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我受到了总书记接见--记全国军转先进工作者刘银水

发布:2014-6-4 8:52:0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5月29日下午,在聊城市人社局,记者见到了刚参加完第六次全国军转表彰大会暨2014年军转安置工作会议的刘银水。刘银水是聊城市军转中心副主任,风尘仆仆的他还沉浸在受总书记接见的美好回忆中,“这将成为我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也将激励我更加出色地干好军转工作。”

  人社局局长任之燕告诉记者,“刘银水同志能成为全国模范,不是偶然的,这是他长期视军转干部如亲人,真心实意为他们服务的必然结果,受到总书记接见,这不仅是他个人的光荣,也是聊城人社系统的光荣。”

  2004年9月,刘银水脱下军装,转业到聊城市军转中心。十年中,他为军转干部处理了多少件事情、争取到多少利益,已经记不清了,记得清的是他不断深化的“军转情怀”。他告诉记者,“军转干部是国家的功臣,怠慢不得,一定要说真话、办实事,把他们当亲人,真正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

  朴实的话语背后,是他无数次艰辛的付出。

  军转工作涉及面广,政治敏感性高,难度大,为做好这项工作,他除了不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多向领导和老同志请教外,还就如何创新进行了不断地探索。2007年,他实行了“八个及时”,即及时宣传政策、及时通知补贴标准、及时联系查体机构、及时发放“爱心卡”、及时申请发放补贴、及时召开沟通会、及时排忧解难、及时走访慰问,这一做法受到军转干部的欢迎。多年来,他主动走访而不是被动接访,把大量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一位军转干部说,原来到军转部门反映问题,工作人员要么推三阻四,要么躲出去不见人,使他很生气,“现在人家主动上门来了解情况,让人感动,别说没有诉求,就是真有小问题,也不好意思提啦。”

  由于长期脱离组织,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普遍感到无依无靠,精神上没有寄托。同样是军转,刘银水比别人的体会更深,为解决这个难题,2006年前后,他和同事多次赴外省市学习,回来后,在人社局领导支持下,对我市自主择业管理服务体系进行了创新,向每位军转干部发放“爱心卡”,“爱心卡”包括:工作流程、“四项制度”、退役金基数的核定依据、相关经费预决算及服务人员的联系方式等,这让军转干部切实体会到党的温暖、组织的关心,感到献身国防是值得的,更是崇高的。他还邀请一些军转干部参加自主择业管理服务领导小组,有事多商量,此做法在全省广泛推广。

  74岁高龄的军转干部孙金海,最难忘的是2012年除夕。那一年,儿子去世,儿媳改嫁,老伴瘫焕,唯一的女儿又远嫁外地不能回家,真可谓“祸不单行”。刘银水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心中很不是滋味。大年三十那天,他和爱人提着礼品来到孙金海家里陪他过年,老人唏嘘不已。事后,老人非要到新闻媒体宣传他的事迹,刘银水坚决不同意,“论奉献,老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论职务,他当营长时,我才入伍;论年龄,他是长辈;论职责,我是为军转干部服务的,这都是我该做的,没什么好宣传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更好地帮助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刘银水注重把技能培训与帮扶就业结合起来,先后把多名军转干部推荐到“得利斯”、“中国远洋”、“双汇”等全国知名企业,有不少走向外地的军转干部专程回来,将锦旗送到市人社局,感谢这位“老军转”为他们的付出。

  十年中,刘银水走访、座谈军转干部近2000人次,连续9年被评为优秀工作者,荣获市维稳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双拥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个人二等功1次。

  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

  ( 记者 朱海波 通讯员 张可卿)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