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绿博会上绿色农产品走向产业化

发布:2014-10-22 10:14:3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举办这届“绿博会”的目的是搭建聊城与全国农企合作平台,拓宽在粮油深加工、蔬菜速冻加工、畜禽养殖及加工、农产品流通、休闲观光农业等方面的合作,进一步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快速发展。2013年以来,聊城以创建“绿色农产品之都”为中心,全力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截至目前绿色食品已有231个产品获得认证,基地面积276.6万亩。另外,申报中的绿色食品达到268个,基地面积36.3万亩,申报数量列全省第一位。

  记者在“绿博会”现场了解到,聊城绿色农产品琳琅满目,很多项目从小到大,目前已颇具规模,都在编织着一个产业梦想,这成为“绿色农产品之都”的有力支撑。

  彩色小麦:

  一家合作社带动

  千余农户增收2500万

  “彩色小麦?是不是转基因的啊?”10月19日上午,冠县一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彩色小麦产品吸引了甘肃酒泉农产品经销商闫伟的关注。

  “不是,我这里的彩色小麦,包括黑色小麦、蓝色小麦,还有咖啡色小麦,都是应用小麦属间有性杂交、定向选育而成,是纯天然的农作物。”合作社理事长陈义华解释说。

  当天,陈义华不记得接受了多少客商的咨询:“很多,他们都对彩色小麦很感兴趣,主要是它代表了健康产业。”

  陈义华是冠县兰沃乡大柳邵村人,高中毕业后进入种子行业,随后从冠县走向聊城,后来又在北京成立了两家公司,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还当选为聊城市政协委员。

  10年前,受当地政府邀请回到老家带领村民致富,随后成立了合作社,涉足粮食、蔬菜等多个品种,并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后来,陈义华得知蓝色小麦是全国彩色小麦专家周中普研制的,便多次去河南新乡拜访周中普老人,老人被他感动,卖给了他140多斤的蓝色小麦种子。

  种子带回家后,陈义华先让合作社的成员种植了6亩多蓝色小麦。后来陈义华又引进其他品种的小麦,有黑色小麦、咖啡色小麦、超长穗小麦、超大穗小麦等。

  2013年,陈义华将自己种植的蓝色小麦和黑色小麦送到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结果显示彩色小麦的蛋白质、锌、铁、钙、硒、赖氨酸含量分别是普通小麦的1.3倍、4.7倍、4.5倍、3.8倍、1.9倍、1.2倍。

  值得注意的是,彩色小麦的天然色素是一种花色苷类物质,具有消除体内自由基、提高机体免疫力,抑制癌细胞生长,改善心肌营养等作用;黑小麦中的黑色素主要成分是生物黄硐类化合物,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绿博会现场,莘县泰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展示的也是彩色小麦产品。“今年种了100多亩彩色小麦,主要是黑色和绿色,就是从冠县引进的麦种,效益很好。”合作社理事长孙洪波说。

  陈义华说,按照市场价普通小麦的价格是1.1元/斤,而彩色小麦的价格是1.8元/斤,种植彩色小麦一亩地能多赚700元钱。

  目前,陈义华已带动冠县及周边河南、河北等十几个县(市、区)的1700多农户种植彩色小麦,播种面积达到3.57万亩,若按每亩增收700元计算,一年可增收2500万元。

  灵芝文化:

  有科普、可观赏

  是休闲、能养生

  “绿博会”上董学堂的灵芝产品有两个展区,川流不息的人流让他应接不暇。

  董学堂是冠县店子镇董当铺人,自幼酷爱书画、摄影、文学等,与灵芝结缘是因为一次偶遇。

  2003年,他看到老家一户农民培育的灵芝因遭遇鼠患长得畸形怪异,这让酷爱艺术的他灵感再现,以正常的市场价格买下了这几百斤“畸形”灵芝。

  董学堂用这些灵芝手工制作了一批固体灵芝盆景,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由此激发了栽培灵芝盆景的灵感和信心。

  随后董学堂开始尝试培育灵芝,他查阅了大量有关灵芝栽培技术的资料,经过无数次失败,独创了一套灵芝观赏盆景的栽培创新工艺,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客户的青睐。

  记者注意到,董学堂做好的盆景采用嫁接技术,使灵芝可自然生长三至五层,最高可达100多厘米,小的也在50厘米左右,千姿百态、妙趣天成、栩栩如生、光泽艳丽,观赏价值极高。

  后来他注册成立冠县灵芝盆景艺术协会,并建立灵芝盆景销售网站,还在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建立起全国最大的专业化灵芝观赏盆景生产栽培示范基地,无偿指导带动部分贫困户加入。

  几年来,他先后免费培训省内外学员100余名,义务为省内外数十家灵芝盆景生产基地提供现场指导,而他的灵芝生意也越做越大,不仅有灵芝盆景,还有灵芝切片,灵芝菌种、灵芝孢子粉以及自主研发的灵芝酒等。

  “每一瓶酒的瓶内有一株灵芝,是我们采用特殊栽培工艺直接生长在里面的,采收后运用传统和现代工艺灌装优质原粮白酒泡制而成,适宜于不同群体的养生需求。”董学堂说。

  依托这些灵芝产品,董学堂建起了占地110亩的灵芝文化产业园,这是全国唯一一家集科普、观赏、休闲、养生于一体的特色生态文化园。

  董学堂借助灵芝生产基地优势,用心挖掘出灵芝文化的内涵,把灵芝当作观赏盆景经营,进一步提高了灵芝的自身价值,让其成特色菌业的特色,“现在我们灵芝系列产品的年销售收入已超千万。”

  石磨新生:

  背后有1000多亩

  家庭农场做支撑

  “绿博会”的东阿展区中,一家石磨面粉展位前聚集了很多前来咨询的顾客,薄振元不时递上名片进行交流,名片显示他是石磨面粉的创始人。

  薄振元以前从事过很多行业,做过家具、木器加工,还做过钢材生意,觥筹交错中,他感觉到很多人对儿时食物很怀念,认为那才是最健康的。

  他在农村长大,小时候村民们推着磨磨面的情景一直深深地印在脑海里,虽然那个时候生产能力有限,但那会儿生产出的面粉却是最原始的状态,最有营养。

  在上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农村大多用石磨加工粮食。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石磨渐渐退出历史舞台,高效的现代化粮食加工工艺取代了石磨。

  但在人们追求数量的同时,忽略了质量和健康,现代粮食加工工艺是钢磨加工,钢磨转速高,在高转速下研磨粮食,往往使粮食在加工过程中产生高温。高温使粮食淀粉产生糊化,也容易使粮食营养成分流失。

  为解决现代工艺加工过程中的这些弊病,尤其是面粉,往往在加工过程中添加一些化学添加剂,这些添加剂如果超出国家标准,对人体肯定有害。

  石磨是以石材为粮食加工工具,石磨转速低,不容易产生高温,加工过程中不会破坏粮食原有成分,保持了粮食的原始风味,不需要添加任何改良剂。

  石磨面粉虽然外观上比现代粮食制品黑一点,但那是粮食应有的本色,吃起来能感觉其保留了小麦的原汁原味。用石磨面粉制作的各种面食口感柔韧、麦香浓郁,无论是讲究健康,还是讲究美味,都能从石磨面粉上得到满足。

  薄振元认为,如果能把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生产结合起来,实现规模生产,那一定能获取利润。产品很快生产出来了,但销售难题却迎面而来——如何让消费者认同他的面粉?

  不过薄振元接下的一次营销活动解决了这个问题,也增加了他的信息——他采用在超市免费赠送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客户买其他一般的馒头,他还会再主动赠送用石磨面粉做的馒头,这种方式还真管用,销路很快打开了。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薄振元还建起了1000多亩的家庭农场,与农户们签订协议,规模种植优质小麦,保证面粉品质。

  薄振元说,他打算继续扩大规模,承包土地进行产品的深加工,比如面条、馒头等,生产出更多绿色的系列产品,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健康。同时他也要进一步把农村的石磨文化发展起来,搞搞旅游,让更多的人能见到古老的石磨,让这种古朴的文化得到流传。

(记者 孙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