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专家聚聊城商讨元代古船保护

发布:2013-11-18 11:28:13  来源:聊城新闻网  浏览次  编辑:佚名

   myw20131118a0302.jpg

  聊城元代古船挖掘现场。

  本报讯 11月16日,记者从《聊城运河出土元代古船保护方案》编制专家座谈会上获悉,近日,元代古船残骸由聊城光岳楼管理处库房移至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供国内专家研究,这也是该元代古船残骸2002年4月13日出土,时隔11年后首次进入世人视野。

  座谈会现场,来自全国的古船保护、文物研究方面的专家与我市曾参与聊城运河古船出土工作的文物专家就古船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会主要围绕如何起草拟定《聊城运河出土元代古船保护方案》及如何保护展示元代古船两个问题进行。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古船沉没于聊城市古城东1公里,现闸口(明清通济闸)北100米处。为确定古船的时代,聊城市文物专家将船身残存的堆积进行了逐层清理,在土层中发现元代瓷片。此外,在船舱底部清理出土四件瓷器,分别为两件瓶、一件碗和一件豆,这四件瓷器基本完整,为行船过程中做饭、储酒或储水的必备之物,瓷器时代特征明确,均为元代之物。此外,在这次挖掘清理过程中,还出土了一些明清瓷片。

  据专家介绍,大运河聊城段出土的这艘古船虽已残损,但船底和结构基本保存,船体形状比较清楚,长条木板拼接成平底船底,系平底船,具有元代运粮船的特征。

  2002年古船出土后,民间对于修复与保护古船的呼声很大,但由于受当时认识、知识、技术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为了使古船免遭二次破坏,古船一直未正式修复,11年来一直存放于聊城光岳楼管理处库房中。近日,该元代古船已被放置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内,供国内专家研究,并制定出台元代古船保护方案,确定下一步聊城元代古船保护展出计划。

  参与座谈会的专家一致肯定了古船的文物价值及历史价值,就古船保护方面形成两种建议,一是,在原古船残骸基础上,采用现代工艺、木料进行复原;二是,将古船残骸就地保护,通过查阅资料,掌握古船船体结构,就地复制一个样式一样的新船,让市民直观地了解古船原貌。由于第一种保存方式难度大,会使古船残骸受到二次破坏,座谈会上专家更倾向于第二种保护方法。

    (记者 张娜 通讯员 张秀民)

  延伸阅读

  古船沉没于七百多年前

  记者从座谈会上获悉,关于船本身的记载无法查找。大运河聊城段是元、明、清京杭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开凿,由安山到临清入漳卫河,全长125公里,这一段的开通,才使整个京杭大运河贯通,元世祖忽必烈钦赐“会通河”。

  由于该段高低落差大,不易存水,故建了十三座闸,又称为“闸河”。聊城的闸口,即为明代“通济闸”。通济闸南约100米为大小两座码头,在码头附近有官驿街、八个会馆。其中保存下来的山陕会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元代开通的“会通河”,在通航中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水源不足且又分配不均,再就是受黄河决口的侵扰,水闸设置也不合理,故而漕运常常受阻,该船应是这一时期留下沉没的。

    (记者 张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