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 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入市

发布:2014-12-4 11:37:26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日,山东省新型城镇化工作第八督查组来聊城检查城镇化情况,记者从随后召开的督查汇报会上了解到,聊城全面放开小城镇落户,今年以来,全市有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聊城市区。
    ?全省城镇化工作会议召开以后,聊城迅速掀起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高潮。聊城坚持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积极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之成为名符其实的城里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进居住证制度,放开小城镇落户,规定在县城拥有合法职业和住所的可在当地落户,打破了城市户籍壁垒。今年以来,全市有3472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聊城市区,有5110名符合政策人员落户县市城区和小城镇。出于对土地、宅基地的顾虑,有些农业转移人口不愿落户城镇,但他们能享受与城镇居民、企业职工同等的养老保险政策、同等的城镇医疗保险政策。
   棚户区改造取得历史性突破,去年全市完成拆迁面积1672万平方米。全市规划回迁安置项目197个,按照目前的推进进度,年底前将建成6.6万套,明年年底前所有拆迁户实现回迁入驻。 
    村镇建设迈上新台阶,全市有10个镇列入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增加到12个、市级示范镇重新调整为7个,形成了国家重点镇、省市级示范镇和一般乡镇梯次发展的良好布局。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全市坚持统一规划,开发带动,成片改造,19个省、市级示范镇完成各类投资近200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资13亿元,建成区增加人口4万人。彻底改变了“一条街、两排房”的形象,构建起了路网框架,完善基础设施,一些省级示范镇已初步展现出现代化小城市风采。在省政府织组织的年度考核中,聊城市省级示范镇排名大幅前移,其中莘县古云镇在全省200个示范镇中位列第53名。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农村社区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全市累计实施农村新型社区510个,其中26个社区人口规模达到3000人以上。社区还同步实施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全市建设农村新型社区103个,共5.7万户,大型新型社区均建设在镇驻地、工业园区或经济强村,因此农民上楼后,不但能分享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还有10多万人通过土地流转、就业培训成为“地租工人”。农村新型社区正逐渐成为广大农民的幸福家园。


    聊城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
    努力实现落户农民同城同待遇
    
    本报聊城12月3日讯(记者 谢晓丽 通讯员 张迪)根据城镇化发展需求,结合聊城实际,聊城出台《关于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的意见》,按照意见稿,到2020年,全市城区人口要达120万,全面构建起以市中心为核心、县城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城农民工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也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全市将积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取消落户条件限制,放开市域城镇落户,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完善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形成户籍制度和居住证制度有效衔接的人口管理制度。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立城镇发展和扩大就业的联动机制,大力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园建设,统筹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和被征地农民就业创业问题。加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按规定给予补贴。规范招人用人制度,实现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健全住房保障体系。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与城镇户籍人口同等享受住房保障待遇。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稳定就业的进城务工人员连续缴存住房公积金一年以上,可申请公积金贷款。 
    提升社会保障水平。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优化学校布局和建设规模,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镇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范畴,保障以公办学校为主接受免费义务教育。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社区综合性文化中心等设施建设,提高公共文体服务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和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加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解决困难、失能老年人的养老问题。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