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民生冷暖总关情 ——上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四)

发布:2014-7-11 13:53:49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在2014年我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民生”二字共出现了九次,无论是战略方针,还是具体细节,随处可以找到涉及民生的论述,字里行间充溢着拳拳公仆心、深深爱民情。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大力实施“民生优先”战略,在教育、就业、医疗、劳动保障、住房、养老保险等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领域采取了一系列得力措施,让改善民生从政府文件变成百姓享受得到的实惠,民生工作也成为我市上半年最值得欣慰的丰收领地之一。今年1至5月份,全市财政支出累计达到90.89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分别增长19.89%、24.69%、31.88%,均远高于全部财政支出增幅。

  夯实民生事业基础

  教育是民生之基,医疗是民生之需。我市坚持实施教育和卫生事业改革,全市教育、卫生文化等民生社会事业在不少方面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杜郎口中学、莘县实验小学教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高考录取率位居全省上游。我市是鲁西及周边地区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唯一“双三甲”市,是全省唯一开展农村贫困家庭先心病儿童免费救治的市,县乡医疗机构全部实行了“先诊疗后付费”。1至5月份,新建(改扩建)校舍8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560万元。启动了总投资6300万元的市实验幼儿园建设。东阿县人民医院在全省率先进行了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医药费用总额增幅同比下降21.2%。今年,临清、冠县、阳谷、茌平、高唐5个县(市)成功纳入了第二批国家级改革试点范围。

  民事为重——

  健全民生网络体系

  就业是民生之本,社保是民生之依,就业不仅关系着劳动者生活的改善,更关系着家庭的希望、人生的尊严、价值的实现,关系着一个城市的稳定和发展,而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历来被称为群众生活的“安全网”。

  我市设立市级创业带动就业扶持资金、小额担保贷款资金,重点抓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城镇困难群体就业工作,及时制定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大学生创业引领专项扶持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文件。1至5月份,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3592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034人,困难群体就业2732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963人。重点抓好城乡低保和农村扶贫工作,去年11月份,研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6月份,制定了《聊城市城乡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暂行办法》。截至5月底,全市累计发放低保金1.4051亿元,各县(市、区)大病医疗救助比例由原来的55%提高到了60%。

  民意为先——

  绘就民生幸福愿景

  打开心扉听民意,真情实感惠民生。改善民生的关键在于藏富于民,藏富于民才能更好地改善民生。三年来,我市积极争取各类扶贫资金10.3亿元,全市开展“百村扶贫攻坚”活动整合各类惠农资金4000余万元,加上省市两级“第一书记”的大力帮扶,贫困村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贫困人口减少了34.47万人。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这是我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实现富民强市的必然要求,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5月份,我市“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为19天,同比增加12天,居全省第3位。环境的改善离不开民本理念的提升,我市大力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控制新建燃煤电厂,鼓励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今年3月份被纳入全国新能源汽车示范市。同时,强力推进工业废气、扬尘污染、机动车尾气、堆场料场和秸秆焚烧等五个方面的治理工作,建立起城区全方位的扬尘污染治理网格化管理体系。今年一季度,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市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浓度改善幅度居全省第一位。

  “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时值我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之际,必须学好用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效促进民生工作、用民生工作成果反映教育实践活动良好实效的“辩证法”。唯有紧紧牵住“改善民生”这一牛鼻子,在“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良性互动中,从政府的系列惠民措施中,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需,让“民本”不再是一句口号式的理念,更是摸得着看得见的实惠。

(记者 王培源)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