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六百年郎庄面塑文化当下传承陷困境

发布:2015-10-13 10:02:27  来源:齐鲁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冠县郎庄,这个只有三四十户人家的小村子曾因“面塑”享誉海内外。2008年6月14日,郎庄面塑被国务院列入公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说郎庄有狼能吃人,必须做面老虎吃掉狼,人口才能兴旺,所以他们做的面塑统称“面老虎”。30多年前,郎庄的男女老少都会做面塑,如今面塑面临着失传的危机。(记者 魏成才)

郎秀才,1934年生于聊城市郎庄,郎秀才从十四五岁开始学习郎庄面塑技艺,如今被称为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记者 魏成才)
 
一团面,一把剪刀,几把小梳子。一双灵巧的手捏捏揉揉,时而用剪子、梳子剪剪梳梳。不一会栩栩如生的面塑“雏形”做好了。郎秀才说“不管你是天上飞的、地下跑的、水里游的,还是书本上画的,只要有样,我就可以捏出来。”(记者 魏成才)
 
4 “看着面老虎从男女老少都会做,到现在只有五十多岁的人才会一些,面老虎面临后继无人。”郎秀才说。(记者 魏成才)
 

“二、三十年前到集上去卖的时候,有很多孩子围着看,还吵着要买,现在小孩子都不稀罕了。” 郎秀才说,“如今我孙子宁可花钱买塑料玩具和电动玩具,也不喜欢拿家里免费的‘面老虎’玩。现在青年外出打工每天能赚一百元左右,这种经济效益不高的传统工艺,年轻人不愿意学。”(记者 魏成才)
 
6 “郎庄面塑相传有600多年的历史了,曾被誉为‘民间工艺中的奇葩’,享誉海内外。“郎秀才说,“今天我特变高兴,我又收了一个徒弟,希望徒弟可以继承全部手艺。“(记者 魏成才)

7 “像这种做起来比较麻烦的杨宗保、穆桂英,这对小人儿从和面到造型、上锅蒸,再到晾晒、涂胶、上色、成型,要用整整一天的工夫。只要细心、耐心,这门手艺不难学。”郎秀才耐心的给爱徒付心喜讲解。(记者 魏成才)

8 一对儿穆桂英与杨宗保京剧造型的面人。穆桂英的头上还有两支“雉鸡翎”,用小竹条还有小铁丝充作“武器”。(记者 魏成才)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