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村民贡献出住房 变成“乡村俱乐部”

发布:2014-9-2 10:09:35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2.jpg

 乡亲在“俱乐部”里排练戏曲 王志荣 供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村文化建设的加强,农村文化生活逐渐丰富起来:健身舞、秧歌、戏曲曲艺、歌唱甚至舞龙舞狮等。农村文化生活的持续发展,关键在于“文体带头人”的凝聚带动作用,也需要有固定的场所。

  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于集镇于集村有一支舞龙队。这支舞龙队的成员全是女性,“龙头”是58岁的于秀荣。

  于秀荣家的一楼共有四间,临街,一百五十多平方米,分为两大间,出门就是镇上的商业街。

  三年多来,她的家已经成了大家的“乡村俱乐部”:每天的健身舞,在她家门前进行,累了在她家休息,渴了在她家喝水;每周末的戏曲演唱,在一楼房间里进行。东边的两大间,成了大家的“储

  物间”,里面放着龙、狮头、旱船、音响等。而所有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

  “乡村俱乐部”,是大家对这个活动场所的称呼,已经三年多了。由于位处商业街,最近,不断有人要租这几间房子,但于秀荣想了想,还是没租出去。“这个地方,已经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聚集点儿,我不能因为一点儿钱就租出去。”

  发端

  爱好文体活动的村民越来越多

  于秀荣做了29年裁缝,后来,家里又收过几年粮食。年纪大些之后,她学会了舞龙舞狮、跳健身舞,还成了戏曲“票友”。

  她记得,2005年前后,家门口的路被修成一条“商业街”。“那时候,请了别处的舞龙舞狮队来表演”。

  于秀荣记得,那几支舞龙舞狮队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老年人。看着看着,她的心思开始“活泛”起来:别人能舞龙舞狮,咱也能啊!

  于是,她开始学习舞龙舞狮和秧歌。边学边在大街上联系,慢慢的,很多村民加入到他们的队伍。

  “多的时候,有六七十人跳;少的时候,也得有三四十人。”于秀荣说。

  随着人数增加,他们的活动种类也多了起来:从扭秧歌到跳健身舞、从舞龙舞狮到拉弦唱戏、从排练三句半到免费放电影。

  而对于于集村的文体活动,从村里到社区到镇上,都比较支持——出钱买了一部分道具:旱船、锣鼓、十八米长的“龙”等。

  用于秀荣的话说,就是“大头上边拿,小数自己添点”。由于有相关部门支持,再加上村民的空闲时间增多,于集村的文体队伍越来越大。

  收获

  “乡村俱乐部”吸引了不少外乡爱好者

  由于性格好,又愿意学习,于秀荣渐渐成了大家心目中“老师”。她从网上学习新的健身舞动作,然后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教给大家。

  其实,从2005年以来,大家的活动地点换了好几次。一开始,在大街上;后来,搬到了原来的村委会。但是,原来的村委会离家较远,“喝点水都不方便”。

  2011年夏天的一天,他们在村委会实在热得不行,于是临时去了她家。

  “这儿不错啊,地方大,喝口水什么的还方便。”大家不禁脱口而出。

  于秀荣一想,也对啊,为什么不把活动地点搬到自己家呢。他们家的这座临街楼是2005年盖的,建成之后,收了几年粮食。2011年的时候,已经不收粮食了。

  就这样,她把家里的临街楼“贡献”出来,成了免费的道具储藏室、戏曲排练室和休息室。

  村民们则把这里称为“乡村俱乐部”——西边两间,是大家的活动室和休息室;东边两间是储藏室,里面放置着各种道具和音响设备。

  有了固定的活动地点,“乡村俱乐部”吸引的人越来越多,不仅有本村的人,还有不少外乡镇的文艺爱好者经常来交流。

  “农村的文体活动,没有场所不行,没有带头人也不行。”镇上的一位王姓工作人员说。

  这段时间,不断有人打听租房价格,想租于秀荣的临街房。“这个地方我不能租出去,要是租出去了,大家都往哪里去玩儿啊?”于秀荣笑着说。

  而据记者了解,如果于秀荣把房子租出去,一年起码得收五六千元的租金。

  支持

  免费的“乡村俱乐部”丈夫是“后勤部长”

  自从于秀荣的家成了“乡村俱乐部”,大家就跟她“没客气过”。有时候,他们有事全家出门,村民会毫不客气地说“你们走吧,把钥匙留给我们。”

  哈玉贵今年70岁,在大家的影响下,她学会了跳健身舞,也学会了扭秧歌——“开心,也锻炼身体。”

  用她的话说,“只要不打雷下雨”,大家天天晚上在于秀荣家门前跳健身舞,“不来玩会,心里空落落的”。每个周日,于秀荣家又成了他们这些戏曲爱好者的“排练室”。

  “渴了就在她家喝水,累了就在她家休息。”哈玉贵说,“天热的时候有风扇,天冷的时候点炉子。”

  在哈玉贵的印象中,于秀荣一家脾气都很好。

  其实,于秀荣家之所以能成为免费的“乡村俱乐部”,离不开丈夫张建军的支持。

  张建军自称为“后勤部长”——给大家烧水,或者跑腿买些东西。

  在哈玉贵看来,天天有那么多人,老张能够不嫌烦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不仅如此,张建军还自费购置了一套音响设备,供大家使用。

  记者采访当日,于秀荣和几个人要去聊城城区南环路的一个小区和其他文艺爱好者交流,而这次的司机,又是张建军。

  当天,村里有娶媳妇的,张建军在那里帮忙。“你两点多的时候先把我们送过去,然后回来忙。等晚上,你再把我们接回来。”

  张建军有一辆小轿车,如果有三四个人去别的地方“交流”,他一人开车就可以;如果人多,他们就再借一辆。

  开车来回接送乡亲,也是义务的。

  (记者 王文波 通讯员 王志荣)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