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保护规划方案正在制定 萧城将再现当年风采

发布:2014-10-28 8:35:0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萧城4.JPG

图片说明:萧城古城内点将台。于新贵 摄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场景:辽国士兵用头盔装土,一夜夯成,故俗称“盔安城”。城内挖出七十二眼“饮马井”,筑起东西两座点将台。从此,战火在这一带燃烧。

  当年的“盔安城”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容貌大变,但是,城墙和点将台保存依然基本完好。这座城,就是现在的萧城。

  萧城,在今年6月,被国家文物局立项保护规划。目前,保护规划方案和萧城维修技术工程方案即将出炉。萧城,无疑是历史文化和古代城池文化的一个富矿,如何经营好这个富矿,保护好这座古城,成为一道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近日,本报记者前往萧城进行了实地采访。

  国内罕见的的古城

  走出冠县县城,沿着一条乡村公路向北20公里,有一座神秘的古城。整座古城城墙清晰可见,残存的城墙周围长满野草和树木,显得荒凉落寞。

  这座古城,曾经在民间有很多传说,这正是它的神秘之处。1996年,国家文物局对古城进行了挖掘,由此,古城揭开神秘面纱。

  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介绍说,据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萧城呈正方形,周长为10华里,总面积169万平方米;城墙土筑夯砸,每层厚十三公分,整个城墙有12至20层的夯土,四角和城门有箭楼及城门楼。城墙基部宽26米,顶部宽8米,高13米,四周城隍宽80米。目前,古城址遗迹尚存点将台、箭楼、城门楼、磨盘洞、烽火台、饮马井、万人坑等。

  经过考证,这里就是一座宋金对峙时期的屯军古城,驻军撤退后,这座古城虽然在历史的长河中历尽沧桑,但是,古城轮廓依然清晰。后来,在古城内有了居民,并逐渐成为一个100多人的村子。村子就叫做萧城。

  今年66岁的赵义太就是萧城村的一位村民。他告诉记者,他小时候,经常爬到城墙和点将台上玩,那时候,城墙足有几十米厚,十几米高。点将台也有近十米高。古城有东西南北四个城门,各城门外又均设有“扭头门”。城墙外海子,也就是城壕,海子还修有专门的跑马道。令赵义太记忆深刻的是,城墙外侧陡峭,但是,城墙内侧有坡度,当时守城的士兵可以从坡上轻松地爬上城墙。后来,城墙慢慢被破坏,只有西南角和东北角还有十几米高。1971年,身为村会计的赵义太在集市上买了十几颗柏树,在点将台栽下。不过,随着点将台被屡次破坏,在点将台半坡栽下的柏树,现在已经处在点将台的一侧了。赵义太还说,城东北角曾经有一口深井,不见底;还曾在古城东北角发现一座古墓,大概是蒙古人;在点将台、西城墙附近发现很多马槽。这些都是萧城留给村民的深刻记忆。

  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说,萧城轮廓保存基本完好,这在国内非常罕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曾经对萧城评价说,萧城“规模之宏大,保存之完好,长城以南,首屈一指。”

  村民传说:杨四郎在萧城招为驸马郎

  萧城一带的民间对萧城有很多传说。谁也没想到,“四郎探母”的故事竟然与萧城有关。赵义太告诉记者,其实,萧城一带的老百姓流传着杨四郎就是在萧城被招为驸马的传说。

  赵义太说,萧太后率领兵马一路杀来,势如破竹,来到萧城屯兵,直接威胁北宋国都汴梁。“萧城到开封(汴梁)不过200多公里”赵义太说。也正是萧太后将兵马驻扎在萧城一带,对宋朝京都形成威胁。宋朝杨家将出征迎敌,在距萧城30公里河北大名金滩镇一带双方排兵布阵。金沙滩一战,萧太后俘虏了杨四郎。

  杨四郎被俘后,被押到萧城,见到了萧太后。为了不暴露身份,能有朝一日回宋朝,为国尽忠,杨四郎向萧太后谎称自己叫穆义。

  太后见这个自称叫穆义的人长得相貌堂堂,又让他试了试武功,更是喜欢。萧太后便让大臣作媒,把铁镜公主嫁给了穆义,也就是杨四郎。

  虽然,杨四郎与铁镜公主十分恩爱,但他心里一直想着跑回宋朝。思乡之情无时无刻不在煎熬着他。15年之后,已经是中年人的四郎杨延辉看着自己的一身北国装束,一阵悲痛油然而生。铁镜公主同情丈夫杨四郎,从萧太后手里骗取了令箭。杨四郎手持令箭,闯过了雁门关,见到了想念多年的母亲。

  “至今村里的老人还说,在晚上登上萧城向西南看,隐隐约约可见到一条直通西南的大道,那就是四郎探母的大道。”

  事实上,如今萧城周围许多村庄的名字似乎有着宋辽战争的痕迹。如杨召村、召村铺、北召村、东召村、刘召村等等。据许军介绍说,澶渊之役期间,辽国曾在此设招军堡,屯扎新兵,传说北召村、东召村、刘召村是辽军招兵南站、北站和东站。公曹村,因传说村东北一片大洼,是辽国萧太后倾兵侵澶渊时,挖此地土以筑萧城而形成,时洼内水草丰盛,常用于屯兵喂马,故命村名为公槽,后演化为公曹。前邵村,因传说宋景德元年1004年,宋辽交战,两军对垒,宋军曾在此设置前沿哨所,故名哨村,后以谐音演变为邵村。南马寨,相传因北宋景德元年宋辽澶渊战役期间,此处是辽国南北两大营盘的饮马场,故为马寨。宁草村、王草村、李草村,因传说此地是辽国侵澶渊军牧马处,遍地野草,故为草村。温马园、王马园、胡马园、田马园村,因村落是宋景德元年辽国侵澶渊军养马处,故名马园。葫芦营,传说宋辽澶渊之役时,辽军在此设红炉,造兵器,取村名红炉营后又演变为葫芦营。王屯、耿屯、宗屯、胡屯、萧屯村,据传都是澶渊之役时,萧太后屯兵的地方。古城周边和萧城有关的村庄名称有近百个。

  聊城境内唯一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

  在聊城境内,除了已经发掘的阳谷景阳冈、茌平教场铺等两座地下古城外,保存着古城墙的地上古城只有阳谷的阿城和冠县的萧城。阿城古城虽然是春秋时期修建的,但目前,阿城古城遗址只有城墙东南角和北城墙保存较好,其他部分城墙略高于地面。而萧城则不同,它的城墙遗迹点将台保存基本完好,成为聊城境内唯一一座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城。

  冠县文物管理所所长许军介绍,1996年4月,国家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的专家们对萧城进行了勘探挖掘工作。考古发现部分证实了“萧后屯兵”的记载和传说,也揭示了一些存在已久的疑团。一是证实了萧城的用途为临时屯兵;二是建城的方式为夯土而成;三是取土地点为护城河。

  萧城,在当地人眼里,是一座庇护百姓的“神城”。老百姓对萧城有千丝万缕感情。1956年,漳卫河泛滥成灾,萧城一带突发洪水,古城内的村民用土将萧城的四个城门堵上,挡住了洪水,也因此免受洪水侵扰。赵义太说,出于对古城的崇拜,一些村民每到逢年过节都会自觉到点将台“上供”祭祀神灵,甚至,周围村子的村民也来到点将台祈求神灵庇护。这虽然是一种迷信,但足以看出当地人对萧城的感情。其实,在当地有很多传说,甚至传说被老百姓崇拜的萧城与聊城古城是同一时期的城池。聊城古城是宋淳化三年(992年)迁至现址的,而萧城是在1004年建成的,比聊城古城的历史只少12年。当时,聊城古城也是土城墙。可惜的是,1947年聊城解放后,将城墙拆除。从规模上说,聊城古城城墙约为8华里,而萧城城墙为10华里,其规模比聊城古城大。

  目前,聊城古城已经成为聊城一张旅游名片,并且,每年吸引了大量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而萧城,地处冠县北陶镇,虽然保存较为完好的城墙和点将台,但是,依然被游客遗忘。

  国家已经立项 保护规划将出炉

  萧城以及萧城附近的村名,似乎是宋辽战争的一部历史,同时,这也是一座丰富的历史文化富矿。如何保护挖掘这座富矿,这一直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值得庆幸的是,今年6月,国家文物局已经对萧城进行立项保护。许军说,国家文物局批复立项后,冠县文管部门正在进行紧张的后续工作。目前,正在抓紧制订萧城保护方案和萧城维修技术工程方案。这两个方案完成后,将在明年3月份之前上报给国家文物局。如果顺利的话,明年5月份,国家文物局就可以批复,届时,也将对萧城的保护划拨配套资金。

  今后,随着资金的到位,将对萧城进行节点性恢复。建设点将台、兵车道、城墙、四门、护城壕、烽火台等景点。

  也有人建议,萧城经过保护和维修后,除了恢复节点性景点之外,还可以借鉴无锡三国城景点演出《群英战吕布》情景剧的形式,在萧城现场演出《四郎探母》情景剧,甚至,还可以把当年宋辽之间的战争场景一情景剧的形式变现出来,在硝烟漫漫、战马嘶鸣中,让更多的游客能在萧城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故事,这也是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留住游客,增加游客数量的办法。

(记者 于新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