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聊城信息港 > 资讯中心 > 聊城新闻

高唐早期教育家李曰甸 一张老照片寻找30年

发布:2012-8-24 15:44:17  来源:liaocheng.cc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近日,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成功征集到高唐县早期教育家李曰甸先生的照片。“为了找到这张照片,我们等了整整30年时间。”捧着这张老照片,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徐文峰感慨地说。   

    踏破铁鞋无觅处  偶然寻得老照片

    据徐文峰介绍,自1982年高唐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办公室(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前身)成立以来,他们便开始着手征集李曰甸先生的资料,文字记述征集到不少,但一直未征集到老先生的照片。直到不久前,他在与一位村支书交谈时,偶然获得了一条线索。
    8月中旬的一天,徐文峰到梁村镇潘庄村走访,在和村支书潘永军谈话时,得知高唐县民政局副局长赵传华与李曰甸之子李锡慈有亲戚关系,可能他那里有李曰甸的照片(李锡慈是高唐较早的革命者,受父亲影响走上了革命道路)。徐文峰随即和赵传华取得联系。赵传华表示:“我内弟郭斌,是李锡慈的外甥,李锡慈久居北京,便将在李化梓的房屋及一些物件留给了郭斌,其中应该有李曰甸的照片,我马上和他联系。”
    8月14日下午,郭斌带着已经泛黄的李曰甸的照片来到了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

    高唐新式教育的奠基人

    李曰甸,字栋卿,高唐县梁村镇李化梓村人,生于1882年,1937病逝,是高唐县新式教育有影响的奠基人之一,与其族兄李曰棨被教育界合称为“二李”。
    李曰甸1905年毕业于山东省济南模范监狱学校,他不愿混迹官场,任德州典吏员仅7个月即弃职回家乡从事教育工作。李曰甸强调以身作则,以理服人,批改作业一丝不苟,教育学生是非分明。他不畏权势的故事在高唐广为流传,其中流传最广的是“打倒陈毓三”和“指桑骂槐”。
    当时,高唐有以陈毓三为首的“十虎兄弟”,他们中有省议员、县府科长、商会会长和包揽词讼的“刀笔”,还有土匪头子。1927年3月,中学师生“响应号召”去文庙植树,那天正逢高唐大集,中学门口鼓声咚咚,军乐队在前,后有八个学生分别抬着两棵小桑树,再后边是两出话剧的人物造型,一出为前几天县立中学的师生们刚刚公演的独幕话剧《子见南子》;另一出则是李曰甸编剧、学生郭宗伦主演的《打倒陈毓三》,最后是整齐的师生队列。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奔文庙而去,一路上高呼“打倒军阀!”“打倒封建主义!”“打倒陈毓三!”的口号,把反动势力陈毓三的丑闻揭露在世人面前。
    师生们在文庙的灵星门上贴上了李曰甸书写的对联,上联“舞台上鞭挞圣人借古讽今”,下联“生活中迁怒侍从指桑骂槐”,横批“植树以志”,并在灵星门内两侧原有的国槐北边种上了抬来的两棵桑树。这次植树活动激怒了奉系县长张振声、县警备队长李长兴、陈毓三等高唐县封建反动势力头目。陈毓三是侍从类小吏,是“桑”,谁是对联中的“槐”?脸皮再厚也被戳破了。   

   金谷兰是他的得意门生

    李曰甸情系教育,一生爱国。高唐最早的共产党员金谷兰烈士便是其得意门生,受其民主思想影响颇深。
    李曰甸对金谷兰关爱有加,并以实际行动支持革命,支持抗日。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李曰甸大声疾呼抵制日货,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1935年8月金谷兰出狱,到县城教育科拜访李曰甸,他不怕风险,把金谷兰接到自己的办公室长谈,表现了大无畏的革命爱国情操。
    “像李曰甸这样一位有着爱国情操的教育界楷模,在高唐举办的历次党史展览中,在‘五四’运动前后都有关于他的文字记述。李曰甸照片的发现,充实了高唐党史资料库,对于教育后人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徐文峰表示,现在高唐县委党史研究室已对这张老照片进行扫描处理,破损处作了修补,“我们一定要保存好这张珍贵的照片,让其在党史展览等活动中尽显风采,使之教育后人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徐冉 赵永斌 王飞)

 

相关文章

文章随机推荐
Copyright © 2003-2009 liaocheng.cc All rights reserved.