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花自己的钱帮他们治病 一名乡村医生的N个行医片断

发布:2014-7-9 13:12:54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7月7日,天气预报显示当日最高气温为34℃,接近正午的时候,人们才明显感觉到,这个最高温度所言不虚。

  当日正午时分,殷复广背起他的小药箱,从村诊所出发,一路走向村民祁西增家里,他要给这位89岁的老人量量血压,检查一下身体。

  之所以选择在正午时分顶着骄阳出门,只因为殷复广心里最为清楚,这个时候村民大多从田间劳作回家,开始做饭和午间休息。

  殷复广是东阿县鱼山镇安平村的一名乡村医生,像这样的走访、查体,于他而言正如一日三餐般正常、自然。

  事实上,作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2013年开始,东阿县推行签约服务,乡村医生通过与农民签订医疗服务协议,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的标准、规范,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

  以此为入口,记者选择安平村诊所,走进村民眼里的“最美乡村医生”殷复广,以期通过其事关传奇、温馨、感动的行医片断,走进农民自己的“私人医生”。

  拿着家里卖粮的钱去进修

  离农民最近的医生,也是最起作用的医生。

  也可能正因为如此,东阿县试点的签约服务模式,让乡村医生有了公共卫生服务的义务,服务范围更广,做到“主动服务、上门送诊”。

  7日当天,殷复广喊开祁西增家的大门,走进去,老人家正倚门端坐,他今年也已50多岁的儿媳,忙着里里外外收拾着东西。

  见殷复广揭开门帘入内,祁西增随即喜笑颜开,并开着玩笑地说,殷大夫来了,你救我可不止一两次了。

  事实上,几乎每一位安平村里的村民都知道,如果不是殷复广,祁西增可能早已在三年前故去。

  老人的儿媳说,三年前,老人患了严重的脑血管病,一连几天昏迷不醒,因为吞咽困难,几乎也是水米不进。

  大家都预感老人不行了,家里人便着手为老人准备后事。

  眼见老人的情况愈加恶化,家人便请殷复广为老人做最后的诊断。结果很意外。

  进行诊断后,殷复广说,老人的情况并没有那么悲观,他想试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来治疗,或许可能延缓老人生命。

  很多人都不相信,但结果是,老人病情慢慢好转,直到三年后的今天,他的血压、心跳等健康指标都显示相当正常。

  村民都将这件事作为一种传奇来议论,但多数同行心里明白,没有专业技能,便不会有所谓的奇迹。

  即便是在乡村行医,殷复广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学习。

  高中毕业后,在姑姑,同时也是知名中医专家殷培智(民国时期鲁西南名医狄大光先生的封门弟子)的培养下,殷复广精心学习中医,取得乡村医生从医资格后,他更是自费到全国各地慕名学习。

  1995年,多项创新疗法获得的国家医学发明专利,回报了殷复广数年刻苦钻研的心血。

  早年间,殷复广一心求学,但根本没有太多的资本,有几年,每当家里秋收过后,他便做工作家人把卖粮的钱拿出来,供自己外出学习。

  殷复广说,他之所以不断研读现代医学书刊和专著,并坚持每年数次赴全国各地参加学术交流会议,把所掌握知识第一时间应用于临床,就是为了不让“村民看得好病、舒心看病、放心看病”仅仅成为一句口号。

  村民有钱没钱一样看病

  安平村哪家有什么样的病人,病人有什么样的症状,甚至,这个家庭有几口人,收入怎样,殷复广心里都有数。

  作为乡村医生,他严格按要求,为签约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谁的血压高,谁的血压低,谁有心脏病,谁的腰腿疼,他同样了解得非常详细。

  听说村民刘彦生的妻子右脚奇痒,7日中午,从祁西增家里出来后,殷复广又背着药箱,来到离此不远的刘彦生家里。

  之所以上门去看,是因为刘彦生妻子天生残疾,行动不便。

  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困苦的家庭。60多岁的刘彦生外出做工尚未回家,其残疾的妻子每日靠双拐勉强自理。

  为刘彦生妻子进行诊断后,殷复广确定这是真菌感染,涂抹一些药膏,应该可以治愈。

  随后,他回到诊所,让另一村民将药剂送到刘彦生家里,奇怪的是,他没有收费。

  见记者有疑问,在诊所的村民纷纷告知,不只是这一次,前些日子,刘彦生因膝关节发生病变,疼痛难忍到诊所来治病,还是殷复广从自己腰包掏的治疗费。

  殷复广说,他在村里几十年,村民的日子过得好坏,他心里最是清楚。他说,像刘彦生这样的困难家庭,让他看病拿钱,自己张不开这个嘴。

  当天在诊所按摩的一位女性村民说,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念着殷大夫的好,这不只是因为殷复广为他们每个人都建立了档案,更多的是因为,不管手头有钱没钱,只要到村诊所来,殷大夫就不会让老人们为难。

  安平村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她有个女儿远嫁外地,有个儿子不幸早亡,如今只剩一个独身的儿子陪在身边。

  老太太常年受胃病折磨,实在无法忍受时,就自己挪着走到诊所拿些药吃,无法走动时,就只能选择承受痛苦。

  因为无法随时监控老人病情,但又担心老人犯病时无法忍住疼痛,殷复广便时常让老人的邻居捎些胃药过去,以便缓解老人突如其来的疼痛。

  按照规定,乡村医生服务团队向签约居民提供一般诊疗服务时,需要建立工作台账,每月将诊疗工作明细制表交由乡镇卫生院审核、存档。

  所以,说是免费给贫困村民提供医疗服务,其实那些费用,殷复广只是记在了自己的账上。

  做农民的“私人医生”

  因为会时常背着那个深棕色的药箱,行走在村子里,也因为会拉着家常在炕头给村民看病,殷复广今天所做的这些,和我国曾经在特殊年代产生的“接地气”群体——“赤脚医生”颇为相似。

  虽然原卫生部早在1985年初,就决定停止了“赤脚医生”这个称呼,但殷复广有时还习惯性称自己为“赤脚医生”。

  不同的是,他早已经通过考核,成绩合格后被认定为乡村医生,进而取得从医资格后,继续行医,努力让“小病不出村”,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其实,为进一步规范乡村医生服务内容,转变乡村医生服务模式,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各项医改工作在农村的落实,去年,国家有关部委就在农村地区探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

  同年,作为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东阿县以乡村医生为直接管理责任人推行签约服务,主动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此后,东阿10万户农民有了自己的“私人医生”。

  这其中,作为一名乡村医生的殷复广,按照当地卫生部门的安排,在鱼山镇安平村诊所,凭签约乡村医生的身份,一边为父老乡亲解除痛苦,一边还不忘攻克各种疑难杂症。

  当然,因为乡村医生要以团队的形式,向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于一体的综合性、连续性服务,由此,殷复广自然也需要在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的指导下,为居民提供相关服务。

  殷复广说,曾经有许多机会让他可以走出乡村,去大城市名医院高就,但眼见乡邻因无钱医治放弃生命,他还是决定凭借自己的技术,尽力为更多乡亲解决顽疾。

  尤其是,能在政府支持下,发挥自己的特长主动为村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能给农民做“私人医生”,他心里感觉这比拿高薪,还让人踏实、有底气。

(记者 赵艳君)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