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聊城李学坤:收藏古物二十年 想为藏品找个家(图)

发布:2013-5-26 11:14:02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20130524-13整理1.jpg

    报纸1万多斤,字画2000余幅,古书、连环画四五吨,票证更是数不胜数……家住开发区的李学坤从小就喜欢收藏古物,近二十年来,他每年至少去外地一次,与藏友分享收藏心得,去古玩市场收集自己喜欢的古物,平时即使在聊城,他也经常去逛古玩市场。

    随着收藏的东西越来越多,李学坤也有了自己的烦恼。“东西太多了,家里放不开,只能把他们放在储藏室里,这样常年不见天日,感觉浪费了。”李学坤说,他收藏的这些古物可以为研究历史以及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依据,希望能够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伙伴,为这些古物提供一个展览的空间。

    无意中捡到几张粮票 从此踏上收藏路

    走进李学坤家卧室,首先看到的就是床上摆放着几幅名人字画,旁边的书橱内摆满了他收藏的书籍。随后记者跟着李学坤来到另一间卧室,掀开床板,下面摞着一袋袋的书籍、字画和票证。

    李学坤告诉记者,因为数量太多,除了家里,他家的两个储藏室以及他父亲家的储藏室内都存放了不少藏品。名人字画、具有历史意义的报纸、书籍、票证等可以说是应有尽有。“这是以前的老户口簿,前段时间公安系统的工作人员还过来查资料了呢。”李学坤说。

    提起收藏,这得从几张粮票说起。十八岁那一年,他帮朋友搬家,无意中在一个箱子底上发现了几张旧粮票,朋友感觉没用了准备扔掉,他看着可惜,就拿回家,把它们夹在一本书里,放在床头,没事的时候就会拿过来翻看一下。

    “那时候的粮票基本用不着了,我记得城区只有一家馒头房可以用它买馒头,而且很便宜。”李学坤说,慢慢他越看越喜欢,再加上当时的粮票、布票等已经不多见,他就生出了收藏的念头,此后他没事就会去古玩市场逛逛,看到喜欢的就花钱买下来。现在他手里票证已经多得数不胜数,最早的一张是1937年的小米票。

    后来收藏票证的人越来越多,市场上流通的票证也越来越少,他又开始收集具有纪念意义的报纸、书籍等的古物。

    为了收藏 二十年没有攒下一分钱

    因为收藏,他认识了全国各地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哪里有一件好的藏品,大家也都会互相通知。在所有的藏品中,李学坤最喜欢的文革时期的藏品。报纸、书籍……只要是‘文革’时期的,即使价格高、品相不好,他也会买下来。

    “这段时间聊城古玩市场会过来一批‘文革’时期的报纸,我估计这个价格应该不便宜。”李学坤说,在收藏的二十年里,他遇到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家里的日常支出由妻子负责,他所有的工资基本都花在了收藏上,有时甚至还要跟朋友借钱。

    “借钱或者赊账是经常有的事。”李学坤说,有一次他在古玩市场淘到了一批1966年、1978年和1984年的山东票证,价格是6000多元,可惜当时他的钱已经花完,无奈只能找朋友借钱。

    “别看我收藏这么多年,买藏品的价格比一般人都贵。”李学坤说,慢慢大家都知道了他的脾气和喜欢,只要是他过去买,价格都比别人卖得贵。“人家便宜了不卖,不买就会被人买走了,我也没有办法。”说起这个,李学坤也很无奈。

    李学坤告诉记者,现在他的资金来源是在建筑工资承包工程,一年大约挣3万多,每年收取的房租是2万多,加起来不到6万,这些钱基本都被他用来买藏品。

    家里空间有限,想为藏品找个家

    李学坤带着记者来到了他家的两个储藏室,箱子、塑料桶、麻袋……甚至三轮车上,也密密麻麻堆满了他收藏的书籍。

    藏品太多没有地方放,李学坤有时不得不忍痛割爱,拿出部分送人或者卖掉,现在他最担心的,是这些藏品的安全。

    “都是纸质的,最怕的就是水和火。”李学坤说,前几年家里拆迁,他就把部分藏品送到了岳父家,但是岳父家的房子比较久了,每逢下雨天屋子就会漏雨,因为也毁了不少东西。即使现在放在新楼的储藏室内,他还是不放心。“除非能够让我随时看见他们,不然就是担心。”

    现在李学坤有了新的想法。他收藏的东西比较多,经常有人找他翻阅资料,所以他想建立一个展览馆,把这些藏品展示出来。

    “既然这些藏品对研究历史以及社会发展可以提供一定的依据,那么被我放在储藏室内就太可惜了。”他说,他想开一个展览馆,但是很多字画需要装裱了,再加上场地费用,他拿不出这么多资金,希望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这些藏品找一个家,让更多的人通过它们了解历史。如果纪念馆或者其他一些公共场所有需要,他也可以免费赠送。(记者 马玮)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