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亿万富翁隐居聊城做国学义工 推动孝文化传承

发布:2014-5-14 10:01:57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本报讯  5月12日,周一,茌平县韩屯镇道德学校一间会议室内,刘庆涛和义工团队正在商量本周的工作计划。

  “这周每天晚上我们都分头下村,周一至周三白天组织人员听老师讲课,周四至周六白天的工作,到时候再根据情况安排。”刘庆涛语速很快,但很平和。

  这个义工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传播传统文化,例会结束仪式就很传统——他们轻轻将椅子归位,虔诚地面对孔子塑像行尊师礼,表达对老师的尊敬和对父母的感恩。

    刘庆涛今年50岁,拥有多家企业,身家过亿,是茌平县的风云人物。如今,热衷传统文化研究的他已完全放下生意,专心做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工。

  韩屯是一个传统农业乡镇,辖51个行政村,人口3.4万,两年前开始走弘扬传统文化之路,他们以“孝”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四德工程”建设。

  为此,韩屯镇还专门投资建设了茌平县韩屯镇道德学校,并且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义工致力传统文化的传播,校长就是刘庆涛,茌平县一位身家过亿的企业家。

  求索:

  韩屯以“孝”为切入点

  走文化兴镇的发展之路

  韩屯镇二、三产业薄弱,缺少支柱企业,发展面临困境。

  “无商不活,可没有人气哪来商气?”韩屯镇党委书记闫杰反复思索得出结论,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的问题,只有真正启动内力才能闯出一条发展“生路”。

  两年前,他们决定以“孝”为切入点,走文化兴镇的发展之路,大力发展“四德”工程,从根本上改变韩屯人的精神风貌。

  闫杰说,要想在全镇推行孝文化,党政干部必须率先垂范,规定每周一、周四下午集中学习,并由副科级干部带队分期分批地参加传统文化论坛,回来后每个人都上台跟大家分享学习心得,把自己最受感动,最有领悟的内容传递给大家。

  韩屯镇年轻的党委成员叫张衡,是体育专业的本科生。他在参加了论坛之后提到了两点体会。他说:“看到义工的鞠躬,他弯不下腰来,别人给我九十度鞠躬,我只能礼节性地点点头。两天论坛下来,我也可以象征性地鞠躬了,大约也就十五度。三天论坛后,我可以勉强地鞠躬四十五度了。这次集中学习后,看到别人给我鞠躬,我可以很自然地鞠躬回礼,而且能达到九十度了。第二点,上午论坛结束,吃完午餐后,我端着饭盒往外走,看到别人的饭盒都吃得干干净净,我的饭盒里还剩1/4,我没好意思去倒,又端回去,把剩饭吃干净了。”

  虽然是一些小的细节问题,但反映了他的心态变化,传统文化开始慢慢改变韩屯人的生活。

  2013年春节放假时,韩屯镇提出了三个倡议——春节期间给父母磕个头,给父母洗次脚,给父母捶捶背。应该说这是很自然、很合情的事,春节后回来调查,绝大多数同志都认认真真,真诚地去做了,而且体会很深。

  韩屯镇给每位干部发了《孝子警官日记》(王春来)、《孝里有孝》(朱翔非)、《孝经》研习报告(钟茂森)、《让阳光自然撒播》(刘有生)、《孝经》、《弟子规》等书籍,让大家能不间断地学习,不断增强对孝的认识和体验,并逐渐落实到行动上。

  有位普通干部在读后感中说:“我以前每月回家一趟,给父母几十元零花钱,一直自认为很孝顺,现在反省起来,做的太差了。现在我每天跟母亲通一次电话,一周至少探望母亲一次。”

  推进:

  评选孝子好婆婆好媳妇

  用基金助评用孝义育人

  2012年“九九老人节”前夕,韩屯镇评选了“好媳妇”“好婆婆”“十大孝子”活动,这次活动共评选了一百位,每个村都有自己的典型,目的是在全镇营造孝敬和感恩的氛围。

  韩屯镇给“好媳妇”发了自动洗衣机,让她记着给老人洗衣服;给“好婆婆”发了电动车,让她到处走走,享受晚年生活;给“十大孝子”发了电动车,上面挂了“孝行天下”的牌子,让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孝心传播到哪里。

  韩屯镇还倡导大家献爱心捐善款,以机关干部、镇直部门、乡镇民营企业为主体,成立德义文化基金。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捐款21000元,救助贫困学生20多人。

  一名上初中的女学生在感谢信中说,“我家虽然很穷,但我有志气,我从你们身上知道了什么是爱,等我长大了,一定拿起你们手中的接力棒,把爱传递下去”。

  闫杰说,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和贫困学生结对子,每个月要了解一次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每季度至少家访一次,解决学生学习和家庭的实际问题。

  与闫杰结对子的孩子13岁,父亲因车祸去世,母亲改嫁外乡,从小靠爷爷奶奶抚养,家里很清贫,孩子从小失去父母关爱,看上去很懂事,但眼神里总有种忧伤和渴望。

  每年寒暑假,闫杰都领着自己的孩子去看望他帮扶的学生,让他们交朋友,让孩子们都知道关心别人、懂得感恩。闫杰向孩子的爷爷奶奶承诺,家里有事可直接告诉他,不管他以后工作单位是否改变,都会尽其所能去帮助,把这个孩子一直供到大学毕业。

  韩屯镇是宋元时期“二十四孝”之一鲁义姑的故乡。鲁义姑舍儿保侄、义退齐兵的壮举一直在民间传颂,每年二月初二到初十,来自全国各地的二十多万人都来祭拜她,形成了鲁西最大的庙会。他们在庙会期间举办“孝义文化节”、大型传统文化论坛、“孝行天下,义通四海”全国名家书画展,邀请省内知名专家举办孝义文化研讨会,使孝道的大旗树得更高,影响更远。

  奉献:

  义工接力传播传统文化

  他们献爱心也自我净化

  韩屯镇政府镇长商程鹏介绍说:“我们和《天下父母》栏目一起开展孝心村建设,派驻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名义工,义工们在韩西村走街串户,走访老人、拾垃圾、打扫卫生、宣讲孝道故事、调解邻里纠纷,用他们的实际行动感化着村民。”

  刘庆涛今年50岁,拥有多家企业,身家过亿,是茌平县的风云人物。如今,热衷传统文化研究的他已完全放下生意,专心做一个弘扬传统文化的义工。

  “之前,我过的就是有钱老板的生活,接触传统文化后,特别是研读了《了凡家训》,对我的影响非常大。”刘庆涛非常推崇《了凡家训》。

  2013年8月,刘庆涛在聊城市民政局注册成立聊城市国学研究与传播促进会,同时来到韩屯镇担任韩屯镇道德学校的校长,他的人生轨迹发生巨大改变。

  每天早上5点起床,为一天的工作做好准备;6点开始,附近的村民陆续来到,带领大家做健身操;8点半,道德学校正式开始上课;如果不是自己讲课,就到村里义务劳动,照顾独居老人,给社区矫正人员上课……这是刘庆涛现在的生活。

  “每天都要忙到晚上10点多才能休息,劳动强度很大,但是很多人听了我的课,看到我的努力,受到了启发,心里的善念觉醒了,我的付出就值得了。”刘庆涛笑着说,脱离了原来的生活,很多人都说他隐居了。

  和刘庆涛一样,在韩屯活跃着一群义工,他们中有从新疆等地赶来的,也有本地退休职工、韩屯镇的工作人员,还有改头换面的“问题青年”,已经达到140多人。

  郑士华今年22岁,是临沂市河东区人,目前在道德学校负责手语队伍的建设,已培训了100多人,建成了一支20多人的队伍,主要工作是以手语的方式宣传感恩。

  “其实我之前就是一个问题青年,上网、逃学、顶撞父母和老师,但是传统文化改变了我,现在回想以前的行为,真的很荒唐。”郑士华说。

  除手语队、义工队外,韩屯镇还有一个讲师团,他们和韩屯镇党委政府一起举办了女德学习班,建立流动大讲堂,举办传统文化论坛等。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传统文化的力量潜移默化,在无形中改变着人们的思想。“我希望用实际行动影响和教育下一代,让他懂得尊敬长辈,理解父母的不易,将来做一个尊老、敬老、爱老的好公民。”韩屯镇好媳妇付晓说,伴随着年轻一代的成长,爱和感恩的种子也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代代相传。

  转变:

  义工助两兄弟重归于好

  问题青年成为国学义工

  韩西村有一对亲兄弟,因家庭矛盾闹的不可开交,甚至成为“仇人”,亲兄弟两个见面不说话,两个家庭的主妇和孩子也不来往,村干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都出来调解,但没有任何效果。

  义工驻孝心村开展了几个月的活动,兄弟两人慢慢和好了,2013年还在一起收割麦子,别人问起原因,老大说:“以前只知道找对方的过错,现在通过老师们一讲,知道应该往自己身上找,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受义工们的感化知道本是同根生,应该相互包容、爱护。”

  马艳茹是韩屯镇马李村一个十分聪明的女孩,2012年上高中后,开始迷恋手机网络游戏,有时玩到深夜两三点钟,致使学习成绩下滑,2013年1月辍学。

  最严重的一次,因为上网问题与父母发生争执,父亲一气之下摔了她的手机。她离家出走三四个月,不与家里联系。最后,一个人没钱无法生活,她才又回到家中。

  2013年7月,经道德学校老师介绍,并参加了聊城传统文化论坛学习。其间,她又偷偷地跑到网吧上网玩游戏,30多名义工老师找了三个小时才找到她。2014年1月,经过义工老师的邀请,父母把她送到道德学校参加培训班。

  经过三天的学习,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了深刻反省,下决心从此以后做一名义工。3月份,她参加了尼山传统文化论坛并做了义工,下决心争取利用两个月的时间做一名讲师,把自己的故事讲授给青少年,使他们引以为戒。目前,马艳茹已经来到韩屯镇道德学校两个月了,工作投入、认真。

  韩屯镇还在学校推广《弟子规》和孝心活动,让学生们学唱孝心歌曲,学跳“跪羊图”的舞蹈和手语。在中学和两个小学分别重点打造了一个班,通过诵读弟子规、黑板报、文化长廊、孝亲歌曲大家唱、“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道德教育”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弘扬传统美德,恪守文明规范,树文明新风,做有道德的人。通过一年多的学习,全班学习成绩由全校倒第一成为全校第二名,打架斗殴的现象少了,孩子们的心里充满感恩。

  目前,全镇三千多名学生,通过对孩子们的培养,去影响三千多个家庭,这样全镇的风气会很快好转。

  “我们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念,真诚把孝心镇建设好,为建设和谐社会,振兴中华,而上下求索!把‘孝’文化推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韩屯镇党委书记闫杰说。

    ■记者 孙克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