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一个苦瓠子害苦三个人 专家:有毒切莫食用

发布:2014-9-16 14:59:08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虽然时间过去了将近20个小时,但小李还是感觉肚子有些不舒服。她的不舒服,来自于11日晚饭时食用的一种蔬菜——瓠子。

  事实上,小李并没有真正进食那样蔬菜,在发现它的异常后,刚入口未咀嚼时,她就将这片苦似黄连的菜吐了出来,然后便连着嚼了几颗口香糖,可苦味仍然去之不尽。

  小李原本以为只是因为菜发苦不适宜食用,没想到,大约两个小时后,她竟然出现呕吐、腹泻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还相当严重。

  小李说,她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和她同租一房的两位室友,也因为这个菜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适感,后来她们上网查阅资料才知道,发苦的瓠子有毒,误食之后会有中毒现象发生。

  事件

  只是咀嚼一下

  便致上吐下泻

  小李在开发区某单位工作,因为尚未成家,目前和几名同事共同租住在单位附近某小区三居室内。

  11日下午下班之后,习惯自己居家做饭的小李,像往常一样回租住地准备晚餐。当日,她就想好了,要把前几天从老家带回的瓠子炒上一盘,然后和室友共同分享。

  在洗菜切菜的过程中,小李并没有感觉到这个瓠子的异常。等她将菜盛入盘中,并尝了一口后,嘴里满满的都是苦味。小李连忙将那口菜吐出,并随之将整盘菜倒掉。当然,那时她还不知道苦瓠子有毒,而倒掉菜只是因为它实在难以下咽。

  无奈之下,小李和室友不得不再重新做道菜,当然,在此之前,她很认真地将炒锅清洗了一下——她怕锅里的苦味消除不了,从而再坏了另一锅菜。

  事实证明,小李的担心并不多余。即便是清洗了多次,但之后她们炒出的新菜还是略有苦味。小李说,这或许和她切过苦瓠子后,没有清洗刀具便切新菜有关。

  事后小李回忆说,她从未想到苦瓠子的苦竟可以堪比黄连,事发当时,她吐出那口苦瓠子之后,便咀嚼了几颗口香糖,然而苦味还是消之不尽。

  吃罢晚饭之后,小李例行到单位上夜班,当日晚8时左右,她突然感觉身体极度不适,然后便开始了呕吐和腹泻。

  联系其他两位室友后,对方也分别有了头疼、眩晕的症状。

  之后,小李开始上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最终得知苦瓠子有毒的事情。然后,她致电市区某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表示,其从未接触过相关病例,并同时建议小任她们去医院就诊。

  小李说,感觉到不舒服后,她连忙致电家人,嘱咐他们千万不要再食用这种瓠子,以免发生中毒事件。所幸,小李从家带回的这个瓠子是摘下的第一个果实,家人还未来得及食用。

  专家

  苦瓠子不可食用

  会引起食物中毒

  在百度中键入“苦瓠子、中毒”等关键词,可以发现全国多地曾出现过食用苦瓠子致人中毒的事件,甚至有医护人员曾为此做过调查研究,并写就相关报告。

  然而,12日,记者采访市内几家医院急救中心的负责人得知,现实生活中,很少接诊因食用苦瓠子而导致中毒的病例,但这些医护人员都明确告诉记者,苦瓠子不可食用,误食少量的苦瓠子便可引起食物中毒。

  我市城区某医院工作人员表示,瓠子分为苦瓠子和甜瓠子。苦瓠子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甙毒素,且毒素加热后也不易被破坏,误食后可引起食物中毒。误食苦瓠子数小时后,轻度中毒者会出现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的症状;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严重的会有生命危险。

  市区另外一家的急救工作人员则表示,事实上,我国医史上对于苦瓠子中毒一事早有记载,苦瓠子中毒的预防,最根本措施是选好种子,杜绝有毒种子混入种植,对于市售的瓠子是否有毒,从表面上看难于辨别,因此最佳方法是煮切前先切一点舔,有苦味即有毒,不可食用;炒熟的瓠子如发现有苦味,应连同锅里的其他食物都弃掉。为防止牲畜中毒,废弃的瓠子不要乱丢,更不能用于喂牲畜。对中毒患者目前尚无特殊疗法,只能采取对症治疗。

  不过,两位专家都同时建议,一旦误食苦瓠子导致中毒之后,要大量饮水或饮用牛奶,通过催吐、利尿和对症处理,可以多喝浓茶,以便尽量将毒素排出体外。

  同时,我市一农业专家表示,瓠子是葫芦科葫芦属下的一种,为本属植物葫芦的变种,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蔬菜,它含大量糖分、蛋白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市民喜食的蔬菜。目前,我市并没有大面积种植瓠子的现象,市民平时食用的瓠子大多是自种自吃。

  (记者 赵艳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