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旧书摊淘到稀缺珍本 民国版《毛泽东自传》被称红色经典

发布:2014-2-12 14:55:1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1.jpg  

506_副本.jpg

    近日,收藏爱好者刘天游在街头旧书摊上,购到一本民国版的《毛泽东自传》。这是一本薄薄的32开小书,外表比较陈旧,还用浅黄色包装纸加了封皮;揭开封皮,可见原书封面右上角一幅毛泽东戴着头盔的照片,左边竖写着繁体字的书名,红底白字;内页纸质也已经泛黄。

  “这本书是1946年出版的,是特别稀有的品种。”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告诉记者,这既是一本真实生动而又撼人心魄的伟人传记,又是党和国家在战乱中浴火重生的历史传奇,“曾经是前代革命者和爱国志士的经典励志读物。”

  珍本:红星照耀中国 经典记录史诗

  春节前,刘天游在一个旧书摊前,看到一个买书的年轻人翻出来一本薄薄的旧书,年轻人问了价格,和卖书人讨价还价。

  刘天游凭自己多年的收藏阅历感觉到,这本书名为《毛泽东自传》的书具有较高的珍藏价值,于是他不动声色地观看年轻人讨价。卖书人价格咬得死,年轻人最终把书放下了。

  刘天游最后花40元把书买了回来。回到家后,他仔细阅读了全书,然后又翻阅资料,最后确认这本书是十分难得的稀缺珍本。

  记者注意到,这本书很薄,封皮有些破损,里面的纸张也已泛黄。

  “《毛泽东自传》是一部极其珍贵的革命历史文献,曾在解放前的‘国统区’以单行本形式出版发行,书中记述了毛泽东在革命早期的人生历程和思想脉络,从不同侧面展现了毛主席的领袖风范。”东昌府区政协文史研究员高文广说。

  刘天游介绍,1936年6月,美国记者斯诺冒着生命危险,经西安前往陕北苏区采访。在延安,斯诺和毛主席进行了长谈,搜集了关于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又长途跋涉,到边区各地采访,次年写成驰名中外的《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成为中国革命史诗的忠实记录。其后,他又将书中部分内容充实,单独著成了《毛泽东自传》。

  谈到这本书的意义,刘天游认为,它对于当代读者深入了解毛泽东伟大的一生具有重要价值,“这是非常值得珍藏的革命历史文物,已经被人们称为红色经典,我会长期保存下去”。

  机遇 收废品获赠旧书 他走上收藏之路

  提到刘天游,高文广说,从收废品起家,20多年收藏路,他很不容易,而且他对毛泽东有着特殊感情,大部分藏品也都涉及到毛泽东,像塑像、绣章等。

  今年57岁的刘天游出生于东昌府区闫寺办事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正好赶上“文化大革命”,所以对那段历史印象很深。

  刘天游记得,小时候家里墙上贴有毛主席画像,村庄大喇叭也经常高唱《东方红》。耳濡目染,他对毛泽东有着特殊的感情。

  因为家里穷,刘天游只上到小学三年级。长大后的刘天游,就靠着收废品来维持生计。

  1988年,刘天游在收废品时接触到一位邻村老人。老人经常利用农闲时间到城里收购废品,家里积存了一些他收来而不舍得卖掉的物品。刘天游发现,老人那里的革命历史书籍较多。老人说,自己看到有关宣传、纪念毛主席的物品,就想留住。老人见刘天游对毛主席很崇敬,就拿出一套新中国成立初期出版的《毛主席选集》相赠,“我还有一套,这一套就送你吧”。从此,刘天游和这位老人成了忘年之交。

  正是受到这位老人的影响,之后刘天游在各乡镇、村庄收废品时就格外留意,凡是涉及毛泽东的塑像、像章、书籍、奖章、宣传画、海报等物品,刘天游总是想方设法说服别人送给他或用钱买下来。

  经历 收藏足迹遍布全国 淘得的宝贝舍不得卖

  2004年,刘天游带着女儿来到聊城市区,租了一个店铺,没有太多的积蓄,刘天游只能把手中的藏品出售,或者把别人的藏品拿到自己店里代卖。

  刘天游告诉记者,之前他卖过几幅自己收藏的名人字画,生活才慢慢好转,“没有经费的时候,我就把一些自己不是很感兴趣的物件卖掉,再去买自己喜欢的。”

  有了积蓄,刘天游就开始在各地奔波。20多年来,他几乎走遍东昌府区的所有村庄、街巷,他还经常去各地古玩市场“淘宝”,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天津、河南及石家庄、济南等省市。

  在刘天游现在租住的房间里,货架上摆放着近百件瓷器,刘天游说,这些瓷器都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现在这些瓷器都不好找了,这也是我二十多年收藏的成果,算是比较齐全的。之前,有人出50万要买走所有的瓷器,我没舍得。”

  (文/图 记者 刘亚飞)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