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文脉传承 古韵流芳

发布:2015-10-13 10:09:38  来源:大众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聊城,从远古走来,踏着千年风霜;聊城,向未来奔去,涛声回荡天外。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黄河文明与灿烂的运河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礼乐兴邦的齐鲁文化和慷慨悲歌的燕赵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独特而又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今的聊城,正在加快建设文化强市,努力挖掘文化的软实力,从历史文脉中,从传统的文化中汲取营养,凝聚团结实干的士气、形成求真务实的正气,打造聊城干事创业的基础,奠定科学发展的底气。

  聊城因运河而兴盛,因漕运而兴起,运河沿岸的城镇、文物古迹以及古老文化遗存,加上世代相承、不断演变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和传统产品,一起构成了聊城运河文化资源的主体,孕育了聊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明清时期,聊城是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天下豪商大贾云集,“往来船舶,络绎不绝”,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清代康熙帝4次来聊城,乾隆皇帝9次驻跸这块宝地。运河给聊城带来了数百年的经济繁荣,积淀了丰富的运河文化。聊城的闪光点集中在运河上,历史文脉集中在运河上,兴衰集中在运河上,运河的未来,就是聊城的未来。

  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聊城的古运河像一条玉带穿城而过,光岳楼、山陕会馆、聊城铁塔、海源阁、临清钞关、鳌头矶等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承载着特色鲜明的运河文化。

  光岳楼位于聊城古城中心,始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墩台和主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米,巍峨壮观,有“虽黄鹤、岳阳亦当望拜”之誉。清朝康熙皇帝曾四次登楼并题匾《神光钟暎》,而乾隆皇帝更是九次路过东昌,六次登楼,御题匾额《光岳楼》,并先后御制诗章十三首。

  山陕会馆位于聊城古运河西岸,是山西、陕西客商集资合建的一处神庙与会馆相结合的古建筑群。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八年,历时66年建成,现存山门、戏楼等建筑160余间。会馆布局紧凑、装饰华丽,戏楼为二重檐十挑角,可与北京颐和园德和大戏台、故宫淑芳斋戏台相媲美;碑刻木雕、石刻砖雕片瓦有致、寸石生情,集书法、绘画、雕刻艺术之大成,正殿木质透雕额枋巧夺天工,既有北方建筑的雄伟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秀雅风格,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聊城下辖的临清市也是一座运河名城,凭借大运河漕运兴盛发达、文化繁盛,成为重要的商贸流通中心、税收中心、最大的贡砖烧造中心和中国北方曲艺的发祥地,繁荣兴盛达五百年之久,有“富庶甲齐郡”、“繁华压两京”、“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美誉。临清钞关是中国古代税收机构的唯一典型遗存,设于明宣德四年,由户部直控督理关税,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占全国税收的四分之一。鳌头矶、舍利塔、清真寺、以及多处古民居、古街巷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比较全面的反映着运河城市的风貌,堪称运河文化的立体博物馆。

  阳谷的狮子楼、景阳冈、海慧寺、古阿井,东阿的鱼山、曹植墓等聊城保留至今的400多处文物古迹,见证了聊城昔日的繁盛,也赋予了聊城丰厚宝贵的文化资源。

  民俗文化 运河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融会中国南北各地方的风情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官民仪礼等,形成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市井文化是运河文化最显著的特点,通过举办各种节日活动,期盼烟火兴旺,风调雨顺,万事如意。如每到节庆,龙灯、旱船、秧歌、柳林花鼓、温庄火狮子舞等,走街串巷,络绎不绝,热闹非凡。融南汇北的饮食文化也是运河文化的一大亮点,运河两岸的小吃汇集了京、津、鲁、浙、苏等多个菜系的特色,体现了饮食文化之精细与博大,源远流长。如聊城的沙镇呱嗒,魏氏熏鸡,豆腐脑,临清的托盘豆腐、济美酱菜等,形成了兼收南北风味精华而又自成风格的聊城传统味道。

  人杰地灵 名人辈出

  运河的贯通,经济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昌盛。明代中期以后,聊城及其周围各州县私塾遍布,书院林立,教化普施,民风淳厚,是“科目鼎盛,贤士辈出”之地。据记载:明清两代录取的东昌府州县籍进士达290人,状元3人。经济社会的发展,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创造了条件,《水浒传》、《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古典名著中许多故事的发生地就在聊城。光荣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润泽了聊城的人杰地灵,商朝名相伊尹在这里躬耕,战国军事家孙膑在这里诞生,东阿王曹植在这里发明梵呗音乐,民族英雄岳飞祖籍也在这里。抗日名将张自忠、民族英雄范筑先、千古奇丐武训、著名学者傅斯年、国学大师季羡林、国画大师李苦禅、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都是聊城人。

  傅斯年(1896~1950),字孟真,东昌府区人。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曾任北京大学代理校长、国立台湾大学校长。聊城市于2004年8月建立了傅斯年陈列馆。

  张自忠(1891~1940),字荩臣,临清人。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以中华民国上将衔陆军中将之职殉国,牺牲后追授为陆军二级上将军衔,张自忠上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盟军中阵亡的最高将领。

  季羡林 (1911~2009),字希逋,临清人。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临清建有季羡林纪念馆。

  李苦禅(1899~1983),字励公,高唐人。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擅画花鸟和鹰,中国近代大写意花鸟画宗师。2006年高唐县建立了李苦禅艺术馆。

  孔繁森(1944~1994),聊城市堂邑镇五里墩村人,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原中共阿里地委书记,被誉为时代先锋、领导干部的楷模。在带领工作组赴新疆塔城地区考察时,不幸以身殉职。1995年聊城建立了孔繁森纪念馆。

  非遗传承 源远流长

  在生产生活中,聊城人民还创造了绚丽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全市有县级以上非遗保护项目434个,其中国家级11个。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承载着聊城的文化基因,保留着我们祖祖辈辈的历史记忆,凝结着先民们的情感和智慧,彰显着独特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聊城杂技,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聊城杂技历史悠久,艺人辈出,是中国杂技艺术之乡。主要包括马戏、魔术、表演三大种别,重视腰腿顶功,突出新、难、奇、美、险,艺术风格朴实、英武、粗犷,素有齐鲁英豪之称,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鱼山梵呗是中国汉语佛教音乐的原声,源于印度声明学。泛指为传统佛教音乐,历史上曹植被尊称为汉传佛教音乐——梵呗始祖。

  东昌葫芦雕刻,源于宋代,兴盛于清末民初。东昌葫芦雕刻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作为高雅的工艺品供人们欣赏。

  东阿阿胶制作技艺,阿胶为药中上品,补血良药。东阿县地下水系泰山、太行两山山脉交汇之潜流,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易除尽杂质,使胶质纯正,宜人体吸收。经千年传承积淀,形成精湛的东阿阿胶传统工艺。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让聊城文脉绵延,生生不息。这里既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也有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重情尚义的诚信精神,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现在,勤劳智慧的聊城人民,在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团结实干、争先进位,正在努力创造更具魅力的现代文明,使千年古城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摄影:裴建民 陈默 赵宗涛 程兴普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