿用血。无偿献血,仅仅是为了血液安全。

  可见,无偿献血制度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它可以减少通过输血传播疾病,不至于使病患者落入“出了狼窝又入虎口”的惨状,因此没有不该干的道理。《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就规定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而且是开宗明义,第一条就是:为保证医疗临床用血需要和安全,保障献血者和用血者身体健康,发扬人道主义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制定本法。

  理解才能支持

  献血者捐献自己的血液不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健康,而是在无损自己健康的前提下,帮助素不相识的病患者,是“我为人人”的精神文明的体现。各个采供血机构无不将血液安全作为头等大事,进行严格的检验检测、质量监控等等,其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无偿献血的目的也是为了保障血液安全,与严格的质量监控殊途同归。无偿献血没错。让大众真正明白无偿献血的意义之所在———血液安全,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首先是理解,然后才有可能支持。

  (记者 许金松 朱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