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临清侯寨子村:抗日堡垒村的地道战

发布:2015-10-16 9:52:06  来源:聊城日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提起地道战,很多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位于临清市康庄镇的侯寨子村,也曾开展过轰轰烈烈的地道战,与日伪顽杂战斗30余次。

  “我的舅姥爷梁冠瑞曾经是侯寨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当年,他带领村民挖地道、打鬼子,侯寨子始终没有被鬼子征服,被大家称为抗日堡垒村。”近日,家住聊城城区燃料公司家属院的庞洪锋告诉记者。

  借鉴经验挖地道

  1940年夏天,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侯寨子村正式建立了党支部。“1942年2月,我的舅姥爷梁冠瑞开始担任侯寨子村的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已经发展了40多名党员,抗日力量已经相当强大了。”庞洪锋说。

  1943年,侯寨子村的抗日联防队已经出了名,不断打击当地的汉奸土匪,也成了鬼子的眼中钉、肉中刺,鬼子不断派兵扫荡。夏天还好,有青纱帐掩护,但是到了秋冬季节,联防队就要吃亏。这年秋天,一股敌人包围了侯寨子,联防队奋力突围才脱险。敌人把群众赶到村北的大洼地里,拷打审问,抓走了两名区干部。联防队的同志们又气又急。梁冠瑞心里更着急,但也想不出好办法,于是就去找区委书记魏建华商量,魏建华把刚取来的“经”告诉梁冠瑞,让他们开展地道战。

  听了冀中平原开展地道战的经验,梁冠瑞热情高涨,回去鼓动大家,说干就干!但真正干起来,大家完全没有经验,就一边挖,一边摸索。有一次下洞,前边一个队员端着灯领路,灯头越走越小,一会就灭了,点着之后,没走几步又灭了。梁冠瑞就冲这个队员发脾气,怪他连个灯都端不好。又走了几步,一行人都感到胸口发闷,喘不上气,这才明白是洞里缺少氧气。于是,他们就隔一段留一个气眼,并且尽量把气眼留在墙根和水井里。这样白天黑夜连轴转,不多久,一条四十米长的地道就挖成了。为了方便掩护,洞口设在一个空敞棚里,上面盖着一个大车轱辘。

  掩护群众反扫荡

  1943年农历十一月,日伪军又开始联合大扫荡。一天拂晓,敌人突然包围了村子。联防队员们来不及下地道,边打边掩护群众突围。等到撤到村外,大家发现有几个队员和一些群众还没有突围出来。这时村子里枪声大作,大家都为没撤出来的人担心。

  敌人走后,大家回到村里,发现没撤出来的人全都安然无恙。原来他们被敌人包围之后,一起下了地道。敌人随即发现了地道口,但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谁也不敢下去。就往里面放了几枪,叫喊了一阵子,发现无济于事,就撤走了。这件事之后,村里很快掀起了挖地道的热潮。两个月的时间里,地道增长了几倍。各家地道都相继挖通,很快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地道网。

  临近年关,日伪军又来扫荡。联防队员先把群众和过年用的东西都送进地道,然后爬到房上侦查。敌人像一群恶狗一样,嚎叫着进了村,但什么也没找到。后来,他们发现了一个地道口,便向里面喊话,见没动静,就端起机枪往里面打了几梭子,仍然没动静。敌人气急了,就搬来柴火放火烧,但洞里空气稀薄,浓烟直往外冒。看到这一招也不管用,敌人就接二连三地往地道里面扔手榴弹,但地道里有隔墙,一个人也没炸着。折腾到天黑,敌人一无所获,气急败坏地烧了村子。

 (本报记者 蒲二利)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