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李毅中水城纵论工业形势:支持实体经济要避免“水到地头干”

发布:2014-5-20 9:52:22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在18日上午举行的支持聊城革命老区加快发展项目考察洽谈对接会议开幕式结束后,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李毅中 向与会人员做了题为《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当前需关注的几个问题》的报告。报告深入浅出,从大力调整投资结构、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努力 化解产能过剩、推进制造业服务化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全国工业面临的形势,明确了发展思路、方向和措施。

  论“转调”

  防止房地产过度扩张

  抑制城市盲目扩张

  报告一开始,李毅中就自称“老工业”,他幽默地说,虽然曾在山东工作多年,但不好意思的是,这是第一次来到聊城。尽管如此,聊城干部群众发愤图强,聊城经济发展生机勃勃的景象还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谈到大力调整投资结构时,李毅中提到这样一组数字:201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44.7万亿元,与GDP总量比高达78.5%,投资效益系数不足0.1,亟需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效率。

  李毅中建议,当前我们必须要加强调控,防止房地产过度扩张,抑制城市盲目扩张。同时,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从长计议。

  在工业投资方面,李毅中说,要做到有进有退,协调发展。“在不少地方,工业投资主要用来扩大规模,而用于技术改造的资金比例只占一小部分,这是 不对的。我们应该通过加快技术改造实现内涵发展,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尽快掌握关键技术、核心技术,加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投资。”

  他建议将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由42.5%,提到目前部分先进省市的65%。

  对这个问题,李毅中还给出了一个发达国家的数据作为参考:美国从1947年—1978年在工业化前后,技术改造占工业投资比例69%,西欧诸国在上世纪50年代为50%左右。

  说“扶持”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避免“水到地头干”

  李毅中说,当前我国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生态文明建设要落实到政府、企业两个层面。对此,政府要做三件事。那就是,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资源价税、环保税费等改革,实行节能减排相关交易;把生态文明纳入规划实施,改进政绩考核“唯GDP”的标准。

  李毅中说,目前严重的雾霾等恶劣天气以及环境问题正在倒逼工业经济的绿色、低碳转型,企业要履行社会责任,应该在生产经营中落实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等任务,淘汰落后、化解产能过剩。

  李毅中说,201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3万亿元,增长12.2%,但主营业务利润只增长4%。工业增加值率不到23%,呈继续下降的趋势。

  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方面,李毅中提到了一个“水到地头干”的问题,他举例说,2013年,我国贷款总量达71.9万亿元,同比增长14.1%。 增长较快,但在信贷投向方面亟需改进一些问题。比如说,这其中房地产过度扩张占用了大量贷款,去年这一部分的增幅达到了33%,远超14.1%的整体同比 增幅。此外,过剩产能、落后产能无力还本付息也占用了大量贷款。导致贷款总量看似不小,但真正用于发展中的实体经济的比例较小。

  李毅中主张从源头上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他认为,当前国家对于小微企业的减税减负已经出台了有关政策,但仍需加大力度,提高额度。要切实解决目前小微企业感受较深的“五险一金”负担重等难题。在信贷投向等方面进行调整,解决小微企业的燃眉之急。

  在这个问题上,李毅中还提到了互联网金融。他认为,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为信贷发展开辟了新途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业进行的金融业态创新,助推和倒逼了金融体制改革,对此应予以支持、扶植和合理的引导。

  提忠告

  企业搬迁要优化升级

  防止新一轮“量的扩张”

  谈及化解产能过剩的问题时,李毅中说,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今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对此,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科学研判、分业实施。目前,中央对于化解产能过剩非常重视,去年10月已经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目前的产能过剩化解工作已经取得积极进展。

  李毅中说,化解产能过剩任务繁重,虽经多年努力但成效不大的原因之一就是认识不统一,如今这一情况正在明显改观。

  李毅中还对目前一些地方出现的“企业搬迁”现象提出了自己的忠告。他认为,企业搬迁要防止新一轮“量的扩张”和盲目投资。在搬迁过程中,对于落后产能、过剩产能首先要进行淘汰和退出。对于必要的搬迁,要通过减量或等量置换促使企业优化升级。

  李毅中还强调,目前在我国一、二、三产业中,工业仍是主导,制造业仍是经济支柱。在一些发达国家,服务业占70%,其中六成是生产性服务业,我 国相比差距很大、潜力也很大。他提出,制造业的服务化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途径。大力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必须要促进二产、三产协调融合、共同发 展。这其中要围绕产品功能扩展服务业务,抓好售后服务、全寿命周期服务。发挥人才、技术优势,向研发、设计等上游产业扩展。创新制造方式和服务业态,推进 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增加附加值。■记者 赵宗锋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