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微商:新生事物存法律空白 仍借鉴传统电商管理经验

发布:2015-4-24 10:47:0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进入2015年,要说最火的网络新兴事物,“微商”绝对算是其中之一。不过,微商上面的产品质量如何保证?出现纠纷消费者如何维权?部门监管存在哪些难题?对于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了解。

  微商卖的货 频出质量问题

  微商上购物,尤以洗化用品最为常见。

  “女朋友生日那天,我给她从微信上买了一些马油,没想到竟然有质量问题。”市民林先生告诉记者,让他没想到的是,女朋友使用产品后不仅没有把痘去掉,反而越长越多,更加严重了。

  市民张女士则告诉记者,前不久她被一个朋友的推销方式吸引,买了不少洁面乳。在使用时才发现,这款洁面乳和普通洁面乳并没有什么区别,朋友之前的图片显然夸大了产品效果。

  采访中多数市民都表示,对于微商上面的产品,他们最担心的就是质量和服务。“从微商上买东西很大程度是处于对朋友的信赖,如果买到假货,损失的不仅是金钱,还有感情。”

  假货横行 消费者难辨真假

  曼曼是一名微商,主要销售各种护肤品。她告诉记者,因为假货太多,正品很难卖。以韩国某款面膜为例,在韩国的销售价格为125元左右,国内的话加上运费等费用,成本在170元左右;销售商利润按10元计算,最后销价格为180元。市面上那些不到百元的该款面膜是真是假就可想而知了。她告诉记者,除了韩国化妆品,很多国内的化妆品也出现了大量的假货。

  不少人用“杀熟”这个词来形容微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微商告诉记者,销售假货的微商,总结来说有三类:完全销售假货的;稀里糊涂,自己都不知是真是假的,换句话说,就是被上家骗了的;还有一类就是真货假货掺着卖的。

  据了解,对于从微信上面买到的产品,一般消费者都不会进行检测。一些消费者即便在第一次购买时会比较留心,但接着购买的时候就不会太在意了。很多商家正是抓住了消费者这个心理,售卖各种赝品。

  微商市场待规范 法律空白需填补

  市工商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微商作为一种新兴事物,目前法律层面的管理尚存在一定空白,部门的相关管理工作仍然以借鉴对传统电商的管理方法为主。

  据了解,2010年7月1日我国开始正式实施《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暂行办法》。2014年3月15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网络交易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正式实施。据了解,该《办法》可以为淘宝、京东等大型成熟网商的管理工作提供法律支撑,微商作为最近刚流行起来的新兴事物,目前相关管理工作也主要借鉴该《办法》。

  “因为是新兴事物,所以很多细节无法从法律角度进行明确。比如,到底什么是微商?这个本身就不好定义,法律上也没有对此有专门解释。”该负责人告诉记者,聊城的微商发展在规模和水平上都比较落后,消费者和此相关的投诉也并不多见,所以并没有出台地方性的具体管理措施或办法。目前,如果消费者在微商领域遇到纠纷,接到举报后,我市仍然采取传统的消费纠纷受理方式进行处理和调解。

  “新兴事物出来之后,随着其不断发展壮大,积累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到最后到达一定程度后就会有相关法律制度来进行管理和约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我市针对微商方面的管理工作也正处于摸索阶段。

  (记者 马玮 张承斌 实习生 李守栋)

  相关链接:

  朋友圈的销售单多是软件造假

  打开朋友圈,经常能够看到微商晒出的成交记录,少则几百,多则成千上万,让不少人心动。近日,有人向记者爆料,朋友圈的晒单其实是可以通过一种叫作“对话生成器”的软件制造出来。记者体验后发现,这种造假软件确实管用,整个操作非常简单,语音、转收账信息可以随意添加,做成的交易记录简直能以假乱真。

  市工商局市场科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软件造假欺骗消费者的行为属于虚假宣传,但说到消费者的维权,该负责人表示有点困难,“经营者和消费者往往不在同一个地点,这就涉及到管辖权的问题,异地城市之间进行协调并不容易。”该负责人表示,现在微信上买东西,消费者基本上都是直接把钱打到经营者的卡里,没有消费记录,导致难以取证,所以市民应谨慎购买。

  (记者 马玮 张承斌 实习生 李守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