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水城市民夜生活不丰富 文化消费观念尚未培养

发布:2014-5-8 17:31:16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木吉他1_副本.jpg

    歌手赵照在市区一家酒吧演唱。徐大坤说,歌唱得好、有一定水平的艺人在聊城还是很受欢迎的,但是一提到要买票,大部分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如果搁在其他城市的酒吧,赵照做这样一场演出肯定是要收费的。

木吉他3_副本.jpg

徐大坤(右一)在酒吧演出。

豫剧2_副本.jpg 

“凤凰湖豫剧团”演员在剧场内演戏。 

    今年4月份,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13中国演出市场年度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演出市场总经济规模为463亿元,与2012年同项指标统计收入相比下降9%。

  其中,2013年,实景演出方面市场规模同比降幅为30%;而依靠政府方面的商业赞助演出活动的市场规模降幅在50%左右。

  2013年,聊城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等五部委发布的《关于制止豪华铺张、提倡节俭办晚会的通知》等新规,不仅高端餐饮等“舌尖上的浪费”得到了遏制,本地文化演出市场也迎来了一次大考。

  作为一个地级市,聊城商业演出市场的发展嬗变轨迹是什么?“节俭令”对商业演出市场又有哪些影响?

  据聊城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市场科科长韩银亮介绍,早在“节俭令”前,政府扮演主角的各类演出已经大幅缩水,真正面向市场的各类民营演出机构正面临着一次转型发展的机遇。

  从聊城商业演出市场看来,“节俭令”以“挤泡沫”的方式打击了演出市场的虚假繁荣,让演出市场真正祛除虚火、重归市场本体。这种“大浪淘沙”式的市场博弈,考验的是演出单位的真正实力和水平。

  酒吧商演

  未被完全接受的演出形式

  “当你老了,头发白了,睡意昏沉;当你老了,走不动了,炉火旁打盹,回忆青春……”一本翻开的简谱,一把木吉他,头顶几束彩色的光洒向舞台,将放在角落里的两只非洲鼓照亮,徐大坤静静地坐在高凳上,轻轻哼唱起这首《当你老了》。

  这首歌的原唱,正是徐大坤的多年好友赵照,他也是这个地方的常客。

  徐大坤把这首歌献给正坐在台下聚精会神听他演唱的六名观众。他们是他的家人和发小,除了这些,酒吧里再没有其他人。

  市中心的这处酒吧,坐落在几排旧粮库中,与其他几近废弃的几排不同,每当夜幕降临,它总是在一片黢黑和沉寂中显出自己的绚烂和独特。门外闪耀的招牌在提醒着人们——这里是木吉他音乐酒吧。

  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十分“文艺”的徐大坤,自己曾“玩过”乐队,当了一名吉他手。因为嗓音不错,他偶尔也吼两嗓子,在聊城也曾有过两次开办酒吧的经验,其中一次就是和赵照一起搞的,不过两次都不成功,未能坚持下去。

  “有了这些经验我才发现,经营这方面自己并不在行,现在我只负责酒吧舞台和驻唱的管理。”徐大坤说。

  凭着对艺术的向往,对时代需求的敏感和自信,五年前,徐大坤选择粮仓这种富有个性和怀旧气息的地方,重新办起了自己的酒吧。

  经营者说

    “聊城人的文化消费观念没有被培养起来”

  支持北京独立音乐人赵照全国巡演、举办黄勇演唱会、联合北京一家传媒公司举办“2013聊城民谣音乐季”……木吉他酒吧接连举办了一场场商业性演出。

  这里的商业演出是否能为聊城人所接收?演出效果怎么样?说到这个话题,徐大坤摇了摇头。

  “聊城人的文化消费观念没有被培养起来。”徐大坤用这样一句话来做了总结。每天晚上10点半,大街上基本就没人了,忙碌了一天的人,更喜欢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这就是聊城人的夜生活现状。

  “2012年赵照过来,来这里看他演出的人爆满,外面停车场里的车停得满满的,歌唱得好、有一定水平的艺人在聊城还是受欢迎的,但是一提到要买票,大部分人都打起了退堂鼓。如果搁在其他城市的酒吧,赵照做这样一场演出肯定是要收费的。”徐大坤介绍,与德州、济宁的商业演出市场相比,聊城这块蛋糕要小得多。

  目前,木吉他有三个固定驻唱,都是按天结算工资,徐大坤对驻唱的要求严格——必须会唱三四百首歌曲,这里面还要有二三十首是拿手的。

  几年在成都酒吧驻唱的经验,让徐大坤对聊城与成都这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商业演出消费习惯有着深刻的印象。“打个比方,同样是1000块钱的工资,聊城人一个月能省下800元钱,而在成都,一个月下来,人们手里可能剩不到300块钱。”

  即使这样,已年逾50的徐大坤,仍然在这里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每天晚上9点,他都会来到木吉他唱几首歌,一直到晚上12点才骑电动车回家。2013年全年,他只休息过四天。

  戏曲剧场

  节俭令带来冲击 亟需向市场转型

  最近五年来的聊城商业演出市场变迁历程,石玉玲是其中一名见证者。

  石玉玲和丈夫吕绍宏都十分喜爱戏剧,经过在餐饮、地产行业多年的打拼,完成了一些资本积累后,2009年,他们将相当一部分资金投放到当时并不为人们看好的豫剧上,成立了豫剧团。

  2009年,这家民办的豫剧团,在扩大规模、建成新剧场的同时,正式更名为“凤凰湖梨园剧场”。经理石玉玲说,当初改名的目的,就是为了给剧场增加传统内涵,挖掘聊城当地尤其是古城的戏种、曲种,在此基础上扩大业务范围,弘扬传统文化。

  “当时在聊城,还没有一家像样的民营豫剧团,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对做这样一个选择还是相当有信心的。”刚开始那两年,效益还是不错的,他们的演出也受到了人们的欢迎。

  “凤凰湖梨园剧场”成立了一支30人的演出团队,有可容纳100人的800平方米演出剧场和100平方米的演员培训教室,还投入60余万购进了两辆流动舞台车。

  “凤凰湖梨园剧场”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古装大戏,另一类是综艺性演出。遇有公司开业或者乡村的红白喜事,通常会请他们排演古装大戏;而综艺性演出包括小品、歌舞、名家选段等不同演出形式,为的是适应企业的宣传需要。根据演出时间、场次及舞台车使用情况,出场费一般在2000元或3000元一场不等。

  “我们每年的演出场次在400场左右,每晚在我们梨园剧场都会有演出活动。”石玉玲说。

  变化发生在去年——“节俭令”发出后,从去年下半年至今,石玉玲的“凤凰湖梨园剧场”效益一直不好。

  “这一行本来利润就小,加上这两年人力成本不断上升,而演出费用却在降低,每次出去演出,刨去油电等基础开支和演员工资之外,基本上不怎么赚钱。”石玉玲有些无奈,“节俭令之下,尤其是一些企业单位的演出能不大操大办的都不办了。”

  不过,今年五一期间,“凤凰湖梨园剧场”的日程依旧排得很满——他们在茌平7天演出了14场大戏。石玉玲从电脑中翻出一张照片,那是去年豫剧团到农村做开集演出,流动舞台车上两名演员正在唱戏,台下挤满了看戏的群众,有近800人。

  “聊城这个地方,喜欢豫剧的很多,个人愿意掏腰包消费的却很少。”这和石玉玲当初的预期多少有些出入。梨园剧场每晚都会有演出活动,凭票入场,但是最近来这里看戏听戏的很少。

  “吃过晚饭,聊城人宁肯去KTV唱歌,也不太喜欢光顾剧场。”石玉玲认为,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还是比较落后的。

  市场不景气,迫使石玉玲和吕绍宏做出改变。

  “为了适应人们的观剧习惯,除去正常演出,我们考虑周末在剧场唱大戏,以此吸引更多的人来关注我们。”转型势必经历阵痛,目前,剧场正在进行装修,演员们每天晚上都会来到剧场进行排练,石玉玲和她的“凤凰湖梨园剧场”想要通过积极求变,开拓豫剧商演的生存之路。

  (记者 杨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