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千年古树名木 阅尽人间沧桑

发布:2015-4-1 9:22:13  来源:聊城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阅尽唐宋的繁华,元明清的更替,静观近现代的战争烽火,与70多代人同呼吸的聊城十八九棵千年古树,巍然屹立在那里,见证了聊城这块土地上的悲欢离合。这些“绿色古董”,诠释了“物是人非”的真正内涵。随着《聊城古树名木志》一书的面世,俯拾古树名木点滴故事,也许会让读者心里更敞亮。


五圣千年古槐:树中王中王

  在聊城城区,一说到古树,人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王口桥南面运河岸上的古槐,那棵古槐上挂满了百姓祈福的红绸带。经鉴定,王口古槐约500年的树龄。其实,在聊城比王口古槐还有树龄更长的古槐。其中,东昌府区郑家镇五圣村的国槐树龄约1500年,高唐梁村镇兴国寺的国槐达1400年,茌平县杜郎口镇政府驻地附近的国槐达1300余年。

  郑家五圣村古槐,位于郑家镇偏西南方向6公里处,在五圣村东头南北路偏西位置,按树龄推算,这棵古槐大约栽种于南北朝年间,是聊城最古老的一棵树,可谓聊城树中的王中王。“现在五圣村大多是姓李的,据上辈子老人讲,五圣村原来叫孙程二庄,这棵树是孙姓和程姓人栽种的。现在孙姓搬走了,程姓村民消失了。”五圣村支部书记李钦贵说,春节前,北京一位80多岁的古树专家来到这棵古树前,称这棵古树在全国也算得上“宝贝”,老人与古树合影后,感动得热泪盈眶。 据市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五圣古槐高9米,胸径1.6米,冠幅东西7米,南北6米。

  五圣村75岁的村民李维林说,据称这棵树应该植于隋唐年间,具体年份不清楚。现在经常有附近的村民和外地的人来到古树前,烧香、磕头、挂旗、祈福,人们都说树上住着仙人,能护佑百姓平安幸福。

  古槐有两大主枝,目前生长旺盛。古树南面长得比较茂盛,北面有不少枯枝,树干上呈现斑驳陆离的块状,几乎没有树皮了。树干色泽呈灰色、开裂,主干上有瘤状突起。树皮没有规则纹络,西面树皮呈螺旋形花纹,东面树皮也较平滑。树的上面东南向有一个大窟窿,几乎能钻进人,李维林小时候经常到树洞里玩耍。
 




 

两棵古唐槐:充满神秘色彩

  与五圣古槐相比,树龄较高的有1400年的高唐梁村镇兴国寺唐槐和1300年的茌平杜郎口唐槐。

  兴国寺唐槐是唐初寺里僧人所栽,据兴国寺僧人介绍,经过千年的风霜雪雨,唐槐树干苍虬,枝叶畅茂。林业部门的数据显示,这棵唐槐树高7米,胸径0.9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2米。

  “这棵古唐槐位于原兴国寺大雄宝殿前,1971年夏天,唐槐突遭火患,次年春天,余干又发新枝,后来越来越旺,可谓‘浴火重生’”。梁村镇的徐先生说,现在树干中间已经空了,并且有了槐胆,“槐非千年不生胆”,也说明了这棵树历尽了千年沧桑。

  位于茌平县杜郎口镇东街镇政府驻地东500米处路北的唐槐,树龄1300余年。树高8米,胸径1.6米,冠幅东西11米,南北12米。这里原为始建于隋朝的慈济院。这棵唐槐据传说与唐王李世民有关,相传,秦王李世民一次东征,为敌所追,沿古官道败退,途经兴利镇,因雨天路滑,连人带马跌入慈济寺对面路南的深坑中,被人救起后,坐骑白马却溺水而亡。李世民认为,之所以人活马死,是神灵保佑他。称帝后,于唐贞观年间,下旨重修慈济寺,并在寺内亲植两株槐树以纪念心爱的白马,现仅存一株,这棵树被人们称为“唐槐”。据传,唐朝名将秦琼每次回济南老家,都要在寺内休息,树下拴马。

  千年沧桑仍显风姿,枝繁叶茂常展魅力。千年古树,人们自然而然地赋予了它很多神秘色彩。现在周围十里八乡都将这棵树奉为“神树”,烧纸上香、上供祭奠、披红挂彩、磕头跪拜者时常有之,家里有了难事、不顺心的事,往往到大槐树下默念祈求一番。

 
 

逾千年侧柏枣树故事多多

  在茌平县贾寨镇杜沟村后街西头刘姓祖坟上,有一棵1300年的侧柏,两个成年人合抱不过来。“这棵古树侧柏究竟多少年,俺也不是很清楚。不过,城里人经常到这里来看古树。”杜沟村支部书记吴保利说。这棵千年侧柏树高16米,胸径0.9米,冠幅东西14米、南北16米。

  东昌府区梁水镇吕庄的1200年的侧柏,却有着一段佳话。据镇政府工作人员张子成介绍,相传隋唐时代的罗成为了躲避宇文化及的追赶,从燕山逃往山东投奔瓦岗寨。途经现在的梁水镇吕庄这个地方时人困马乏。于是,下马休息,并把马拴到这棵柏树上。后来人们为了纪念罗成,就把这棵树保留下来。

  聊城年龄最长的一棵枣树位于高新区许营镇东北5公里绣衣集村中心街路南,这棵枣树树龄为1000年。树高5米,胸径1.2米,冠幅5米。“先有枣树,后有绣衣集!”十里八乡的百姓都知道这句话。

  绣衣集村支部书记付从阳说,传说,明洪武初期,付氏先人来到这里,见荒凉的沙丘上有一棵大枣树立在丘顶,好似迎接远方的孩子回家。于是,付氏先人就在这里安顿下来繁衍生息,后来就形成了一个村子,并且发展成集市。再后来,村子里出了一名在朝为官的贵人名叫付仕玉,明朝皇帝曾赠给付仕玉一件绣衣。为此,付家先人就将村子更名为绣衣集。“现在枣树虽然已经中空,但在枣树根下又长出两棵国槐,槐树也有搂抱粗了,枣树抱槐树见证了这片土地的世事更迭和兴旺和谐。”付从阳说。

  在莘县大王寨杨庄村,还有一棵革命家宋任穷亲手栽植的80多年的枣树。1941年至1944年,宋任穷作为中共冀南区党委书记在杨庄度过最为艰苦的岁月。1942年,宋任穷小女儿宋丹在这里出生,宋任穷还特意栽了一棵红枣树。如今这棵红枣树已是根深叶茂,每年都果实累累。

  聊城晚报记者注意到,聊城辖区内现存的5万余株古树名木中,很多已是“孑然一身”,也有的是十几棵、上百棵的古树群。不过,每个古树名木点,都或多或少地留有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和人文趣事,可以说,古树是地球上千百年来的见证者,它支撑着历史延承,承载着文化底蕴。

(记者 陈金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